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日升青鸞 第146頁

《日升青鸞》第146頁

“但事關重要,下分明是放在調令那摞子文書裡的頭一本呈報上來的,文書封皮上還了個加急重要的紅條子。怎麼、怎麼會混雜進去宗正寺送來的例行敕書裡頭了?”

裴顯察言觀,見姚侍郎都發白,額頭青筋突突地跳,顯然是驚得狠了。

出來,姚侍郎是頭一個擔責的,只要裴顯追究下去,免不了丟了半輩子辛苦掙來的職,姚侍郎再蠢也不至於自己砸自己的腳,其中必然被人了手腳。

作不大,後果不小,手腳的人心思詭譎多端。

裴顯沉著,手指又起長案上橫放的鯊皮劍鞘。

自打他領了中書令的職務,腰間改掛起金魚袋,近期宮有一陣子沒佩劍了,上好的劍就在值房裡擱著。寒鋒鞘,寶劍蒙塵。

京城安穩了兩個月,又有人心思活了。

他想起了最近在東宮看到的景象。

謝瀾明著還是中書舍人的時候,人已經整日的待在東宮裡頭。皇太對他說話親昵隨意,言行不忌,顯然頗為青睞他。

裴顯一時不準,混宗正寺例行敕書的那紙調令,是不是東宮那位小丫頭膽大包天,在中書省裡安了人,暗中下的手腳。

Advertisement

如果要往下細查,往重了說,是教唆換朝廷敕書的重罪,不知會追究出什麼的後果。如果安的人手腳不夠乾淨,會不會牽連到東宮那位自己上。

他思忖的時候,指腹不自覺地來回著劍

賜寶劍就在面前,姚侍郎眼瞄著,冷汗一滴滴地從額頭滲出。

他生怕眼前這位軍中出的頭頂上峰發作起來,二話不說,拔劍出鞘,把他這個倒霉下屬斬於劍下。他了冤死鬼也無訴苦去。

但裴顯終歸沒有拔劍。

“調令敕書既然已經簽署了,門下省審核通過,尚書省抄錄了副本,幾日便會正式通傳回來。木已舟,多說無益。”

裴顯放開了劍,吩咐下去,“等正式調令傳回來,在你手裡放一放,幾天。”揮揮手,讓姚侍郎退下了。

姚侍郎如逢大赦,哆嗦著撿起地上的調令敕書,隨即像被人在後面拿刀猛追那般急匆匆地奔了出去。

裴顯目送著背影奔遠,視線落回長案,抓起案上橫放的長劍,打開了值房裡的木櫃。

值房裡的家都是宮裡統一打造的製式,木料結實而形製莊重,亦可以說是乏善可陳。

Advertisement

既然決意了不再追究徹查下去,他打開長木櫃門,隨意地把賜長劍靠著木壁擱在裡面。

放進去的時候劍鞘撞著了什麼沉重的東西。兩邊撞擊,發出砰的一聲悶響。

裴顯的作並不停頓,把劍稍微挪了個位置,在木櫃裡擺正了,視線往下掃。

撞著劍鞘的,是個不起眼的小藍布包袱,裡頭放著一對軍裡帶出來的加重鐵護腕。才送出去半日,便被人原樣退了回來。

又是砰的一聲悶響。

結實的木櫃門被關上了。

——

薑鸞帶了大半筐的甜梨回東宮,當然不是屯給自己吃的。

聽說聖人今早醒了,東宮的廚房小灶燒柴煮水,架起蒸鍋,親自手切梨,吭哧吭哧忙活了半天。

蒸梨,煮梨子水,一切就緒,眼看天還早,提著食盒直奔紫宸殿。

紫宸殿屬於殿,向來是聖人的寢殿居所。但顧娘娘最近一直住在紫宸殿,就近看顧著聖人的病癥。

姑嫂兩個帶笑寒暄落座。

“阿鸞來了。”顧娘娘招呼在寢殿外間的羅漢床坐下,“前兩日才來過,好好留在東宮進學便是,你二兄清醒的時候,不必每日過來請安的。”

Advertisement

薑鸞不瞞顧娘娘,指尖轉著烏黑的發梢兒,懶洋洋道,“崔翰林那個老頑固都不肯來教了,我跟哪個先生進學?今天無事,我索便過來看看二兄。”

閑話了幾句,薑鸞心裡記掛著小侄兒。

“虎兒呢。”四下裡張,“今天還是沒見著,想他了。”

顧娘娘微微一笑,抬手指了指朦朧窗紙隔著一層的隔間,約約娘喂的側影。

“新生的小孩兒一天得喝七八遍,虎兒胃口又好。阿鸞來得不巧,虎兒又在喝。”

新生兒的難伺候,薑鸞聽娘說過幾

“難怪總聽說小娃娃整天吃了睡,睡了吃。一刻離不得人。”

勸阻了顧娘娘吩咐把虎兒抱出來的作,“讓虎兒喝吧。小娃娃能吃是好事。”

把食盒送進來,當著顧娘娘的面打開,出一碗熱氣騰騰的蒸梨。

“二兄這回傷損了肺,除了醫那邊的藥補,食療也可以做起來。我打聽來的食療偏方,梨子涼平和,多吃些梨可以養肺。”

又打開食盒上層,出一路小心護著的大藥盅,

“臨風殿庭院裡有棵上百年的老梨樹,結了滿枝頭的大梨。前天人打了幾十個下來,我親自蒸了一碗梨,又煮了碗梨子水,帶來給二兄喝。”

顧娘娘接過那碗蒸梨,“阿鸞,勞你費心了。等下聖人用膳的時候,二嫂便把阿鸞的蒸梨喂給他。”

薑鸞不以為然,“幾口梨哪需要等膳時,我現在就端給二兄吃。他可吃蒸梨了。”

顧娘娘吃了一驚,就要阻止,“等等——”

Top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