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玄幻奇幻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 第122章 我未壯,壯則有變!!(求訂閱)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122章 我未壯,壯則有變!!(求訂閱)

很多很多年後。

有這樣一個傳言。

當年秦國將邯單的大軍撤回,用趙國一個國家換回了小公子政。

而此後,這位小公子政,爲秦拿下了六國。

秦用一個國家爲代價,換回了六個國家。

當時很多人對這一筆易無法理解,但放在宏觀代價角度來看。

這一筆易,簡直賺大了。

秦昭襄王的英明舉措,爲秦國帶來了無比明的未來。

當然了,一些深研究歷史的人則會知道,這個傳言很扯淡。

秦昭襄王本不是爲了小公子政而撤兵,他多半是知道了楚國和魏國的援軍要過來的消息,也知道這場戰爭再拖下去,必敗無疑,所以以此爲藉口,進行了這一樁易。

總而言之,秦昭襄王的老謀深算,以及他的易,讓那位小公子政的傳奇,逐漸登上了戰國末期的舞臺上,綻放出了前所未有的芒……

而此刻。

這位小公子政,正在馬車看著窗外的風景。

離開邯單後,蘇澈就一直思考著問題。

他在想,如何拯救未來的大秦帝國呢?

作爲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開創的第一個帝國,這個帝國的壽命,從統一六國到滅亡,共持續了14年。

甚至都沒有秦時明月的連載時間長……

毫無疑問,這是莫大的憾。

蘇澈必須要讓這秦國再次偉大。

馬車的不遠,大將軍王齕,看著手中的報,目中流出驚訝:“魏國的魏無忌,竟然真的出兵了?”

秦國出戰趙國時,魏國是本來打算出戰的,可秦昭襄王稷(ji)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直接派遣使臣警告魏王。

秦王稷的意思是:“我攻下趙國,這是早晚的事,諸侯國有誰敢救援趙國,當我拿下趙國之後,一定先調兵攻打他!”

Advertisement

這一番恐嚇,魏王只能阻止晉鄙的進軍。

不過,魏王沒有完全撤軍,而是將軍隊留在了鄴城紮營駐守。

這個地方,是魏國的邊境區域,靠趙國很近。

這姿態其實很明顯了,和那楚王一樣,都是採取了兩面倒的策略,先觀形勢的發展,再做最後決定。

秦攻趙,久攻不下,魏王早已經有這方面的想法了,只是在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時機而已。

可信陵君魏無忌卻是等不了了,先竊虎符,再殺將軍晉鄙,強行帶著大軍來了趙國邯單。

還沒到呢,就聽到秦趙已經和談,趙國以五座城池和小公子政換了秦國退兵的消息。

看著報中的容,王齕幾乎能想象到那信陵君魏無忌的表了,他著自己的鬍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這天下,竟然還有這麼有趣的事!”

王齕騎著馬來到蘇澈的馬車旁邊,大笑著說:“小公子,是老夫錯了,竟還真的被你猜對了,真有諸侯國敢手秦趙之間的戰爭!”

蘇澈看著外面的王齕,有些奇怪的問:“將軍爲什麼這麼開心?”

王齕說:“看到好玩的事,當然值得開心了!魏國的公子魏無忌,竊了魏王的虎符,殺了他們的大將軍晉鄙,將駐紮在鄴城的十幾萬軍隊,強行帶了出去……可他前腳剛來,我們秦軍後腳已經走了。”

“魏無忌啊魏無忌,那可是名滿天下的信陵君,竟做了那麼愚蠢的事,現在的表一定很彩!”

“他爲了他的大義,爲了他的名聲,不惜一切代價援助趙國,卻沒想到我們和趙國已經議和了!”

“小公子,這樣的事難道不值得開心嗎?”

Advertisement

“這真的是太好笑了!”

蘇澈聽著這一番話,頓時愣住了。

他還真沒想到,因爲自己的出現,錯之下,竟然導致信陵君魏無忌撲了個空。

這個時間點,真的是很不湊巧啊。

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典故,可是相當有名的,這位戰國四公子之一,門下食客三千,先是解趙之圍,後十年,又爲上將軍,聯合五國擊退秦將蒙驁的進攻。

秦王百般無奈,只能派人持萬金到魏國離間魏王和魏無忌的關係,同時派人到魏國境假裝祝賀魏無忌登上王位。

如此,魏王更加懷疑魏無忌,於是派其他人代替他執掌魏國兵權,五國攻秦計劃也就此失敗。

魏無忌從此心灰意冷,回到魏國之後,也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最後鬱鬱而終。

這樣一個傳奇人,竟然因爲自己的出現,落到了這種尷尬境地。

蘇澈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評價。

總而言之……

似乎是件好事?

又過了一日,又有新的消息傳來。

信陵君魏無忌指責趙王的議和行爲,說魏國的軍隊已經過來了,而楚國的軍隊也在路上了,爲什麼就這麼放走了秦國的軍隊呢?還割讓了五座城池,這是何等愚蠢的行爲?

只要再拖一會兒,局勢就會有所好轉,最終的勝利一定是趙國的,秦國必然會被重創,這將是前所未有的大勝!

難道趙國忘記了當初被坑殺四十多萬的仇恨了嗎?竟然就這樣輕易的議和了!

趙王被這一番指責,弄得無地自容。

到了這個時候,趙王也意識到了自己幹了一件什麼樣的蠢事。

明明只要堅持一下,戰爭就有可能打贏。

Advertisement

可他卻忘記了當初的四十萬趙軍被坑殺的恥辱,只想著繼續茍活,和秦軍議和,還割讓了五座城池!

最最最要命的是,議和這個事兒,還是趙王自己提出來的,是他主向秦軍議和的……還用了個計策,宣傳小公子政的與衆不同,並以此爲要挾。

當秦軍同意撤軍後,趙王還爲自己的計策功,極爲開心呢,卻沒想到,這是秦軍提前知道了援軍的消息,以此爲藉口,順便下了臺階而已!

到了這一步,即便趙王知道自己錯了,但他總不能直接承認自己的愚蠢和錯誤啊。

君王就是如此,知錯改錯,絕不認錯!

於是乎,趙王這樣迴應了,大概意思是:

此前趙國被攻打了一年多,邯單整整被圍困了一年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他們發出了多求援的聲音出去,卻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沒有半點回應,如果諸國的軍隊早些過來,趙國還會和秦軍議和嗎?

說白了,還是你們這麼久纔過來支援,等了這麼久,看不到任何希,最終只能被迫議和,這是被無奈的事

難道趙國就必須因爲當初被四十多萬坑殺之恥辱,不能議和,只能被滅國嗎?

這有什麼好指責的呢?信陵君的這一番話,實在是沒有半點道理。

不得不說,這樣的迴應,乍聽起來,真一點問題都沒有。

站在趙王的角度,的確是如此,如果不是陷之中,誰願意議和呢?

都城邯單被圍困了一年,都沒看到援軍,他們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信陵君在看到這樣的回覆後,也是無言以對。

於是乎,他將大軍撤回到鄴城,隨後獨自一人,回到了魏國的都城大梁,去見自己的兄長,魏安釐王。

卻見這信陵君魏無忌,此刻了上出上,帶著犯人的枷鎖與鉸鏈,跟隨著護衛的指引,一步一步來到了魏王的宮殿前。

魏安釐王盯著遠戴著枷鎖,緩步走來的魏無忌,卻在糾結:“你說我要不要殺了他呢?”

一直以來,魏安釐王都忌憚魏無忌,此刻他犯下如此大錯,決他幾乎是順理章的事,這是似乎一個很好的機會。

一旁,一個相貌,與一樣的男子,微微一笑,說:“爲什麼要殺呢?此前您忌憚信陵君的名聲,而現在,他卻犯下這麼重大的錯過,您如果能原諒他,包容他,這不更顯得您的懷寬廣,還能讓信陵君徹底折服嗎?”

“是這個道理。”魏王點了點頭。

男子繼續說著:“魏國已經死了一個將軍了,那就不能再死第二個了。”

“伱說得對!”魏王點了點頭:“你點醒了我!”

這位勸諫魏王的男子,便是魏王的男寵龍君,龍之好這個語,便來自於他。

很快。

君悄悄轉離開。

魏王接見了魏無忌。

魏王慨道:“無忌,何至於此?”

魏無忌稽首說著:“我爲了我的名聲,爲了趙國和韓國的未來,私自了虎符,殺了晉鄙將軍,帶著大軍援趙,卻聽到趙國和秦國和解的消息。”

“這一切做了無用功,我實在是無地自容,本想自刎謝罪,卻被門客攔了下來,於是便來到這裡,向魏王您請罪!還請魏王治下我的死罪!這一切都是我應得的!”

魏王卻沒有生氣,反而將魏無忌扶了起來,他認真的說:“魏國已經失去了一個將軍,現在怎麼能再失去一個將軍呢?”

在龍君的勸解之下,魏王已經完全想通了。

如果說失去一個晉鄙還不算什麼,再失去了信陵君的話,那接下來魏國會非常危險。

儘管信陵君魏無忌很多時候做事本不過頭腦,但他的本事卻是實打實的。

原本魏王十分忌憚魏無忌的能力,一直害怕他代替自己,爲魏國的君主。

可現在,魏無忌犯下這樣重大的過錯,算是給他完的人生,潑上了難以洗去的污點,這樣一來,魏王就相對不那麼害怕了。

他選擇原諒魏無忌,讓他繼續爲魏國效命。

魏無忌聽到這一番話後,頓時無比的,心甘願的俯首臣稱,爲魏安釐王,爲魏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後人將魏無忌負枷請罪和廉頗的負荊請罪並列,當了認真贖罪的典範。

這是個小曲。

……

馬車搖搖晃晃,從趙地離開之後,越是往秦走,道路就越發的平坦。

秦的道路,相對於諸國而言,算是最平坦,最寬廣的了。

這一點對諸國而言,顯然是不太能接的。

畢竟對他們而言,秦國是什麼?

那是陝西之地的蠻夷之國,是沒有禮儀的國家。

整個國家從上到下,幾乎都是士兵,人人都戰爭,軍功,人頭。

這樣的國家,只是依靠著自己的殘忍和野蠻,不斷戰勝其他國家的軍隊而已,怎麼可能擁有這樣寬闊平坦的道路呢?

然而事實是,在這一片拿下不久的上黨郡,原先是韓國的地方,現在已經被秦國進行了改造,土地變得無比平整。

秦國,這是一個恐怖的戰爭機國家,是商鞅手中最完的作品,即便商鞅早已經變了五等分的商鞅,可在那地獄之中,他仍舊會洋洋自得,大笑著說:

看啊,這就是我最完的作品,是天下所有國家都要恐懼的秦國!七國之變法,唯有我秦國最徹底,最功,最完

戰國後期的秦國,這就是一個標準的軍國主義的國家,在吃完戰爭紅利之後,矛盾會激發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始皇帝一統六國之後。

書同文,車同軌,幣同形,量同衡,這樣的功績固然是無比偉大的。

但,這僅僅只是從宏觀層面上來看的。

對於其他六國之人而言,可不是這樣看的。

書同文,得罪了所有的讀書人。

車同軌,得罪了所有的世家大族。

幣同形,得罪了所有的有錢人。

量同衡,得罪了所有的農民。

是啊,這的確是千秋之偉業,是前所未有的功勞。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