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日升青鸞 第143頁

《日升青鸞》第143頁

“阿鸞,我擔心呀。邊幾十個人跟了我許多年,宮裡的日子過得不容易,若我開了公主府,卻連累的們連口飽飯都吃不起,每年四季的新都裁不起……”

薑雙鷺搖搖頭,“開府還要養兵,還要挑選長史主簿,挑個不合意更不省心。罷了。我怕麻煩。再說了——”

“謝征雖說升任了驃騎大將軍,但我看他為人確實是個端方的。什麼‘強搶進府……’”

說到這裡,薑雙鷺笑得不行,了薑鸞的額頭一下,“是不是傳奇志怪類的話本子看多了。小小年紀,忒多古怪念頭。”

薑鸞撇,“我看的傳奇志怪的話本子是不,二姊倒是說說看,都是打哪兒來的?哼,還不是二姊人從宮外搜羅來的……”

薑雙鷺惱得丟了團扇捂,姊妹倆嘻嘻哈哈地鬧了一會兒。

從窗欞進來,微風吹拂,天氣不冷不熱,是京城難得涼爽的秋季天氣。薑雙鷺握著一卷書,靠在貴妃榻上看著。薑鸞趴在二姊的膝上,沉甸甸的鐵護腕靠在榻邊,困倦湧上來,貓兒似的瞇了一會兒。

Advertisement

再度驚醒的時候,已經掌燈時分了。

“看你睡得沉,便沒驚你。”薑雙鷺把妹妹扶起,“東宮的淳於詹事傍晚過來兩趟,催你回去。”刮了一下薑鸞小巧的鼻子,“睡得懶貓兒似的。如今都皇太份了,還跟小時候一樣,做事沒輕沒重的,想到什麼就是什麼。”

薑鸞打著呵欠起,“誰說的。我做事向來有算的。上不說,心裡想著呢。”想個懶腰,往上到一半舉不,手腕又擱在貴妃榻邊了。

“哎,”煩惱地盯著十斤的鐵護腕,“這個真不行。我覺得戴上三年也練不出師。”

薑雙鷺湊過來護腕,蹙起眉心,“人和人都不同,力氣天生有大有小,北人天生長得比南人高大,男又是天生不同。就算勉強用同一個法子練,練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阿鸞,你是得換個法子。說起來,你為什麼要練臂力來著?”

阿鸞靠著貴妃榻,低頭去看手腕上的鐵,“重宴大。”

薑雙鷺“啊”了一聲,“難怪,難怪。二兄下不了場,按理是該你下場頭箭的。”

Advertisement

薑鸞盯著鐵護腕,“二姊,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人和人天生不同,我天生力氣比不上那些八尺壯漢,幹嘛要勉強按著男人定出來的那套法子去做事呢。”

想到什麼即刻便去做,揚聲換了文鏡進來。“幫我把鐵護腕撤了。”

文鏡有些吃驚,瞄了一眼,沒多說什麼,過來利落地幾下拆了牛筋繩,把一對鐵護腕收回懷中。

“帶回去給你家督帥,跟他說,今年的重宴大是不行了,明年最好的狀況是二兄自己下場。如果萬一明年還是要我代二兄的話,我就帶著竹弓竹箭下場頭箭。”

文鏡這回有意見,出聲諫言,“竹弓竹箭是給初學弓的小兒郎用的。但凡正式一點的比試,用竹弓箭都會引來嘲笑。殿下慎重。”

薑鸞嗤道,“我拿一把正經的長木弓下場,京城文武百就不知道我是初學弓箭的人了?各個心裡明鏡似的,表面上裝出一無所知的模樣,笑誰呢。”

輕松的手腕,起跟二姊告辭,帶著文鏡往外走。

走到廊下時,若有所悟,又停步和文鏡說了句,

Advertisement

“若是像太皇帝那時候,恩威並施,震懾群臣,群臣心裡都敬服天子。重宴上拿著竹弓竹箭下場的如果是太皇帝,誰又敢笑。”

文鏡站在原地想了一會兒,覺得薑鸞說得很有道理。

“殿下說得對。末將還鐵護腕時,會把殿下的原話轉述給督帥,希督帥能聽進去。”

薑鸞才不覺得他家主帥能聽進去。

“他能聽進去就才怪。人吶,經歷越多越固執,權勢越多越傲慢。你家督帥他雖說年紀還不算太大,但場裡打滾的年月不短了,手裡掌的權太重了。表面上不顯,心裡自負得很,輕易不會改換想法的。”

說到這裡,薑鸞坦然點了點文鏡,

“四周無人,我這番話隻對你文鏡一個人說。你非要傳到你家督帥耳朵裡,我也沒法子攔。話是真心話,但不好聽,你家督帥聽了或許會多心。”

文鏡默默地跟隨走出幾步,回答,“末將不會傳出一個字。”

“那就好。”薑鸞當先便走。

在景宜宮裡耽擱的時間不,回東宮的道路走到一半,夜漸漸地濃了。

一個人影從宮牆邊的黑暗中走出,聲音低而嘶啞,似乎刻意變換了嗓音,聽不出來人是侍還是護衛。

“皇太殿下留步。”

隨行的東宮親衛閃電般把薑鸞團團護住了。文鏡厲聲喝道,“什麼人!”

那人站在原地,並沒有什麼多余的作。

“殿下請勿多心。小人人所托,想和殿下談一件大事。”

他頓了頓,繼續道,“各取所需,於殿下自有益的大事。勞煩殿下清退左右耳目。”

薑鸞不遠不近地站著,才不理會。

“你一個來歷不明的人,怎麼潛的都不知,我不可能護衛全退下,單獨和你相。你要說什麼,就站在那兒開口說。我聽著。”

“小人今日和殿下商談之事,絕不能第三人的耳目。”那人堅持道。

Top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