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玄幻奇幻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第139章 再一次模擬!詐屍五丈原!!被嚇傻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139章 再一次模擬!詐屍五丈原!!被嚇傻

“原本我們14號戰小隊,總共有13人的,這麼多年下來,只剩下六個人了。”向蟬輕聲說著。

“其他人呢?”舒麒麟下意識的問著。

“都死了。”向蟬說。

“……”舒麒麟愣了一下,連忙道歉:“對不起。”

“這有什麼道歉的?”向蟬擡起頭,認真說道:“他們都是爲了人類而犧牲的英雄,總要有人死的,只要死亡是有價值的,那就沒什麼。”

原本有些怯生生的向蟬,在說這些話的時候,語氣變得格外堅定,神態也變得格外的認真。

不僅是舒麒麟,即便是蘇澈,都愣了一下。

現如今,人類世界,華夏地區,總歸來說,還算是和平。

可爲了這和平,駐紮各的鎮守之地,像是鎮魔都這樣的地方,每年不知道要死多人。

他們前赴後繼,就是爲了後方的人類大本營能平安,能燈火通明,孩子能健康長,老人能安晚年,這最樸素的幸福,卻是要犧牲無數人換來的。

爲了這份難得的和平,不知多人犧牲了自己的命。

蘇澈忽然間有些明悟。

爲什麼鎮魔都武大的那些學長學姐,會在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就提前進半畢業的狀態,直接搬到了鎮魔都去住,很回到鎮魔都武大。

他們不僅是爲了鎮魔都的方便,也不僅是爲了可以隨意探索各境,更是爲了能在妖魔的到來,貢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明白了這一點,蘇澈的神也變得堅定起來。

他要迅速變強,他要儘可能的長起來,爲人類的中流砥柱,他絕不能止步於此。

力的推下,蘇澈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先是修行了半晌,隨後又打開了契靈之書。

Advertisement

現實世界的時間太了,還有幾天,妖魔狂,就要開始了……

他想悟總結自己的武道,也沒有太多的時間。

所以,在模擬的世界中修行,這顯然是最直接的方法。

而且。

這些天的思考,對於如何破局,蘇澈已經有了一些淺的想法。

當蘇澈打開契靈之書後,直接來到了契靈空間。

那本契靈之書上,緩緩浮現了一個個選擇。

選擇一:【南隆中一茅廬,時值世,你居在此,靜觀天下變化。】

選擇二:【初從文,三年不中;改習武,校場發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又從商,一遇騙,二遇盜,三遇匪;遂躬耕,一歲大旱,一歲大澇,一歲飛蝗;乃學醫,有所。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選擇三:【六歲的你,作爲被俘虜的被平叛的將領送進了宮中,經過淨之後爲了一名太監,伺候權傾後宮的皇貴妃。】

這一次,只出現了三個選擇。

除了第一個選擇很正常。

這是諸葛亮如約而至,再次給了蘇澈一次機會。

而其他兩個選擇,都有些怪。

第二個選擇,出自《楊一笑傳》,也就是古代的笑話傳記。

容上來看,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

蘇澈也不清楚這位老兄姓甚名誰,但這則介紹,還是很有知名度的。

至於第三個選擇,那就更怪了。

居然是一個太監?

蘇澈皺著眉頭看著這則介紹,有了一個猜測。

這可能是明朝四大太監之一,西廠的開創者,著名的海賊王,汪直。

也就是那個說:“東廠破不了的案我來破,東廠殺不了的人我來殺,東廠管不了的事我來管。”的雨化田的原型。

Advertisement

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傢伙。

他的經歷也堪稱傳奇了。

不過,無論是第二個還是第三個,蘇澈都不可能去選。

沒有多想,蘇澈選擇了第一個。

這一念出,書上的文字逐漸消失。

這樣一行字出現在眼前。

和上次不一樣了。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蘇澈的眼前出現這樣一個影,已經年邁的諸葛亮,坐上戰車,指揮著軍隊進行北伐。

一種難以言喻的悲壯,頓時涌上了心頭。

諸葛亮的五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繞祁山攻打隴西五郡,原本順利進行。但魏國將領張郃五萬騎兵救援街亭後並且打敗了馬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第二次選擇的路線是陳倉道,但是面對曹真的先前料敵,陳倉城防守堅固,諸葛亮想盡一切辦法都未能攻克陳倉,最終第二次北伐失敗。

第三次北伐,第三次北伐可以說是魏國曹真的主出擊,魏國分兵四路進攻蜀國,在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之下,魏國四路大軍都被擊退了,蜀國算是保住了。

第四次,諸葛亮與司馬懿的第一次面,再次出兵隴西,諸葛亮此戰雖然有所斬獲,但無法擴大戰果。諸葛亮這一戰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後來司馬懿再也不主出擊了,而是選擇了戰法,諸葛亮無奈撤軍。

第五次,諸葛亮與司馬懿在五丈原耗著,耗著耗著司馬懿一直不出來,任憑諸葛亮如何挑釁和辱,司馬懿還是不出來,漸漸地諸葛亮不行了,在五丈原病逝了。

這五次的北伐,取得的戰果可以說並不多。

Advertisement

除了第一次和第四次有點戰果外,其餘好像都是徒勞消耗國力。

基本也就是打一打隴西地區,一點兒都沒有威脅到中原重鎮長安,更別說了。

其原因很簡單,國力上的差距。

蜀國不過是一州之地,國力相對於吳和魏來說,差距太大了。

人口,國力的不足,這是僅僅憑藉諸葛亮一人無法彌補的。

五次北伐,就像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哪怕知道會失敗,但依舊一次次進攻。

然而諸葛亮這樣的人……真的會做無用功嗎?

當然不可能。

如果蜀漢不北伐的話,安心發展政,肯定會變得更強大。

但這樣的話,就像是溫水煮青蛙,毫無疑問是慢死亡。

蜀漢之地,再怎麼發展,也不可能比得過中原政權。

越往後拖,就越沒有機會,越不可能打出去,等到曹魏的國防全部部署完之後,就是曹魏挑時間打你了。

這是一個死局。

打,想要以弱勝強,何其艱難。

不打,那就是坐以待斃,自尋死路。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而諸葛亮正是看明白了這一點,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開始了他的北伐大業。

然而可惜的是,一切隨著諸葛亮的死亡而結束了。

此前,在諸葛亮因積勞而病倒,病日益惡化時。

司馬懿就趁諸葛亮病重不能統軍,於是親自率軍襲擊蜀軍後方,斬五百餘人,獲牲口千餘頭,降者六百餘人。

病重中的諸葛亮,對各將領代後事,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

隨著諸葛亮病逝,各將領無不痛哭流涕。

此刻。

丞相的隨著撤退的軍隊,緩緩離開軍營。

就在此時。

原本已經失去了所有生機,與世長辭的,忽然了一下!

蘇澈緩緩睜開了雙眼,這是一冰冷的,前所未有的寒冷與睏乏襲來。

他的靜,引起了一個蜀軍士兵的注意。

這名蜀軍士兵雙眼,驚愕的說著:“我剛剛,好像看到丞相的手指了一下!”

這話一出,旁邊一個軍立刻呵斥道:“你在說什麼胡話?!”

“真的,我真的看到了!”這士兵激的說著,他剛剛真沒有眼花啊,真看到了丞相的手掌了一下。

“啊?我好像也看到了,丞相的手掌好像在!還在!”又有士兵說著。

“丞相還沒有死嗎?”有士兵高呼。

“快放下擔架!!”

“快放下!”

擔架被緩緩放下,一旁的軍小心翼翼的將那層白布揭開,只見原本的閉上雙眼,已經安詳離開的諸葛孔明,此刻的雙眼竟然是睜開的。

“丞相這是……不想看到我們撤軍嗎?”這軍喃喃說著。

數次北伐,步步爲營,如同小卒,一步一步往前拱,即便這一次失敗,下一次依舊會捲土重來,魏國將不得不面對蜀國的不斷攻伐。

兩邊的國力在不斷消耗,魏國每次都要用十數萬軍隊加上百萬的民夫,可以說是非常虧的。

即便一次次失敗,蜀國卻在不斷積累優勢,反而,魏國則在不斷消耗優勢。

長久以往,或許戰爭的勝利終將會到來。

這是一場持久之戰!

如果不是因爲諸葛亮的死亡,五丈原恐怕要僵持更久,但因爲他的死亡,一切化爲泡影。

就在這時,只見擔架上的丞相,眼珠子了一下,看了一眼這名軍

這軍頓時瞪大了雙眼,不可思議的看著眼前這一幕……

詐……詐……丞相詐了!!!

與此同時。

曹魏大軍的主將營

“大將軍!大將軍!”曹軍一員將領急急忙忙的闖了進來。

正在營帳打著五禽戲的司馬懿,不急不忙的說著:“不必如此驚慌,發生什麼事了?”

“大將軍,蜀軍開始退軍了!”這將軍連忙說著。

“嗯?”原本還是老神在在的司馬懿聽到這話,頓時瞪大了雙眼:“撤軍了?”

原本每日堅持的五禽戲,此刻再也打不下去了,他在營帳走來走去,皺著眉頭嘟囔著:“突然退軍了,肯定事出有因,前些日子,孔明的就不太行了……難道……難道……”

難道說,孔明已經死了?!

想到這種可能,司馬懿瞬間就不能淡定了,他知道這是再好不過的機會。

蜀軍的這一次北伐,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北伐再也沒有和第一、四次一樣直取隴西,而是將路線大幅東移,以關中爲目標。

這在諸葛亮的歷次北伐中還是第一次。

此刻渭水河兩岸的對峙,已經持續一百多天了,即便司馬懿收到了諸葛亮贈送的服,如此辱,依舊不爲所

他在等。

隨著斥候的不斷打探,司馬懿大概知道了諸葛亮的每日飲食況,從而判斷出他的越來越不行了。

事繁,豈能久乎?

而他司馬懿就不同了,他深知養生之道,每日規定工作的時間,五禽戲健魄,吃的東西也非常有營養。

所以,前些日子的一次試探出擊,他斬五百餘人,獲牲口千餘頭,降者六百餘人,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丟了頭烏這個名號。

現在他聽到這個消息,再也忍耐不住了,不過,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還是有些擔憂:“蜀軍的撤退況如何?”

“斥候們說了,蜀軍按部就班,穩步撤軍,有兩支負責斷後的軍隊,並沒有任何異常。”這將軍連忙說著。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這種可能了!”

司馬懿想到那種可能,頓時忍不住哈哈的笑了起來。

“孔明已死!聽我命令,全軍出擊,追擊蜀軍!”

這話一出,一旁的將軍震驚的瞪大了雙眼:“孔明已經死了?”

“若非如此,如何撤軍?”司馬懿冷笑一聲,當了這麼久的頭烏,此刻終於忍不住了。

諸葛亮他打不過,難道蜀軍其他的將軍,他還能打不過嗎?

想到這點,司馬懿已經迫不及待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