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綜上所述,你告訴我這是所謂的焚書坑儒?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完全是人故意曲解了罷了.
並且,這件事也不是人胡說說就行,而是有還不止一種證據可以證明,就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關坑儒之事,一開始說方士,其後說文學方士,之後再說諸生,最後說為皆誦法孔子的儒生!
你要知道,以史記記載的書,那都是方的版本,那是經過驗證的,這樣的書按理來說,應該是很確的.
可是你看看這史記怎麼記載的,一會兒方士,一會兒文學方士,一會兒又說是儒家的儒士,這很明顯就是經過人修改的,都沒堵好.
而說到這裡,恐怕有些人不理解,上面說的三種人之間的區分了,那這裡就多做解釋一下.
方士,即自稱能訪仙煉丹以求長生不老的人.如侯生、韓眾、徐市(徐福)、盧生等.
文學方士,又文學士,可以泛稱博學善文的人,也可以用來指稱儒學之士,也算是儒家的一種分類
至於諸生,那解釋就麻煩的多,簡單點解釋那就把這個詞分開解釋,其中諸的意義是多,生的意義是學生,諸生的字面意義,是多位學生.
而至於最後的皆誦法孔子的儒生,這個就簡單了,那就是大家知的孔子門下儒家弟子,也就是儒生.
這麼一解釋,你會發現,裡面的這幾種解釋顯得很混,而堂堂一本史書,居然如此前後矛盾,豈不可笑哉!
這還是這個時代可以看到的,如果是到了現代社會,因為出土的一些文獻,更加可以全面的看到之前先秦的歷史進程.
就比如一些出土秦漢法律文書,那裡面清晰的記載著,秦漢死刑中並沒有活埋死的律文和案例,活埋死,僅僅出現在殘酷的戰爭中,而就是這樣,那也往往是作為到譴責的暴行被記載下來.
所以綜上所述,始皇帝別說坑儒,便是坑方士之說,都存偽,而導致這一切的,自然就是儒家的原因了.
畢竟儒生尊孔子,以德禮治理天下,而秦始皇以律法治天下,加之西漢之後,罷黜百家,獨尊儒!
儒為天下之口舌,始皇之法與儒相反,始皇其人,安得善哉,自然而然,這史書記載就演變如今這樣.
當然了,這些現在和這些人說,估計夠嗆,因為他們不理解,他們只是人雲亦雲,反正別人怎麼說,眾人怎麼聽就是.
但是這件事要是放在現代,那就不是這樣了,因為現代實際上已經是對這件事有了定論,焚書是真的,斷無可疑,但焚的是哪些書,《秦事》之中都有說明.
但坑儒,那完全就是扯淡,畢竟據一系列的調研,人們漸漸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在司馬遷著《史記》之前,可沒有哪篇歷史文獻記載著秦始皇坑儒之事.
如淮南王劉安著編《淮南子》一書,更有董仲舒著有《春秋繁》一書,這兩人一者對道家推崇備至,一者更是獨尊儒的發起人.
這兩個人可都比司馬遷老,這兩本書也都比《史記》早,然而這兩本書別說秦始皇坑儒了,連坑埋過方士都不曾提過!
要知道那已經是漢朝,如果說始皇帝真乾過坑埋方士,乃至於坑埋儒生的事,他們兩人一為漢室皇族,一為漢室重臣,會需要為秦始皇遮掩,怕不是笑話!
再者,司馬遷時期正是漢武帝熱衷於信神求仙,方士們再次大紅大紫的時期,著史警今,向來是史學家的好.
加之在西漢初年的《說苑?反質》中就有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並且故事更加完整,其中還有秦始皇坑方士故事的後半段,方士侯生被始皇抓住,侯生不僅不懼,反而正氣凜然、口若懸河對著始皇一頓怒噴,最後始皇被噴的心悅誠服,反而放了侯生.
這種故事不過是西漢初年的方士們編造出來用於自我吹噓,遊說權貴以博取祿利而已,只是被司馬遷截取上半段,稍加編改,借古諷今,警示眾人.
如果說司馬遷都還只是寫始皇坑方士,那麼到了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儒家地位更加高上之後,一群儒家經師為繼續抬高儒家地位,甚至是神話儒家,將儒學國教化,便開始對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進行梁換柱,改了焚書坑儒.
一開始沒有坑儒地點,後來確定了在始皇陵南面的驪山陵谷,一開始沒有坑埋時間,後來也確定了是在冬天,一開始只是寥寥幾筆,後來節更為詳細,謀之論更加明顯,一開始是直接坑埋,後來又改先死,後填土.
所做的一切不過就是為了將儒家的經典抬舉為聖經,將儒生們塑造為不惜為道與理殉教的聖徒,將儒家的地位推到至高!
畢竟,如果是確確實實存在的真實歷史事件,需要這樣不斷修改,他們直接按照《秦事》所記,一開始便將時間、地點、人、過程、結果,清楚明確記錄下來以示後人便是,需要這樣三番五次的修訂,這不是舍本逐末嗎!
如今的《史記-秦始皇本紀》,呵,怕是司馬遷本人複生,恐怕也認不出那是自己寫的史書了吧.
"啪啪啪!"葉晨話語說完,忽的從後面傳來一陣拍手聲.
葉晨眉頭一皺,他之前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這個和尚上,所以沒有注意到後面來人了,直到這個時候,有聲音傳來,他才發現.
當即葉晨回頭看去,原來是李二起來了,然後路過這裡聽到葉晨的話後,在拍手稱讚.
"額,陛下!"看到李二的一瞬間,葉晨就是一呆,而後就是有些尷尬.
畢竟李二可是不怎麼看得起秦始皇的,而他剛剛那可是一直在吹噓秦始皇的,這要是李二心眼小點,怕不是要給自己穿小鞋哦.
而李二看到葉晨的樣子,就知道葉晨心裡的想法了,當即白了葉晨一眼,然後道:"臭小子,在你心裡,朕就是這般小心眼嗎?"
而李二這話一出,剛剛亦是在發呆的道衍和儒家青年也是回過神,而後兩人趕忙行禮道:"拜見陛下!"
李二聞言看了兩人一眼,而後又看了一眼現在已經是不顧其他,只是怨恨盯著葉晨的和尚,眼中也是閃過一厭惡.
(本章完)
現代白領變成貧寒村姑,餓的頭暈眼花,她的命怎麼這麼苦~ 爹爹早死,哥哥因她臥牀,孃親癡傻,一個懂事的妹妹,兩個無知的弟弟. 爲了一家和自己能活下去,哪怕要守活寡,她也毫不猶豫的賣了自己. 婆家一門爺們,一個羸弱的弟弟,老實的公公,還有一個三歲的侄女… 剛進門就當娘,還遇上欺軟怕硬的祖母,賞了她一巴掌… 接著一門極品全來,偏心的爺爺,欺軟怕硬還愛佔小便宜的奶奶,軟蛋大伯父,潑婦的大伯母,附和的三叔父,挑撥離間的三嬸,嘴賤的堂姐,遊手好閒的堂兄,惟命是從的堂嫂… 哎呦喂,這樣的日子怎麼辦? 哼哼,她不是女強人,但也不是受氣包. 祖母欺負,不怕!一瓢水潑出去. 全家來吵架,怕,她裝的,不用出手,全擺平. 揹著便宜女兒,治好小叔,伺候好公公,鼓勵小叔做女紅,自己做做涼粉生意,小日子過得有知有味… 咦?!怎麼回事,大哥回來了,還殘疾,大嫂不是跟人跑了嗎?怎麼也回來了? 大哥窩囊,大嫂要分家,鳩佔鵲巢… 沒事,讓給你,反正她也打算建房子. 從新開始,栽桑養蠶,紡紗織錦,製造衣服,風靡全國,日子過得風風火火. 咦咦?!你是誰?爲什麼要睡我的牀? 你是我娘
掀開三國戰幕是誰,最遭人痛恨、死得最慘、敵人最多的是誰?問種種三國之最,答案都是:董卓。現代壞學生穿越時空來到三國,沒能重生為心目中的英雄,重生變了董卓。但卻赫然發現,真實的諸葛亮被曆史掩蓋的一麵……
葉初秋隻是在生日那天,許願不想結婚,不想生娃而已,怎料一覺醒來,人生直接跳過結婚生娃階段,穿成了一個三旬農家老太太,兒子孫子都有了。 若是能當個老封君,讓兒子們供養著那倒也不錯,可偏偏,重生在逃荒的路上,缺衣少食不說,還得麵對亂軍賊寇的威脅。 沒辦法,隻能帶著娃兒努力生活了,落戶荒村,耕耘荒地,種出一片盛世田園。
為什么別人回去不是皇帝就是王爺? 為什么別人都穿越出三妻四妾甚至三宮六院? 而我就穿越回一個石洞,還得到兩個長毛老婆? 老天不公啊! 現代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人員,回到新石器時代末期,必須完成制做青銅、魚網、弓箭、陶器等創造性工作,并完成建設村寨、城鎮以至國家的政治建設任務。是不是有點像《魔獸》的原始社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