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日升青鸞 第137頁

《日升青鸞》第137頁

崔翰林都走了,薑鸞原本起也要走,迎面見謝瀾站在殿外,笑了下,又原坐了下去。

“一大早的過來找本宮有事?進來吧,謝舍人。”

含章殿裡講學時,為了集中心神進學,把所有可以導致心神松懈的件都挪走了。

偌大的殿室裡空空,只有面對面的兩長案,伺候筆墨的幾名殿侍,窗前掛著擋風遮的大竹簾,旁邊的盤龍柱邊擱著醒神的銅香爐。

薑鸞隨意地一指對面,那是原本給崔翰林準備的長案。

“那邊坐吧。找我何事?”

謝瀾端正地跪坐在竹席上。

“殿下恕罪,臣在殿外,聽到了隻言片語。”

他緩緩道,“崔翰林其人博學多才,是朝中出名的大儒。曾在太學中講學三日,臣當時尚未出仕,正在太學裡做學問,有幸連聽三日。”

“在太學講學時,崔翰林旁征博引,為太學生講解經義時,屢屢涉及法家、儒家的治國之道,言辭妙,發人深省……並不是含章殿裡的教法。”

薑鸞嗤地笑了,“我就說,怎麼可能真派個老學究來教我。”不滿地道,“那就是崔翰林對我這個人多有不滿,不願全力教我了。”

Advertisement

謝瀾不言語。

垂首低眸,目落在打開的《論語》,《禮記》上。

“臣今日在中書省並無多余事務,既然得空,便來東宮求見。原想著殿下今日必然要去紫宸殿見聖人和顧娘娘,當面解釋昨晚東宮的竹歌舞。如果殿下有為難之,用得到臣的地方,臣願助力。”

“但今日窺見了含章殿的種種形,比起聖人和顧娘娘那邊,殿下有更需要助力的地方。”

“哦?”薑鸞角翹起,起了些興致。“說說看。”

謝瀾應聲道,“四書五經,都是聖賢學說。殿下跟隨崔翰林學治經,必然能學得一錦繡學問。然而——”

在薑鸞的注視下,他往下繼續道,

“然而,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臣不才,願為殿下講史。”

————

政事堂裡接連兩日在議盧家的置問題。

王相始終稱病未至。

四大姓百年通婚,彼此都有幾門糾纏不清的姻親關系,王相近日秋涼了風寒,但在家裡連續稱病六七日,也是帶了幾分避嫌的意味。

政事堂其他三人都知道王相稱病的用意,便趁王相不在的這幾日,加地議。

Advertisement

從京城盧氏男丁的置,外放去地方上為的盧氏族人的置,到貪汙的帳目清點,盧氏名下田莊,私兵,家廟宗產,哪些查抄,哪些放過,大概議出了眉目,中書省一條條地草擬詔書。

聖人昨日清醒了,發話下來,今年是多事之秋,秋日登高遠,有利於提振士氣。一年一度的重大宴雖說錯過了節氣,改名為秋日宴,但還是要辦,而且要熱鬧大辦。

熱鬧的秋日宴結束之前,必然是不會下詔置盧氏的。

裴顯這日從政事堂出來的早。

剛走出來幾步,迎面看見崔秋實崔翰林,怒衝衝地在殿外長廊的欄桿,正拉著史中丞崔知海說話。

崔翰林和崔中丞兩個都是四大姓的清河崔氏出,雖然是隔了幾房的遠親,但一筆寫不出兩個崔字,出了事彼此會私下裡議一議。

見裴顯出來了,崔翰林拉著史中丞直奔過來。

“老朽有負裴中書的雅。”崔翰林氣喋喋道,“老朽年紀大了,一把老骨頭應付不了皇太殿下。東宮教諭這個職務,老朽做不了,老朽請辭!”

Advertisement

裴顯出來見了崔翰林拉長的臉,便猜到他三分來意,聽了他的請辭並不非常驚訝,鎮定地勸崔翰林,

“子曰:有教無類。皇太殿下機敏多變,和大部分學子的脾不同。崔翰林或許需要多些時日,多了解些皇太,才好引導進學。”

崔翰林怒道,“若是位正統出的皇子,再頑劣老朽也教導得下去!哼,偏偏是位公主出的皇太。心思若不用在正道上,管也管不得,教也教不了!”

裴顯聽他話裡有話,追問了一句,“怎麼說?崔翰林盡管直言不諱。”

崔翰林冷冷道,“還請裴中書多管教手下的員。二十出頭年紀輕輕的中書舍人,十五六歲青春年華的皇太,孤男寡,借著進學的名義,在含章殿裡一個多時辰不出來。哼,老朽都沒臉進去看。”

說完也不管周圍路過的員聽到了如何反應,長揖到地,大步離去。

史中丞崔知海在旁邊聽得清楚,尷尬地笑笑,

“這……本這位族兄,脾氣過於迂直了些,正所謂忠言逆耳……裴中書莫要氣惱啊。當初裴中書托了本請崔翰林時,本當時就說,崔翰林過於剛直,當不得東宮教諭的。”

裴顯站在政事堂的臺階高,對著滿庭院瑟瑟秋風中翻滾的枯葉,周圍竊竊私語的員,深深地吸了口氣,把心頭翻滾的鬱氣按捺下去。

“有勞崔中丞,好言安一下崔翰林。請辭東宮教諭的事裴某聽到了,請崔翰林不必放在心上。裴某這就過去東宮看看。”

白日裡的東宮靜悄悄。

沒了昨夜的歌舞鬧騰,也沒有平日裡殷勤來往的工部員。

工部今早一道奏本遞進了中書省,裡頭辭藻繁瑣、字句駢儷地說明:

Top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