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現代言情 逃荒不慌,三歲福寶寵全家 第153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好地方

《逃荒不慌,三歲福寶寵全家》第153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好地方

據剿滅叛軍的樞院記錄,榆林村人在常寧城外,共斬殺、制服軍二十七人。

大榮朝一向鼓勵百姓見義勇為,抓到盜賊一人,即可獲得十兩獎賞。而軍兇殘更勝普通賊人,因此賞銀翻倍。

榆林村共得白銀五百四十兩,由村長程建元和首善程大牛論功分配。

厚的獎勵背后,是更重要的榮譽。

崔縣令當眾誦讀完朝廷的獎賞文書,除了流民安置所的目瞪口呆的難民,就連圍觀的本地人,看向榆林村人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能被朝廷嘉獎的義士,這可不是普通的外地鄉下人。

有消息靈通的,知道北邊常寧城被攻破過,聽說軍極其兇殘,死傷慘重。

常州知府棄城潛逃,一干老爺都被下了大獄。

而眼前這群逃荒的難民,居然有本事殺軍,也是狠角

程小棠眼睛亮閃閃地盯著教化百姓的崔縣令看,這是來這麼久,見過最好看的大人了。

難怪能被點為探花郎,果然是俊逸出塵。

事實上,崔縣令與崔神醫眉眼生得極為相似,單看長相有六七分相像,氣質卻截然不同。

剛及冠的崔神醫為了讓人信服,故意留了兩撇小胡子,看起來是有些稽的。不過大家怕他自尊心傷,都沒好意思說。

而崔縣令面如冠玉,溫文爾雅,渾都散發著讓人信任的親和力。

尤其他還送來及時雨和白花花的銀子,一亮相,就贏得了榆林村所有人的戴。

Advertisement

五百四十兩銀子,分到各家人手里,足夠度過最艱難的過渡期。

程小棠沒想到,盧縣令的信能起這麼大的作用。不過朝廷的嘉獎,應該不是臨時申請的,難道是沈老夫人?

“榆林村眾義士忠勇雙全,宜居武泰鎮。”

崔縣令又勉勵眾人幾句,宣布榆林村人最后的落戶地后,就去忙公務了。

剩下的細節,就由何主薄來安排。

村長握住程大牛的手,激得想仰天大笑,“大牛,你家棠寶果然是被老神仙過頭的,是咱們村里的福星。”

武泰鎮,臨近定鎮,距離錢塘縣城只有五六十里地,位置極佳。

是他做夢都不敢想的好地方。

“棠寶的福氣,就是鄉親們的福氣。”程大牛就喜歡聽人夸閨,“就喜歡跟鄉親們一起。”

何主薄將冊子翻到一頁,輕點三個位置,“程老丈,武泰鎮依山傍水,民風淳樸,是個好地方。十三個村中,五百人以上的只有三個。”

村長雙手接過,恭敬道:“多謝大人,我等激不盡。”

何主薄掃了一圈其他難民,繼續道:“按規矩,若是選離鎮上近的村子,每個男丁能分十五畝地;若是去偏遠一些的,則是二十畝地。”

“聽說你們還有一戶寡婦,就按一個男丁算。”

怡三姐妹老實地站在人群末尾,一聽們居然有份,得只想給何主薄跪下磕頭。

Advertisement

都做好買地的準備了,這下能省下一大筆銀子。

這年頭糧食的畝產不高,在榆林村時,純靠種地,得四五畝才能養活一個人。據說南方的水稻田畝產高很多,應該能讓他們活下來。

十五畝和二十畝的差別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按照二十歲的丁,老程家能分地的只有程大牛兄弟四人。六十畝和八十畝,在景不好的時候,就是勒腰帶跟吃飽的差距。

村長和程大牛都更傾向于二十畝地,不過還要跟鄉親們再商量下。

“想要地多的!”程小棠積極地發表意見。

有好多想要種的東西,土地當然是多多益善,最好能擁有一個山頭。

程老太一錘定音,“就聽棠寶的。”

程文韜當城里人的夢被程三牛打碎,無論如何也想更靠近鎮上一些。結果沒說兩句就定下了,氣得推了程三蓮一把。

每次都讓他沖在前面,都是妹妹,自家這個太沒用了!

程三蓮吃痛,暗罵傻妞出風頭,扯出一抹笑哄道:“棠寶,你不想去鎮上玩嗎?”

“想呀。”程小棠無辜地眨眨眼,“種地才有飯吃,不然沒力氣玩。”

“三姐姐,你不知道嘛?”

“棠寶真懂事,”程老太慈著小孫的腦袋,“咱們莊稼人,就是要扎在地里。”

一個兩個,飯都剛吃飽幾天,就想著飛了。

連三歲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居然說了幾次都說不通。

Advertisement

在程老太警告的視線中,程文韜到臉上作痛,楊氏姐弟更是垂下了頭。

這次的三選一,榆林村商量得很快。

何主薄剛坐下喝了一盞茶,村長就恭敬地上前稟告最終的決定。

武泰鎮,關凌村,現有距離錢塘縣城八十里地。

“關凌村民風淳樸,你們去了不用太擔心。”何主薄點了昨日的胥吏,“關松,就由你帶他們去吧。”

關松臉上一喜,積極道:“大人放心,小的一定安排妥當。”

別人不知道,他昨日送信的時候可是聽得清清楚楚。縣令大人接過信的時候,說了一句,“又是程家?”

彼時的桌案上,散落著好幾封拆開過的信。

這說明拜托崔大人照顧程家人的,不只源縣的貴人。

多虧他昨日沒拖延,還能在程大牛面前留下好印象,日后指不定有什麼機緣。

何主薄走到門口,回頭提醒了一句,“不過本地方言要好好學起來,以后用到的地方很多。”

旁邊的小吏聞言都出了揶揄的笑容,這可不是容易的事。

“多謝大人指點。”眾人目送何主薄離開,沉浸在興中,完全沒意識到方言問題的嚴重

主要他們是從滄州就坐船直達錢塘縣,趙老三事又周到,以至于沒怎麼接船上的南方人。還以為就算有口音,也跟方鏢師差不多。

程小棠憂傷地天。

剛才讓白嫣說了幾句越州話聽,深知路阻且長。

越州的方言與臨安府相似,跟榆林村的方言相差十萬八千里。

就算在普通話普及的現代社會,北方人到南方,也會聽不懂帶有地域特的x普。

大榮朝也有話,不過除了讀書人和需要走南闖北的商販等人群,最遠走到縣城的百姓,本不會特意去學。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榆林村人的方言與話很接近。

就算不咋識字的程大牛,也能跟錢塘縣的吏們通。不過真開始生活,邊更多的是不識字也不會說話的本地百姓。

要在錢塘縣扎,必須要學吳儂語。

不過這都是后話,程小棠只愁了一會兒,就被興高采烈的程天壽染,快樂地期待著未來的家。

終于能住房子啦!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