後來老爺子下葬了,墳塋也立起來了,而這張家的獨子還是個大孝子,遵從禮制,在父親的墳墓旁邊搭起來一座簡陋的棚子,住在裡面,準備爲父親守孝三年。
明朝重讀書人,重禮制,便是朝廷命,若是家中父親或母親離世,都要辭去職,回家守孝,一般是三年,這便是丁憂了。當然,也有例外況,比如說皇帝覺得這個臣子太重要,朝廷離了他不行,便會強他留在朝堂上,這就奪。
如果聞安臣記得不錯的話,等到明年,也就是萬曆五年,張居正的父親就會去世。而到時候,朝堂上就會出現一場幾乎席捲整個朝堂的絕大風波。風波的中心,就是張居正的奪。皇帝,馮保,李太后以及張居正自己,都是不願意看到張居正回老家丁憂三年這個況的。因爲一旦張居正回家了,這三年的時間,首輔之位虛懸,就不知道要生出多事來。而很多人,則是希張居正趕離開朝堂,最好一輩子都回不來纔好。
這位孝子既然有爲父親守孝三年的舉,那麼在鄉間,是被鼓勵,被讚揚的。
這三年期間,不但要吃素,更不能有男敦倫之事,也就是說,他那位剛娶進門,還沒來得及同房的新娘子,起碼得獨守三年的空閨。
那孝子在墳墓旁邊結廬而居,而他的老母和媳婦兒,則是住在家裡,他家正房三間,中間一間是客廳,兩邊臥室,倆人一人一間。
大約過了三個月之後,就在前幾天,出事兒了。
那孝子的老母有一天晚上起夜,忽然聽到媳婦兒屋裡傳來一陣聲音,心裡大驚,趕瞧瞧的上去聽,結果聽見屋裡一男一正在調笑,那子的聲音很悉,就是自家兒媳婦兒的。但那時那男子的聲音,卻很陌生。然後沒多久,就聽到兩人上牀歇息了。
孝子的老母氣的渾發,但卻沒當場揭破,忍了下來。
第二日清晨,孝子的母親問自家兒媳婦兒,昨夜是誰。兒媳婦兒一開始還不說,後來架不住再三問,最後沒辦法,才說了
事。孝子的母親本以爲兒媳婦兒會慌之極,卻沒想到,兒媳婦兒只是害,並非慌,言道是那張家獨子也就是丈夫晚上回來了,跟親近。而張家獨子生怕老母親第二日發現了責怪他,便天不亮就走了。
孝子的母親聽了,也懷疑自己昨晚上是不是聽錯了。問兒媳婦兒,這事有多久了,兒媳婦吞吞吐吐的說,差不多從半個月前,丈夫就每日晚上回來跟團聚。
孝子的母親聽了大怒,覺得兒子守孝之心不誠,便去質問兒子,結果兒子說本沒離開過這墳墓旁邊的草廬,更別提晚上回家了。
於是當天晚上,張家獨子躲到自己房子窗戶底下,果然見半夜時分,有一個黑影進了自己家裡。
等那人進了屋,他大一聲,便要去抓那人,結果那人了驚嚇,拔飛奔,張家獨子一把拽住了他的服,那人乾脆把外給了下來,然後飛奔而去。張家獨子趕去抓,結果沒抓住,等他回到家的時候,卻發現房樑上忽悠悠的掛著一個人正在晃盪。
原來新娘子看到這一幕,也猜到了前因後果,覺得自己失了貞潔,憤之極,直接上吊自殺了。
那孝子回去之後,眼見妻子已死,心中悲愴,只覺得生無可,就在妻子旁邊,也上吊了。
孝子的母親一直在假寐,但外頭的靜兒卻是聽得一清二楚,是不想面,免得兒子兒媳婦兒尷尬,結果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外頭沒靜了。
老太太走出來一瞧,頓時呆了,然後便是一陣哭天搶地的大哭。
孝子的母親也是個格堅韌的,立誓要給兒子兒媳婦報仇雪恨。天剛放亮,就去找了爲里正的牛昶畊,並且帶去了那人唯一留下的證據。
那是一件孝服。
之所以兒媳婦被那人哄騙的以爲回來的是丈夫並且對這一點深信不疑,除了因爲跟張家獨子之前幾乎沒見過面,對聲音也不悉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兩點:其一,那人每次來的時候都是半夜,
走的時候天還沒亮,本看不清。其二,他服外面套著孝服。
那人逃命逃得倉皇,孝服被張家獨子給抓住了,恐懼之下,直接把服給了。而那孝服裡頭,還套著一件兒服。
是一件紅胖襖。
這東西正式的名稱鴛鴦戰襖,是明朝士兵的制式戰袍,紅,裡頭塞的是棉花,保暖很不錯,長及膝蓋,袖子比較窄,方便活。因爲其,許多人管這服紅胖襖。
“就是這個!”
牛昶畊舉著手中一件兒服,朝著聞安臣和楊誠晃了晃。兩人看的真切,正是一件兒紅胖襖,半新不舊的,上面沾了點兒土。
“能給我瞧瞧麼?”楊誠手道。
“不。”牛昶畊想了想,還是拒絕了,道:“大人恕罪,小的實在是不敢輕易把這唯一的證出去。”
顯然,他對楊誠是不大信任的。
楊誠苦笑一聲,沒再說什麼。牛昶畊的心,他也理解。
牛昶畊繼續道:“就是昨晚上出的事,張家嬸子今日一大早就來找我了,跟小人說了事的原委。”
“小人趕帶著人收拾了首,然後四尋找,看看能不能尋到什麼東西,興許那人能留下什麼線索。結果卻沒想到,抓住了他!”
他指了指那軍兵,臉上滿滿的都是憤怒之。
“他就在張家旁邊張,小人等抓住他的時候,他滿臉都是慌之,問他爲何來這裡,他也不說。當小人等提到張家娘子的時候,他卻是臉大變,想來,此人就是那潛張家的人!而且,小人命人把這件紅胖襖套在他上,一看合的,應該就是他的!”
他指了指那軍兵:“這廝是嫌犯,小人等人實在是不敢放啊!”
楊誠默然不語。
這事兒不好辦了!
沒人能想到,牛昶畊這麼一個鄉紳,竟然有這麼大的膽子,敢去鎮城告狀。此人子這般執拗,看來想要讓他回心轉意是不可能了。
(本章完)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