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將吃食放在一旁,還是不安心地道:“你先與我說清楚來。”
章實笑了笑道:“娘子,實話與你說,咱們結上貴人了。”
“貴人?哪位貴人?你可今日見到誰了?休要再說一句藏兩句!”于氏追問。
章實道:“娘子勿惱,今日我見彭縣尉了。你說這算不算是天大的機緣。”
于氏道:“彭縣尉是看在徐都頭的份上了?”
章實滿臉喜地道:“彭縣尉沒與我細說,但他乃何等人,他祖上可是在太祖鞍前效命的人,如今在本縣安住,今日對我說話是客客氣氣的,毫沒有拿架子。”
“徐都頭的面有這麼大?你沒仔細問?”于氏心底終有幾分疑。
章實笑道:“我一路只想的能不能翻案,于此沒有問。但管他是不是徐都頭引薦的,蒙他引薦我到二堂面見令君,他一路都提點我如何如何妥切搭話,令君何等人,我渾起汗哪有閑余功夫想其他的。”
于氏搖了搖頭,雖不知為何彭縣尉對此,但總覺得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而章實沒有問卻接了別人的好,總是不妥,令人覺得另有所圖。
于氏問道:“實郎,令君肯還我們一個公道?”
“你看這是什麼?”章實笑了笑,從藏著的布兜取出數錠銀元寶來。
“不是說是生?錢沒有追回來麼?”于氏手捧銀元寶又驚又喜。
“吳商也被拿了,眼下錢財皆被追回,今日令君很是歡喜,當場給了我們八十多貫。”
“八十多貫?還有一半?”
章實笑道:“令君說另一半錢及生作為證供案,要呈至至州里,一往一返還拿不回來。”
“今日令君對我很是有禮還提及了二哥,言當初二哥曾拿名刺上門求令君為他延譽。令君贊二哥不僅文章了得,而且還寫了一筆好字,神似王右軍!言語里對二哥還是很看重的。”
于氏道:“當初趙押司欺負我們家時,不拿出來說,這時令君倒是念起來了。”
“錢進了衙門,果真不好出得,說是去了州里,其實又要咱們托人說,你怎麼不當著令君的面一發要了?”
章實道:“見了令君,我話也說不出幾句,哪想著這些。”
于氏微微搖頭,心底總有個石頭難以落下,中間有哪里不妥的,但見了這麼多錢還是歡喜多過擔憂的。
“雖說沒拿回兩百貫,但這八十多貫也算失而復得。”于氏說著話,不聲將銀子從章實手里接過,隨即又埋怨道:“既是拿了錢就直回家,走到路上買酒買的,這錢萬一給人走怎說?”
章實笑了兩聲:“夫人說的是,錢你好自收好,待明日我就籌錢還給趙押司,如此咱們屋子就不用抵賣,甚至連典賣也是不用。”
于氏本是欣喜,但略想了想還是道:“這屋子雖不用抵賣,但先典吧!”
“為何?”
“瞧你怎麼想的?溪兒還要繼續發蒙讀書,尋個高明的蒙師,一年沒有十貫八貫怎麼能行,還不說那筆墨紙張之費。”
“有道理,若非娘子提醒,這茬我倒是忘了。這一次家里就是吃了沒有讀書人的虧,不僅溪兒,還有三哥也需找個名師,繼續將書讀下去。”章實言道。
聽章實這麼說,于氏言又止,終于道:“實郎,你不如問問叔叔的意思,他似對讀書沒什麼興趣。”
章實恍然記起自己這弟弟似對讀書沒什麼興趣:“但三哥這年紀不讀書又能作甚呢?”
于氏開口道:“你當年十三歲即到家里鋪子掌事,如今叔叔過年也十三了。”
“不過叔叔若想遲個二三年再尋活計也好,在家中教教溪兒讀書,或等到家里景好了,叔叔有意再去讀書也是不遲。”
章越心道,大嫂這話說得不實在,哪里肯自己教章丘讀書。
“這……”章實著有幾分猶豫道,“以往家里有百畝田地,還有間鋪子時,三哥尚不肯用功讀書,如今……三哥是如何打算的?”
章越答道:“這些年讀蒙學,雖說沒下苦功,但還可識文斷字。但這些日子我總想讀些圣人教誨,想懂一些圣賢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章實聞言欣然道:“三叔近來確實是長進許多。”
于氏出‘是這樣嗎’的表道:“實郎,這經學與發蒙可是不同,一般的村學塾師不,必須尋明師方可。我兄長為明經,當年請了好幾位先生,用了百十貫錢也不得門徑,最后還不是得從商。”
章越明白比如《千字文》這樣村里的學究就可以教,但明經就不一樣了,必須懂得經義。比如章越能把整本《孟子》背誦下來,卻從頭到尾不懂說得什麼意思,所以必須請老師來教你明習經學。
若為了制舉,還必須讀專門的注疏,也就是方的標準答案。
章實不以為然地道:“三哥讀幾年書,就算不得門徑也是無妨,將來我求徐都頭,在衙門尋個書手的差事,如此不經風吹日曬的也算面,與那些進士出的員們說得上話足以。”
“那溪兒如何辦?他將來就不要攻讀經史,開筆作文章呢?眼下家里還能供得起兩個讀書人嗎?”于氏打斷道。
章實咳了兩聲,他自己的兒子怎麼能不疼呢?何況章丘確實有讀書的才華,蒙學的先生夸贊了他好幾次。
章實道:“溪兒當然要讀書!以后日子,咱們著過些,我總之絕不會虧待你們娘倆。”
“你要讓三哥讀書我沒話說,但錢從何來?你需說清楚了!”
章越連忙道:“哥哥嫂嫂,此事以后再說吧,不急一時。”
章實則不同意咬牙道:“說到底還是錢,不行再向舅哥周借些,大不了給些利息。”
章實聽了此言目瞪口呆,大哥這吃什麼飯的還吃上癮了。昨日還說不再靠老泰山的……是了,這次是向妻兄借錢。
于氏則似已習以為常了,又似已經麻木了。
于氏道:“給叔叔找老師的事可緩一緩,但令君與彭縣尉需先答謝些。令君遲早是要調任的,但彭縣尉則不同。”
章實道:“娘子見教得是。這一次若非彭縣尉親近照顧,暗中出力頗多,咱們不是不知恩圖報的人。我打算備上三十貫答謝人家,這會不會太多,娘子?”
于氏聽了搖了搖頭道:“以后咱們一家老小在浦城還要仰人照拂,三十貫雖多,但這錢不可以省,至不怕趙押司再為難咱們。”
章越心想,于氏果真是大商人家出來的,還是有見識的。
想到這里章越道:“哥哥嫂嫂,彭縣尉那不用給。”
“這如何使得?”
章越道:“彭縣尉的侄兒是我的同窗好友。這一次我到喬三……”
章越將事經過一五一十地說出。
“三哥你口風真,憋在肚子里一點也不說,”章實尋又激地對于氏道:“我就說三哥有出息,長進了吧!”
于氏先是一臉詫異,才如釋重負般道:“沒料到叔叔還能與彭縣尉搭上話?先前我還些擔心彭縣尉是不是有別的心思,咱們平白人恩惠不好。原來是叔叔走得門路,這下可總算放心了。”
說完于氏終于出笑容:“叔叔,這一次嫂嫂對你實在是刮目相看。”
章越謙虛道:“彭縣尉哪看得上我,他看得上的是二哥。”
于氏正道:“叔叔倒是謙虛。嫂嫂也不想背上惡名,你若真要讀書博個功名,我也不反對,但是叔叔心底對自己可有計較?”
章越恭順地道:“嫂嫂教訓得是,以往我是虛度,不僅不用功讀書,還糟蹋父兄的錢財來在同窗里充面子……”
章實擺了擺手道:“一家兄弟說這些。”
章越從懷中掏出那本《孟子》道:“咱家被趙押司搬空那日,我就留了這《孟子七篇》,聽聞哥哥說此書是爹爹留下的。這幾日我揣著此書日日苦讀,還請哥哥嫂嫂考較。”
于氏從章越手里接過《孟子》問道:“就這幾天,你日日睡到三竿而起,哪真得背下了?”
章越臉稍稍一紅道:“侈袂挾策,不敢懈怠。”
于氏稍稍遲疑,將書翻到某卷遞給章實。
章實捧著道:“就這篇《離婁》,三哥你背到哪是哪。”
章越道:“是哥哥,我試背一二。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方員: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章越一篇從頭到尾,毫不停頓地背下。章實于氏滿臉驚詫地看著章越,這是以往的章越嗎?真的是以往的章越嗎?
章實聲道:“這麼厚的書,三哥是如何背下的?”
章越道:“可能是咱們爹爹在天庇佑吧。”
章實眼眶微紅道:“爹爹最喜歡家里子弟能讀書了,他若泉下有知,不知多高興。”
于氏見丈夫如此也道:“三哥既有此心就好,但盼以后讀書有始有終吧。”
“謝謝嫂子。”章越起作揖。
章實忙笑道:“三哥,我就說你嫂子通達理吧!”
于氏嗔道:“你莫要變著方的來夸我,衙門的事先清楚了?”
章實想了想道:“不過答謝彭縣尉還是要的,另一半錢拿回來還要求他幫忙,否則衙門不知拖到幾時。明日咱們備些水禮去彭府,還要備些茶果,答謝保長鄰舍這幾日的幫手,娘子這你總該答允我吧。”
于氏抿笑道:“說得我好像一不拔似得。我下廚整治飯菜,叔叔今日多吃些。”
說完于氏就盛在碗里,又將酒在鍋里燙熱,又煮了一盆菜蔬。
于氏斟了兩碗酒道:“叔叔,也喝一盞?”
“多謝嫂子。”
于氏又斟了一碗。
章實舉盞喝下了半盞酒,忽然道了一句:“也不知二哥此刻在何?吃得好不好?上的暖不暖?”
章越暗嘆大哥到現在還是掛念二哥。
于氏搖了搖頭盛了滿滿一碗飯道:“先吃飽飯再喝酒。”
“也好。”章實放下酒端起碗來。
章越也是放下酒盞,現在一家人已是大口大口的吃著。飯菜里雖說有,但仍是司馬公所言‘飯稻羹魚’的南方人標準菜。
史載金軍攻宋失敗后北撤,“棄粟米山積”,而宋軍“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
自己也就吃大米飯。一天沒有一碗香噴噴的大米飯掂肚,總覺了什麼,有些不圓滿。
章越看著章丘將臉湊進碗里吃得格外香甜。
章越撕個放進章丘的碗里。章丘抬起頭,滿是小星星的眼睛看著自己道:“三叔,溪兒可以吃嗎?”
“嗯。”
章丘看了一眼于氏,然后夾起咬了一口,滿滿的幸福。
章越也是大快朵頤,最后舀了魚湯泡在飯里,筷子卷稀里嘩啦地吃完,然后走到缸邊用瓜瓤刷碗。
以往家中有仆役,他都是將碗一丟,現在則過不了小爺的生活了……
耳聽后章實對于氏約道:“是我對不住娘子……是我辜負了阿爹的托付,沒有持好這個家,看顧好二哥。好好一個小康之家,至今連溫飽也勉強,我真是沒用。”
“實郎,說這干什麼?家和萬事興,以后日子會好的。”
“只怕以后要苦了娘子了……”
于氏輕聲道:“只要你心底有我和溪兒,再苦也使得。”
話語漸輕,于氏收拾起碗筷,章實陪著章丘玩耍。
章越也洗完了自己的碗筷,走到門前眺。
此刻山上皇華寺響起了暮鼓聲,又到了僧人們晚課的時候,而暮之下,平日喧鬧的水南新街,也有了寧靜。
左鄰右舍都已點起了燈,老人男子已坐在桌上吃酒吃飯,主婦們還廚邊忙碌,孩們則嬉笑打鬧,而飯菜的香氣順著夜風遠遠飄來。
這人間煙火,離合百味,都在家家戶戶的柴米油鹽里了。
徐佑從昏迷中睜開眼,看到胸腹間滲出的一絲血跡,茫然四顧,卻見證了一個永遠在流血的時代! ——看前世縱橫金融界的狐帥如何在這個亂世立江左,踏青雲,算廟堂,定乾坤,平南北,開盛世,這是一本關於日月、陰陽、君臣、南北、佛道、貴賤的書,冷靜中審視曆史,惶恐中評點人物,很輕鬆,也很有趣!
李信完全冇有想到自己通宵了兩天覆習功課之後竟然穿越到了一個陌生的唐朝.........天哪,李世民是我親叔叔???好像還很疼自己的樣子........舒服了!唐朝還有比這個更狠的靠山嗎?請務必讓我做一個清閒的太平王爺!
大明成化十三年,這是一個宅男漫不經心做著皇帝的年代,這是一個沒有權威的年代,這也是忠奸、正邪、黑白分明的年代.這是國無大患、垂拱而治的年代,這也是法紀鬆弛、官風懶散的年代,當一個現代歷史系碩士高才生來到這個時代附體在一個小帥哥身上,一個個搞笑、傳奇、史詩般的劇情自然就精彩上演了.
以詩賦揚名,用智謀天下。江山多嬌,風流人物看今朝。江湖武林,爭領群雄。策弄朝堂,功名四方。旁人笑我生涯拙,塵寰碌碌,畢竟何求,不羨王侯。
莫笑人間少年夢,誰不少年夢皇朝,談笑風云,羽扇綸巾,少年白衣,絕代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