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元配 第219章 番外小團圓之十二

《元配》第219章 番外小團圓之十二

這次回家,除了祭祖,還有與學界的來往,再者,朋友之間也必要聚一聚的。另外就是這幾年生意上的賬目,李掌櫃與孫燕一早就把這幾年的分紅送了過來,他二人皆是厚道人,當初好姑嫂倆隻占一的,可看他們給的那筆分紅,一看就不止是一的份子。孫燕把話的很分明,也很懇切,道,“大東家二東家,北京城從沒有東家拿一紅例的例,我跟當家的商量的,雖則你們那幾年不在,咱們按四六,我們拿六,兩位東家拿四,這已是極大的實惠。這幾年雖然你們在國外沒管過鋪子的生意,可實話,咱們這鋪子的招牌就值了老錢。何況,這些年,房租一項省了多。兩位東家就不要跟我們客氣了,不然,我們心裏不安。”

彼此間真的是太,也沒必要為這些錢財來回推拒。孫燕李掌櫃這樣會做人,陳萱想了想,與他二壤,“這次我們回國,你們也知道,除了祭奠祖宗,也是想孩子們一道出國留洋。眼下北京這一攤子事業,怕你們撂不開手。現在許多有錢人家很流行將孩子早早送出國,去西方接教育。我看你們這些年也攢了些家底,你家大子,今年也十歲了,跟阿宇差不多的年紀。要是你們願意,不妨讓孩子跟我們出國,國外的教育到底比國要好些的,以後升學也方便。”

夫妻倆一則驚一則喜,驚的是從沒想過這事,喜的是陳萱既然提出來,可知此事是可行的。陳萱子嚴謹,素來到做到。孫燕都不知要什麽好了,高興中帶了幾分不確定,“這麽?我跟當家的原是商量著,兩位東家在國外,以後孩子長大,要是讀大學,不得要麻煩兩位東家的。這我們自是願意,就是怕太給兩位東家添麻煩。”

Advertisement

陳萱道,“我同母異父的三弟出國時就是這個年紀,當時就是在我家住著,如今已經考大學了。不過,你們也知道我的子,我在學習品上對孩子的要求未免有些嚴些的。”

李掌櫃忙道,“不怕嚴不怕嚴,我們隻怕不嚴。孩子可不就得嚴厲些管,這也是為他們好。”

他夫妻二人都是極機敏之人,話間已經考慮到此事的可行之。且不魏東家一家都是出眾之人,就是像大東家的,現在許多有錢人家許多都是很早就將孩子送出國讀寄宿學校,北京也有許多這樣的事,那一樣沒有親爹娘守著。他們夫妻如今有積蓄,自是想孩子以後有出息的,實在的,北京有錢人不,可也不是每家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機會。何況,大東家如今在有名的大學裏做學研究,這是何等樣的了不起。比起做生意來可麵多了。

中國人自古就是將仕放在第一位的,而且,中國人對於念書之事有一種骨子裏的敬重。

二缺即就把這事應下了,就讓長子跟著兩位東家出國念書。隻是,以前從沒起過這心,如今不得要給長子準備一番。學校那裏得先辦退手續,本孩子也是讀的不錯的教會學,孩子在學校的績單都要保留,還有監護權要轉給陳萱魏年夫婦,另有出國的準備,陳萱細與二人了一番。

並且生意上的事,這次也全部明白了,以後這店就是給夫妻二饒,再不必分紅。因為魏銀在國也有自己的生意,恐怕很難顧及到國店裏的事了。李掌櫃和孫燕經營的很好,就讓二人繼續經營下去吧。所以,店麵手續上的一些割,便一道辦清楚了。另外就是李家子出國的一應花銷,李掌櫃和孫燕都問明白,也要回家準備兒子出國念書的錢。依現在二饒家,這並不是什麽大問題。

Advertisement

不過,陳萱還是再三叮囑夫妻二人,“也要問問你家大子的意見,如果他十分不想去,也不要強求孩子。”

夫妻二人都,“不強求不強求。”這樣的大好事,哪裏會強求啊。

**********

陳萱回家後先同阿年哥的這事,陳萱道,“我想著,阿燕李都是可之人。這些年,見利忘義的見的多了,他們這樣的,極是難得。何況,咱家兩代人與李家都有,如今咱們心心在學習上不用太過心了,這些年,學習習慣也養的不錯。阿宇阿宏也都上了正軌,早上就是背詩文的功課,李家大子的年紀跟阿宇差不多,可以一起學。晚上給孩子們檢查作業,無非就是再多一個,還能姑過來。”

魏年想著妻子實在心腸忒好,不過,這年頭,朋友家的孩子在自家寄住啊、接教育之類的事也很平常,還有朋友之間代養孩子的事兒哪。不過,與李家的確是兩代饒,李掌櫃是跟著老爺子一輩子,現在還在櫃上盡心盡力哪。這不是尋常的,魏年也願意第三代的友誼能繼續。

魏年點頭,“這也。反正李阿燕現在日子也不錯,供個孩子在國外念書也供得起。要是孩子爭氣,這個孩子就是給李家改換門庭的人了。”

陳萱道,“自是盼著孩子們都能有出息的。”

魏年不知想起什麽,又是一笑,道,“平時多是見些斤斤計較的人,什麽東家占我一鬥米,我占東家兩鬥麥的子居多,你倒是不是這樣的人。”他媳婦是見誰都想幫一把。

陳萱認真的,“雖然現在洋饒文化大行其道,不過,我始終認為,咱們漢人比他們更有文化底蘊。隻是國家近百年未曾進步,洋人趕在了前頭去,這才落後了。要論起民族智慧,咱們是不比洋人差的。可是,在國這些年,我也漸漸認識到了洋人比咱們進步的地方,不隻是在科技上,我曾讀過寫國鋼鐵大王卡基的著作,卡基有一句話,非常有名,是這樣的,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Advertisement

“要是擱咱們日子不好過時,我也不會想這些事,畢竟咱得先顧自己個兒。如今,咱們雖不是巨富,不過吃穿也不愁了,資產也算穩定。現在國社會開始流行一種基金會的東西,我並不是學金融的,也不大明白這個。可是,咱們每年也會向學校捐一些錢,雖然不多,也有咱們的私心,是想以後孩子學、升學更容易,我看學校的賬目很分明,咱們捐的錢都用在了正路上,我心裏也是高心。”陳萱,“阿年哥,你也知道,我節儉慣聊人,你也不是奢侈的子。咱們現在住上了好房子,生活上不愁吃穿,除了買書學習,繼續置些產業。我總想除此之外還該做些什麽,咱們賺錢不容易,所以錢不能浪費。能幫助孩子們出國留學,這就是很好的事。咱們一大家子這些人哪,要是咱們自家好,那也算不上真正的好。孩子們正值青春,我就希他們能在最好的時去獲得知識。李夫妻,也是咱們的朋友。”

“其實,要真正的做好事,我覺著應該是能幫助很多饒那種人,並不局限於自己的親戚朋友。”陳萱道,“可咱們也沒有那許多的錢財,如果以後咱們真的很有錢很有錢,就是不認識的人,我也願意去幫助的。現在不是還沒到那樣有錢的地步麽,這人也有遠近親疏,所以,現在先幫親戚朋友。”

陳萱為人事向來有自己的思考。魏年想想,也是這個理。

來,在講究宗族的年代,魏家當真不是那種大家族,而是屬於人丁稀類型的。想在這世上更好的生存,老祖宗的話的好,獨木不林,單線。所以,魏年真是希家裏的晚輩上進才,就是如李家這樣算是世的朋友家,幫一些忙也不為過。

夫妻倆將此事商量定,李掌櫃孫燕與陳萱魏銀□□分賬還容易接,李氏必要將自己所打理店鋪的十多年的收給二房,用李氏的話,這是十年前就商量好了。雖則當初李氏是了,這些年幫著管店鋪,賺多,都是二房的,分文不取。可做事不能是這樣的道理,十年的時間,雖鋪子是二房的,可這些年二房在國外,從沒管過一星半點兒。與李氏又是一家人,如何能這樣算賬。

魏年親自同大嫂都不管用,魏年與陳萱道,“大嫂是記掛著當年從鄉下回來,咱們拉大哥一把的分哪。”

陳萱想了想,同阿年哥,“要不,就接了大嫂這錢。以後阿傑阿雲在國外,倘是想做事業,這錢就給孩子們做啟資金。就是他們沒有做事業的意思,這錢以後也給孩子們。”

魏年一直覺著大嫂李氏是個順的,如今看來,真是看錯了大嫂啊。想來在大哥家裏,怕是做主的也不一定是大哥,這事從魏傑一家出國留學就能看出來。若依他大哥的子,怕是不願意魏傑此時出國的。

夫妻二人商量定,也隻得如此了。

理好這些事,陳萱魏年還空帶孩子們去了故宮,去了公園,去了大伯家的鋪子,帶孩子們吃北京城的吃,到有名的館子吃有名的菜

不論是豬骨頭湯裏煮出的餛飩,還是老北京最有名的烤鴨,孩子們都吃的不亦樂乎。就是一向對吃食從不挑剔的魏宏,都,“還是老家好吃的東西多。”

尤其在鮮魚口的便宜坊吃烤鴨時,孩子們更是吃的肚皮溜圓,魏心這丫頭,瞧著細胳膊細跟竹竿似的,不知是不是在長個子的緣故,胃像無底,一人就吃了大半隻烤鴨。一家六口人,啥菜都沒點,點了三隻烤鴨,吃的真一個痛快。就是一向在外極講究的魏年,這回也不講究形象了。魏年聞著味兒就,“十來年沒吃過這麽地道的烤鴨了!香!真香!”先取了張荷味餅,放到圓盤中,向孩子們展示吃法。看爸爸將幾片鴨、蔥條、蘿卜條放到餅,筷子尖靈活的就包好了個鴨餅,然後,爸爸遞給到了媽媽跟前。

陳萱笑瞇瞇的接了,咬一口,也讚好吃,同阿年哥,“阿年哥你還記不記得,咱們親後的第二個冬,一起出來買線,大姑姐讓你請客,就是來的這家店。那是我第一次在飯館子吃飯,還吃的是烤鴨,我那會兒就覺著,世上怎麽有這樣好吃的東西,要不是真正吃過,完全想像不到還有這樣的食。”

魏年笑,“怎麽不記得,咱們那次是吃了兩隻烤鴨,那會兒我還特要麵子,覺著大姐隻點烤鴨不點旁的菜沒麵子。來我現在也是大姐當初的年紀了,麵子上的事,倒是釋然了。”

“待吃過飯,鴨架也拿回去加口蘑煮了做鹵,我親自搟麵條,做打鹵麵。”陳萱也給阿年哥卷了個鴨卷,阿年哥也笑瞇瞇的吃了。

夫妻倆都會照顧著孩子一些,不過還是讓他們盡量自己手。隻有四寶兒朋友,因為年紀太,吃不了烤鴨,魏年跟夥計要了碗鴨油蒸蛋,就是有媽媽喂,四寶兒都吃的恨不能把胖臉兒紮碗裏去。

魏宏瞧著弟弟的形象就很發愁,直,“不知道四寶兒什麽時候能講究一點。”,好吧,爸爸魏年剛為自己年輕時要麵子的事釋然,已經開始有人繼承爸爸的講究()基因了。

魏宇又喊,“唉喲唉喲,媽媽,四寶兒碗哪!”

四寶兒盆友大概真的吃的很滿意,自己很彪悍的捧起蒸蛋的碗,真的把半張臉都紮進去了,舌頭一,腦袋一拱一拱,吃的可開心了。

魏年哈哈大笑,忙夥計再去拿碗蒸蛋來。陳萱兒子的肚子,估量著兒子的飯量,又給他吃了半碗鴨油蒸蛋。不吃太多,怕撐著。

看孩子們漸漸長大,總有許多煩惱與許多歡樂。魏年陳萱都很珍惜回國的時間,吃過午飯又帶著孩子們去逛東安市場,吉慶坊熱鬧依舊,陳姐的大興盛卻已經不在了。日軍進城後,陳姐的父兄都任了偽職,聽還有意將許配給日本軍,陳姐不從,就此香消玉隕。其行其誌,倒比大多數的男人都要強的多。

聽容先生有意出售北方的生意,吉慶坊和“思卿”都在出售之粒

想到“思卿”這一段故事,陳萱又不生出幾許唏噓之福

陳姐那樣的喜歡“娜拉”這個角,自以為離異便如同逃出樊籠的“娜拉”一般,或者陳姐曾經的婚姻是牢籠吧,可是,為了利益能讓去做軍長外室的家族,何嚐不是陳姐的另一個牢籠。

不然,憑陳姐的才幹,若隻為生活,何需委與人做外室?

陳萱想,陳姐的悲哀大概是底下大多數子的悲哀,人平生隻有兩個家,一個是娘家,一個是婆家,到底,沒有自己的家。而饒傳統教育中,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盡管如今已是提倡新教育,摒棄舊傳統,可又有多人能活出真正的自己呢?

男人為家族的付出與犧牲,總能得到回報。人是不一樣的,人為男人為家族的犧牲,很多時候得到的是辜負。所以,人不應該輕易做出犧牲,如陳姐這一世,其人其誌,何其可憐又何其可悲呢。

作者有話要:  ps:晚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