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現代言情 第二次心動 第112章 晉江文學城獨發

《第二次心動》第112章 晉江文學城獨發

高中的日子是和初中截然不同的,更熱烈,也更加分秒必爭。

尤其越到近高考的時候,大家都卯足了勁沖刺,對于中國的學生而言,這像是一個妙的終點,因為自他們開始讀書起,就有老師和家長不斷的向他們灌輸:等你考上大學就好了。

然而這群青春洋溢的高中生并不知道,其實高考結束是另一個開始。

但不管怎麼說,這群高中生還做著“高考結束,苦難就結束”的夢。

這實在是一場持久戰,一又一的淘汰,或許在初中的時候還是班級里的前幾名,到了高中只能在班級末尾苦苦掙扎。

太難了,一切都太難了。

但似乎只有姜晏汐沒有變化。

依舊是那樣優秀,無論從應試績上來講,還是從競賽上來講。傷仲永的故事在上并沒有應驗,那些說閑話的親戚,也一并改了口徑,轉而吹捧起姜爸爸姜媽媽來,有的是因為料定姜晏汐日后必有大就,所以想早早的攀個關系;還有的是想替自家孩子蹭個免費家教。

當然了,這些人都被姜爸爸和姜媽媽擋了回去。

姜晏汐對此似乎一無所知,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學習,上承載了太多人的希。在所有人眼里,姜晏汐的優秀是理所應當的,學校的老師也對姜晏汐寄予厚:畢竟,A市已經很多年沒有出過一個省狀元了。

姜晏汐當時只是一個17歲的,面對這麼多人的期待,正常人都是會忐忑的。

但其實自己倒是沒什麼力,大約是從小到大習慣了,習慣考第1名,習慣了為別人家的孩子。

只是有的時候,姜晏汐偶爾也會思考,如果不學習的話,會干什麼呢?思來想去,沒有結果。

Advertisement

在中國,對于大部分孩子而言,在年以前,讀書是他們唯一會的技能。

后來姜晏汐也沒有時間思考了。

從高一的時候就忙著參加競賽,不過并沒有把重心全部都放在競賽上,只是順帶參加。

當時的競賽班的同學們分為兩撥人,一波人是有些偏科的,他們專攻競賽,最后通過競賽加分來進自己理想的學校,只是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缺點:競賽的題目和高考的題目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很大力都放在競賽上,但最后又沒有做出績,最后高考也沒有考好,就很容易竹籃打水一場空;另一波人呢比較均衡,他們主要還是走高考的路子,競賽只是順帶參加,因為他們作為學校里的競賽班同學,許多競賽都是全員參與,并且老師上課的時候也會涉及到一部分競賽容。所以他們會在不影響高考的況下去搞競賽。

姜晏汐是一個例外,績已經好到足夠分進國的那兩所高校,除非高考沒來參加。

并且在姜晏汐高二的時候,同當時的高一起參加了高考,是當年的全市第3名,全省第46名,在旁人看來,這麼好的績,可以了,要是明年再考,萬一沒有這次好呢?

現在想想,姜晏汐的倔強,從那個時候就初端倪了。

向來在人前溫,從不生氣,一看就是個乖學生,但只有姜爸爸和姜媽媽知道,兒若是拿了決定,誰也改不了。

不過后來種種事跡表明,在這個世界上,第3個真正了解姜晏汐的人,是沈南洲。

但說實話,自從中考結束后,姜晏汐就沒再見過沈南洲了,也很想起他。

畢竟對姜晏汐而言,沈南洲只是幫助過的一個同學,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印象,那大概是姜晏汐為沈南洲迷途知返,認真學習而到開心。

Advertisement

不過最近姜晏汐又從同學的口中聽到了沈南洲的名字,那時候,剛從競賽集訓回來,因為要補上之前落下的課程,所以也沒仔細聽同桌和后排的聊天。

直到聽到了一個悉的名字,“那個分部的沈南洲長得還帥的,聲音也好聽……不過說起來,學校為什麼要讓分部的人來上臺發言?我本來以為會是姜神……”

“因為今年的主題不同吧,今年的主題是進步之星,再說了,姜神那段時間不是出去參加集訓了?”

“你說的也對,既然是進步之星,肯定是分部的人進步空間更大了……”

本來兩個人在聊天,忽然注意到姜晏汐停下了筆,在看們,立刻也把姜晏汐拉了聊天的隊列中。

“姜神你知不知道,之前分部有個賊帥的男孩子來咱們這里演講,我敢說,咱們學校建校以來,就沒有過這樣好看的人……”孩子a說的有些激自己也意識到了,說:“江神,你大約是不關注這些的……”

誰知姜晏汐竟問:“真有那麼好看?”

孩子a興起來了:“是的!我之前也不關注這些的,若不是真的好看,除了學習,誰也別想吸引我的注意力!”

于是姜晏汐想起了一些久遠的記憶,很奇怪,突然回想的時候,那些記憶還是很鮮活。

大約是因為沈南洲跟姜晏汐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

姜晏汐溫守禮,但骨子里又有那麼一點倔強;沈南洲桀驁不馴,心卻脆弱的像一只無人收留的野貓,只敢虛張聲勢的爪子。

姜晏汐一直覺得沈南洲很自由,他這個人想的也不多,相起來也很舒服。

不得不說,當年的姜晏汐還是在沈南洲上找到了兩分做老師的

Advertisement

于是姜晏汐問:“他既然是進步之星,說明在分部的績也很不錯了。”

孩子b點點頭:“聽說是不錯的,過個一本線還是沒有問題的,可是他高二轉了藝生,也不知是怎麼想的,明明文化分就夠上不錯的學校了……”

姜晏汐微微吃了一驚,但那一刻,說出來的話,竟出人意料的與沈南洲的想法相符合了。

姜晏汐說:“既然他文化課的分數已經不錯,說不定加上藝分能上更好的學校。”

當年的姜晏汐只知道第1層,并不知沈南洲第2層想法。

姜晏汐想起他在初中理課上畫的小貓咪,想來是有幾分藝天賦的。

不管怎麼樣,姜晏汐還是很欣的,他上了高中之后一直有在繼續努力,而他的努力也沒有辜負他,好的。

后面的談話姜晏汐就沒有繼續聽下去了,只是約聽的孩子a說,“我瞧著那天沈南洲出現在我們班和隔壁競賽班之間,像是在找人的樣子,后來被年級主任給逮著了,也不知是怎麼回事……”

姜晏汐沒有放心上。

再后來時間過得很快,一眨眼就高考了。

姜晏汐沒有辜負所有人的期待,是那一年的市狀元,也是那一年的省狀元,消息出來的那一刻,各路幾乎要把家的門檻給踩斷。

更別說清華北大連夜奪命連環call,第2天還有負責招生的老師飛到家里來。

但事實上姜晏汐已經簽訂保送協議了,B大的招生辦怕反悔,Q大的招生辦想搶人。

姜爸爸和姜媽媽本不是個講究排場的人,但中國的人世故在此,又不得不擺了天的酒席,姜晏汐的老師要請,姜晏汐的同學要請,還有那些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

總而言之,小鬼難纏,若是你不請他們,這些人又覺得你瞧不起他們,A市是個小城市,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如今大家又都知道姜晏汐了省狀元,請客是免不了的。

當時姜晏汐也請了一些同學,大多是高中同學,因為初中同學基本上也不聯系了。

姜晏汐的謝師宴并沒有請沈南洲,但沈南洲從好友的好友的空間里,看到有人p出了這場狀元宴。

沈南洲當時失落的想,大約是已經不記得自己這個老同學了。

沈南洲這些天把網上所有關于姜晏汐的新聞報道都認認真真看了一遍,是天才,把的天花墜,稱贊的天賦絕無僅有,是文曲星下凡。

只有沈南洲知道,不是的,不全是如此。姜晏汐天賦卓絕,但同樣努力。姜晏汐現在所取得的一切就,都是因為值得。

但正因為這樣好,沈南洲又出了退卻之心,他轉藝生,他考到帝都市,都是為了姜晏汐。

如果只是靠文化課績,沈南洲撐死了也就上個一本,好在上帝聽到了他的祈求,給他關上了一扇門,又給他開了一扇窗,最終他去了國唯一的一所985藝高校。

的心事總是如此苦,想要與你并肩,通過這樣的方式也算是了。

但暗終究是一個人的兵荒馬,姜晏汐終究對此一概不知。

不過巧合的是,兩個學校的開學時間差不多,姜晏汐訂機票去報到的那一天,剛好和沈南洲是同一天。

但他們一個坐在頭,一個坐在尾。

姜晏汐有看到沈南洲,一眼就認出了他,沈南洲已經去了年時的稚氣,顯出幾分棱角來,他閉眼在前排休息,因為過于出的相貌,頻頻引來路人關注。

而他似乎也習慣這些注視了,合目休息,巍然不

姜晏汐從他邊輕輕走過,并沒有和他打招呼,只是心里有一些,“原來時間過得這麼快”的慨。

姜晏汐要離家上大學,姜媽媽還是舍不得兒,所以昨天晚上姜晏汐陪媽媽說了一夜的話,導致今天一上飛機,就到了困意。

姜晏汐握著手機睡著了,再醒來的時候發現上有一張小毯子。

大約是空姐給拿的。

……

飛機場,各大高校都有派志愿者來迎新,舉著大字招牌,接到人之后,還有專門的校車把新生帶回去。

姜晏汐走之前下意識的回頭看了一眼,機場的人麻麻的,沒有看見沈南洲,大約是已經被他們學校的人接走了吧。

大學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輕松,在高中只需要心學習的事,在大學需要心許多學習以外的事,而且在B大這樣的高等學府里,人人都是卷王,學習也不比高中時候輕松。

更何況這里匯集了全國最優秀的學子,人人都不服輸,人人都不想在這個新環境里,變墊底。

但是正如第1名只有一個,也總要有人墊底。在這種環境里,心態失衡的人并不

姜晏汐的個室友里,有一個選擇了休學,另一個轉去了其他專業。

在這種況下,姜晏汐猶如一臺高速運轉的機,有條不紊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

姜晏汐確實優秀,在這樣人才濟濟的國頂尖學府,也沒有輸給任何人。很快了B大新的校園傳說,聰明且長得,最重要的是,沒有人能抵抗一個溫的人。

于是姜晏汐的名字長久的飄在校園部論壇表白區的首頁,時常能收到一些花束和茶,但是明正大的追的卻沒有幾個。

因為實在像神壇上的高嶺之花,人還沒接近已經生出怯意。

不過也有那麼幾個大著膽子的,其中有一個經濟學的大二學長,據說在迎新晚會上對姜晏汐一見鐘,千方百計的制造與偶遇的機會。

姜晏汐的室友說:“雖說經濟系容易出大渣男,但xxx風評還不錯,長得不錯,但是不惹桃花,該拒絕的拒絕,也沒聽說他有過朋友,其實你也可以試一試,反正談嘛,多談幾個才有比較,抓在學校的機會談……”

姜晏汐當時怎麼回答的來著?

哦,是說:“我覺得我暫時不需要一個男朋友,我在質和上都能自給自足,談對象這件事暫時不在我的人生規劃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