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日升青鸞 第126頁

《日升青鸞》第126頁

自從新帝登基,在八月裡助力新帝登基的各家勢力,各有封賞。

裴顯作為再次平定的首功之臣,除了統領京畿軍務,還兼領了中書令的職務。

這是三省六部裡的中書省主,正二品高位,向來是皇帝親近的臣下才能獲得的職銜。

更重要的事,接下中書令的職務,裴顯在朝中的份從此從武將轉為文臣,有拜相的資格了。

為新帝的輔佐重臣,領的恩榮是一等一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和新冊封的皇太殿下,似乎有些不對付。

政事堂幾位宰臣裡議著瑣碎的政事,眼角余都瞄著薑鸞的作。

薑鸞在擺弄著長案上新沏的熱茶。

自從《茶經》面世,世人推崇的飲茶法崇尚返璞歸真。數十年前京城風行的在茶裡添加各式調味香料的飲茶法,漸漸已經被人摒棄了。

但政事堂裡顧及著各位朝臣的口味不同,還是放著各調味料。

眾人眼睜睜看著這位新冊封的皇太殿下,從長案上接過調味的細鹽,紅糖,陳醋,桂皮,茱萸,每樣舀了滿滿一銀匙,毫不客氣扔進了一杯新沏的煎茶裡,拿銀匙攪拌勻了,吩咐侍端去裴顯坐席的長案。

Advertisement

薑鸞輕松地拍拍手,抬起視線,對著周圍愕然無語的視線,“各位卿家看本宮做什麼?本宮只是聽政,不說話的。各位繼續議。”

門外響起沉穩的腳步聲。

裴顯回來了。

他如今兼領了中書令的職務,雖說河北道兵馬元帥的職務並未撤下,但袍已經按照中書令品級,換了文的正二品綾羅紫袍,腰束金鉤玉帶,和以往懸劍朝的打扮大不相同了。

進來政事堂時,迎面見了明堂正中匾額下方的坐床大喇喇盤膝坐著的薑鸞,他倒是並未顯出意外神

“殿下怎麼來了。現在的時辰,殿下理應在含章殿讀書。”

說著走到自己的長案前,袍坐下。

他在外頭說了許久的話,又一路趕回來,口得很,看見長案上放了一盞新沏的熱茶,並未多想,端起茶盞。

旁邊的史中丞崔知海倒吸了口涼氣,用力咳了幾聲。李相默不作聲地看著。

“崔中丞今日子有不適?”裴顯的茶盞停在邊,客氣地問候了一句,

“最近風起秋涼,天氣反覆多變,王相已經染了風寒,抱病在家多日。崔中丞還請保重——”說著啜了口茶。

Advertisement

在場所有人的作都不知不覺停了。

在眾多目的啞然注視下,裴顯的結滾了幾下,把梗在嚨的那口茶咽了下去。

茶盞平穩地放回案上。

他知道剛才崔知海為什麼拚命地咳嗽了。

抬起目,極犀利地盯了眼中央坐床上滿懷興致托腮看著的薑鸞。

“謝殿下賜茶。”他平靜地道,“好殿下知曉,臣喝茶不喜放調味香料。”

“風味獨,多試試,說不定會喜歡呢。”薑鸞笑地催促,“好裴中書知曉,你面前的那杯茶,是本宮親手調製的。裴中書再喝一口?”

眾多震驚的視線裡,裴顯神自如地端起茶盞,果然又喝了一口,紋風不地放下了。

“殿下這個時辰,應當出現在含章殿裡,發苦讀。”

他換了個薑鸞不大喜歡的話題,“含章殿講學的崔翰林昨日過來說,殿下的論語學得普通,治經的功夫也下得不扎實,學到一半,還抱了貍奴進殿去,一邊喂食貍奴一邊寫策論文章。如何能學得好。”

薑鸞換了個盤膝坐的姿勢,素白指尖往裡,懶散地指了指自己,

Advertisement

“本宮馬上就要十六了,不是五六歲初進學的蒙。現在本宮把那些經史學問從頭學起,從早到晚地死記背文章,真是要了命了。今早過來政事堂,也是想和各位卿家議一議,與其整日裡拘在含章殿裡讀書做學問,不如讓本宮多在政事堂裡旁聽,學一學觀人做事的本事。”

李相和崔中丞還在沉思索的時候,裴顯已經毫不遲疑地應聲而答,

“不建基臺,如何造高樓?殿下想一蹴而就,造起空中樓閣?”

薑鸞指尖敲了敲長案,“人各有長短,理應揚長避短。裴中書呢,卻總要我避開長,修補短。你是不是覺得你的想法總是對的?本宮倒是覺得,你這想法不太對。”

坐在對面的李相咳了聲,開口道,“殿下的意思是……”

“半日讀書,半日觀政。”薑鸞環顧四周,“眾位卿家以為如何?”

崔中丞依舊沉,裴顯不應。

薑鸞起,“今日本宮過來政事堂,就是這個意思,希各位議一議。議好了知會東宮一聲。”

清脆的靴底踩著青石磚地,即將出去政事堂時,裴顯在後提醒,

“因為國喪的緣故,今年九月初九的重宴推到了十月。聖人至今仍病著,若是當日不好面的話,還是要皇太殿下出面,代聖人參加重宴。”

薑鸞不回頭,朝後擺擺手,“本宮知道,龍首原登高,賜重酒,大宴群臣。不勞裴中書提醒。”

“除了登高賜酒,大宴群臣。”裴顯不鹹不淡加了句,“還有慣例的重宴大。群臣翹首展,等待皇太殿下在宴席上大展手,下首箭,直中靶心,鼓舞群臣士氣。”

Top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