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至尊皇太子 第三十三章 此詩,可傳千古!

《至尊皇太子》第三十三章 此詩,可傳千古!

李世民不僅在詩詞一道上頗有研究。

與此同時,他還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從封秦王以來,一路起兵直到坐穩江山,親經歷過的戰場不計其數。

對于戰爭題材的詩詞,沒人比他更有發言權!

這首《出塞》,雖然字數不多,也并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堆砌。

但,那行云流水,渾然天的結構,以及那雄渾壯闊的氣勢,是刻在骨子里的。

凡是稍微有些詩詞造詣的大臣,都已經聽得目瞪口呆。

他們本以為,在這短短一炷香的時間里,李治能夠做出這樣一首詩,已經實屬不易。

但現在,聽了李塵的詩。

他們才終于明白,什麼做天才!

天縱奇才!

要知道,詩詞一道,可不是字數越多就越好的。

甚至,有不懂這些的朝臣,還有些不太服氣的嘟囔著:“這有什麼可吹捧的?明明字數就不多,辭藻也不華麗,如何當得上佳作?”

“呵呵,爾等可真是見識淺薄!”杜如晦站出來,冷笑著道:“莫非,你們真就以為,行文作句,一定要辭藻華麗?”

“看來,你們是真的不懂,什麼做返璞歸真啊。”

“詩詞一道,若是真的達到了至高境界,那便是大雪無痕,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巧不工。”大風小說

隨著杜如晦這番話落下。

通詩詞的大臣,都是暗暗點頭。

Advertisement

太子這首《出塞》,雖然語句樸實無華,但勝在構思巧,扣主題。

這下,即便是那些不懂之人,一個個也都是若有所思。

經過杜如晦這一番點撥,他們再回過頭去,品味李塵剛剛作的那首詩,竟是讀出了些許不一樣的味道。

“好詩,的確是好詩啊。”

“是啊,我再細細品味,竟是仿佛臨其境一般。”

“此詩名為出塞,塞外的風沙都吹到我臉上了......”

“......”

一些本來沒聽懂,或是本就不懂詩詞的朝臣,此刻聽了杜如晦的話,也都是一副搖頭晃腦,嘖嘖贊嘆的樣子,生怕被人看出自己沒聽懂。

真可謂是將“不懂裝懂”這個詞詮釋到了極致。

就連之前看不起李塵的侯君集,都是跟著不斷點頭,直呼行。

“鄭國公,不知您以為,本宮這首《出塞》,作的如何啊?”

李塵轉頭看向魏征,微笑問道。

聽到李塵問他,魏征的老臉不由得一紅。

以他的文化水平,自然是很清楚,李塵這首詩的水準究竟有多高。

不過他自然是不能承認。

之前言之鑿鑿說李塵沒有真才實學的是他。

此刻若是承認了,那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因此,魏征在猶豫了一下過后,依舊是咬著牙道:“老臣學識淺薄,聽不出殿下和晉王的詩誰更勝一籌。這一切還需請陛下定奪。”

Advertisement

李塵冷冷一笑。

是真聽不出誰的更好?還是聽出了卻不敢承認?

“陛下......”

魏征轉過頭,用求救似的目,看向魏王李泰。

他剛剛可是當著在場這麼多人的面和李塵打賭。

若是他輸了,那可是要下跪道歉的。

現在,魏征只能將全部的希,都寄托在李世民的上了。

若是真當著這麼多人的面下跪,那他這張老臉,可就徹底沒了。

李泰急忙上奏:“父皇,剛剛太子皇兄這首詩,的確是做的不錯。但兒臣認為并未達到前幾日那一首《滿江紅》的地步。”

“僅此一首,似乎還并不能印證太子皇兄的水準。”

李世民沉了一下。

他也認為,這首出塞,雖然是一首非常有才氣的詩。

但,若是與那滿江紅比到一,似乎還稍遜一籌。

還不待李世民說話。

就聽李塵朗聲笑道:“好啊,那本宮便再送你們一首。”

一句話,又是將在場眾人雷得外焦里

還再送一首,說得這麼輕描淡寫。

你當作詩是玩兒啊?

就算是以晉王李治的才學,在魏征提前命題的況下,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作出一首,已經是實屬不易。

而他們這位太子殿下,卻要連作兩首?

魏征以及暗中追隨魏王的一眾朝臣們,都是發出陣陣冷笑。

尤其是魏征,剛剛他還擔心,太子竟然真的能在這麼短的時間里,作出他命題的詩詞,而且作的還不錯。

Advertisement

這樣一來,他本就沒有理由再懷疑太子抄襲了,甚至還要道歉。

魏征本覺得,只要魏王向陛下求,能讓自己免于下跪,不要太丟了臉面就好。

可現在,李塵這一句話,頓時又讓他找到了開炮的機會。

“好啊,既然太子殿下如此才華橫溢,那我等自然是洗耳恭聽!”魏征大聲說道。

魏征的意思很明顯。

這下一首詩,你做的好,還則罷了。

要是作的稍微差上那麼一點兒,他們這些朝臣便會立刻群起而攻之。

到時候,你說你不是抄襲?

不好意思,關鍵你也沒作出像《滿江紅》那樣拿得出手的詩詞啊。

在眾人懷疑的目之中。

李塵施施然起,隨口道:“雁門行。”

“黑云城城摧,甲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一首,乃是唐代有“詩鬼”之稱李賀先生的《雁門太守行》。

作為李賀的代表之作,這首詩用濃艷斑駁的彩描繪了悲壯慘烈的戰斗場面。

全詩意境蒼涼,格調悲壯,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魅力。

尤其是最后那句“提攜玉龍為君死”。

其中蘊含著極其強烈的忠誠之意,象征著將士們的忠貞報國之志。

這種詩詞,若是流傳開來,不僅能夠鼓舞士氣,振軍心。

同時,還能夠讓百姓們更加服從當朝統治者,可謂是國教育的典范!

果然。

還不等魏征說話。

李世民便立刻起,鼓掌連連。

“作的好!”

“此詩,可傳千古!”

此言一出。

群臣皆驚。

平日里,酒席宴前,眾朝臣,皇子詩作對的也有不

但,能夠讓李世民激到這種地步的,卻是絕無僅有。

僅此一家,再無分店。

李世民是真的激了。

如此短的時間之,連著作出兩首命題詩。

并且一首比一首彩,才思之敏捷,簡直堪稱是萬中無一!

群臣的掌聲也如雷鳴般響起。

房玄齡,杜如晦,包括長孫無忌在

無人不對李塵的才華表示嘆服。

太書院史更是不敢怠慢,立刻派手下取來紙筆,當場記錄。

原本還對李塵報以嘲諷態度的魏征,李泰,李治等人,一個個愣在原地,呆若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