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掃把星 第1040章  動手的御史

《大唐掃把星》第1040章  動手的御史

李弘坐下。

曾相林用可憐兮兮的眼神看著賈平安。

別說這個話題可好?

賈平安置若罔聞,“做決策需要的是什麼?”

李弘說道:“聰明。”

賈平安搖頭,“無數聰明人死在了聰明之上。所以我想告訴你的是,任何決策的出臺都是建立在廣泛的調研之上。出了一件事,你要想決斷,首先是調查琢磨,調查清楚了,此事徹底的琢磨清楚了,那麼再做出最恰當的決策。”

李弘楞了一下。

賈平安笑道:“可是覺著許多帝王都是拍腦袋就決策了?”

李弘點頭,“漢武也是。”

“對。”賈平安鼓勵的一笑,“所以漢武的決策不都是錯的。但人們只看到了他擊敗匈奴的功績,忽略了他錯誤的地方。但若是那些決策可以不錯呢?”

李弘帶著這個問題回宮。

“殿下,該觀政了。”

太子的事兒真的不,李弘點頭,隨即去了。

君臣正在議事。

“陛下,太子求見。”

“怎麼就回來了?”武后低聲道:“莫非在外面遇到什麼事了?”

太子進來,尋了自己的地方坐下。

開始!

被打斷的上儀繼續說道:“……慶州去歲水患,陛下免了半年賦稅,今年便該收了……慶州有參軍卻上書,言及賦稅之事,說最好再免半年……”

儀擡頭道:“臣以爲半年足矣,今歲再豁免半年,以後各遇到天災皆會如此懇求。地方便得了好名聲,可朝中卻吃了大虧。”

李義府點頭,“此風不可長!”

李治看到太子若有所思,就問道:“太子如何看?”

太子起,“我想問上相公,那參軍爲何建言再豁免半年?孤知曉地方非大事不可越級上書,這位參軍爲何如此?”

Advertisement

儀楞了一下。

他看了一眼文書,“此人說去歲慶州水患不小,百姓依舊元氣大傷,再豁免半年,與民休息。”

太子看了皇帝一眼,皇帝點頭,示意他可以繼續。

所謂觀政便是旁觀,帶著耳朵來即可,暫時閉上。

李弘說道:“那慶州百姓可是如他所說?”

儀含笑道:“慶州刺史上書,說去歲朝中賑災及時,慶州百姓歡欣鼓舞,今年已經恢復了元氣,可以繳納賦稅。”

李弘再問,“朝中可派人去核查過?”

儀:“……”

李義府笑道:“殿下不知,大唐太大,天下每日要發生許多事,每一件事我等都盡力籌謀,但卻不能每一件事都去核查,否則這事也不用做了。”

衆人都笑了。

李弘卻問道:“也就是說,朝中決策的依據便是吏的話,若是有人說謊如何辦?”

李義府說道:“那便懲治了。”

李弘搖頭,“可百姓的苦呢?百姓就白苦了?就算是事先不能查探,可事後不能覈查嗎?李相說事太多,可孤觀政時日不短了,知曉大多事都無需覈查。

就說今日慶州豁免賦稅之事,慶州距離長安並不遠,若是派一個史或是小吏去查探如何?若是百姓果然恢復了元氣,如此便是那個錄事的問題,當置了他。若百姓依舊煎熬,慶州刺史便是職,此人不該重用!甚至要置!”

年的臉有些紅,“孤以爲當查!”

儀看了一眼皇帝。

“陛下!”

太子炸了,該如何應對?

李義府有些不滿的道:“殿下有些偏激,臣看便是……同出一脈。”

太子的眸子猛地一亮,“李相是想說舅舅讓孤變得偏激了嗎?”

Advertisement

李義府看了一眼皇后,隨即默然。

這便是默認!

太子的臉有些漲紅,“李相可知曉慶州如何嗎?你若是不知曉,爲何敢斷言慶州百姓已經恢復了?”

李義府默然。

儀笑道:“殿下雖說急切了些,不過卻仁慈。”

——太子,別鬧了好嗎?

武后輕聲道:“陛下……”

兒子要被欺負了。

這一刻沒有對錯!

有的只是護犢子!

皇帝淡淡的道:“如此……王忠良。”

王忠良上前,“陛下。”

皇帝說道:“令史楊德利去慶州覈查,快去快回!”

散會!

不!

“散朝!”

君臣各自散去!

太子走在前方。

李義府低聲道:“賈平安回來了。”

賈平安一回來太子就出幺蛾子,這等人就該讓他遠離太子!

儀贊同,“殿下該穩!”

你不是皇帝,頭頂上還有你老爹和老孃,你這般迫宰相爲啥?

這便是宰相們不滿的地方。

觀政觀政,你蹲邊上聽著就是了,非得要給宰相出難題!

太子走的很堅定。

李義府微笑道:“作爲國儲吃些虧是好事!”

儀讚道:“此言甚是。”

鬱悶的許敬宗冷笑道:“上相公看來與李相很是契合!”

儀楞了一下,“呵呵!都是同僚!”

他是皇帝的狗,李義府也是,只是李義府這條狗比較奔放,而上儀比較保守罷了。

都是狗!

誰比誰高貴?

李義府看著太子的背影,“許多事不能做,要認錯!”

這是一種晦的暗示。

……

“楊史!”

楊德利在史臺的日子很不錯,此刻正在看文書。

Advertisement

“誰?”

他擡頭問道。

外面進來一個小吏。

“陛下令你前去慶州……”

楊德利接了任務,按照別人的手法……比如說當年的李勣,接到先帝讓自己去疊州任職的命令後,出了皇城就直奔疊州,連家門口都沒路過。

但楊德利還是先回家。

兩個兒和兒子都在家。

“娘子,我要去慶州一趟,你在家帶著孩子,小事尋丈人丈母,大事去尋平安!”

楊德利急匆匆的代完畢,去廚房提了一溜糉子開溜。

王大娘跟著,急切的道:“夫君,糉子冷的!我給你熱熱。”

楊德利一邊出去一邊說道:“當年能有冷飯時我和平安就歡喜的不行,這糉子就算是冷了半月也能吃,你別管,好生在家帶著孩子,我去去就來。”

楊德利帶著一串糉子出發了。

四日後他到了慶州。

慶州方來迎接。

“楊史一路辛苦。”刺史黃英尊笑的拱手。

楊德利明顯到了隔閡。

“他們在戒備!”

“我很忙。”

楊德利丟下這個理由,帶著隨行的小吏去慶州各查看。

他們到了一個村子。

“看看,這裡還有淤泥!”

楊德利走到了乾的淤泥上,“當年華州遇到過水患,我帶著平安跑到了高,幸而刺史帶著人堵住了口子。”

他站在淤泥上,看著下面那些田地,面沉。

“去問問!”

有一騎在眺這邊。

楊德利看了那人一眼,罵道:“猖獗之極!”

他進了村子。

“竟然都是破屋子!”

眼前的村子破敗不堪,屋子一眼看去就是拼湊而來。

一羣老人在外面坐著木然曬太

楊德利走了過去。

“老丈,看著日子不好啊!”

楊德利毫不猶豫的坐在他們的對面地上。

老人們眼神警惕,不肯說話。

“我是楊德利!”

楊德利拍著脯,“陛下令我來此便是查覈慶州可需要繼續免稅。你等只管說,我若是有半點私心,便天打雷劈而死!”

那些老人眸,一人問道:“可是呢……”

楊德利的猛地癟了下去,角用力的往下彎曲,眨著眼睛說道:“我便是,我乃史!”

老人嘆道:“史……怕是也不管用呢!”

楊德利起,把脯拍的砰砰作響,“我彈劾過陛下!”

老人們愕然,旋即震驚!

楊德利怒道:“我彈劾過陛下多次,你等只管說,若是我不敢爲你等出頭……我就此改姓!此後不姓楊!”

改姓是對男人最大的辱,堪稱是僅次於死亡的辱!

那個老人聳然容,“快給楊史弄凳子來。”

楊德利坐下,“不用,我本是農夫,坐在地上才舒坦。”

他笑了笑,“屁不挨著泥土我便不安生!”

老人頷首,“是呢!不是莊稼人就沒這等覺。泥土纔是咱們的!”

“說吧。”

楊德利拿出紙筆。

“苦呢!”

一羣老人在唏噓。

“去歲慶州水患,咱們村子被淹了,莊稼沒了,屋子也沒了,家中大多傢什都沒了……”

楊德利點頭,“水無!”

“哎!”

“去歲免除了一半賦稅,都說陛下仁慈,確實是仁慈。”

“可還是難熬呢!”

“去年沒收,今年看來還行,可屋子垮了,家中的許多東西都沒了,這些得添置吧?”

楊德利點頭,“是該添置!”

“可那些人都說慶州一片大好呢!局勢大好還是什麼,要咱們謝陛下的洪恩,可……”

一個老人從家中出來,拎著一個布袋子。

布袋子看著就下面裝了些東西,楊德利多年的經驗,一看就知曉不會超過五斤。

老人苦笑道:“家中的存糧就這些了,晚些就準備帶著兒孫去尋野菜,好歹糊弄到了收的時候。可大人能糊弄,孩子呢?看著娃們哭了,老夫……老夫恨不能割了自己的給他們吃呢!”

一羣老人看著這位史。

史面鐵青!

“我管!”

楊德利徑直去了州廨。

“趙參軍何在?”

這個問話爲他帶來了不冷眼。

一個小吏說道:“回家了。”

“尋了來!”

楊德利站在那裡說道。

沒人

楊德利怒吼,“黃英尊何在?”

一直在值房裡不肯出來的黃英尊沒辦法,出來勉強笑道:“楊史這是何意?”

楊德利盯著他,“酷吏說的便是你等!想用百姓的苦難鋪平自家的宦途,耶耶若是不把你弄下去……這史便不做了!”

“楊史!”

黃英尊面大變,“此乃誤會……”

“且等等……”

楊德利轉就走。

黃英尊冷著臉,“他這兩日去了何?”

“去了幾個村子。”

“有人多了?”

“是。”

黃英尊看了一眼其他員,“老夫今年任滿,老夫想回長安,你等也想各進一步……”

“是!”

這便是各取所需。

黃英尊說道:“此事若是被捅上去,老夫就不說了,大不了回家去,可你等還年輕,宦途還長。”

一羣員神各異。

一個員說道:“爲今之計只能封口。”

黃英尊點頭,“封口之後老夫上書長安,楊德利這等攪風攪雨的史要不得!要不得!”

他面嚴肅,“隨意污衊地方員,這是什麼心思?”

……

“下趙樸!”

楊德利尋到了參軍趙樸。

“黃英尊今年任滿,若是想升遷就得尋政績,於是他便說慶州吏齊心合力,讓水患之後的慶州安居樂業……這是絕大的政績。”

趙樸的眼珠子都紅了。

“假的!都是假的!下去看過,那些百姓的日子依舊不好過。”

楊德利問道:“爲何越級上報?”

趙樸說道:“下看不慣……”

楊德利嘆息一聲,拍拍趙樸的肩膀,“我知曉了。”

出了趙家,隨行的小吏說道:“這位趙參軍看來頗爲正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