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太子妃的榮華路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太子妃的榮華路》第一百三十四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日后下午,皇帝鑾駕抵達京城。

相較起不久前大軍凱旋的全城沸騰,這次安靜了很多,昌平帝也很急,沒在意大擺排場,就進京回了皇宮。

高煦親自出城迎接的,一直跟著折返皇宮,軍權政權牢牢在握的他,看著與從前差別不大,一般溫潤和熙,恭敬有禮。

不驕不躁,不半分聲,本已心弦繃的昌平帝一凜,對這兒子的警惕提到十二萬分。

他深深瞥了皇太子一眼,面無表吩咐道:“朕乏了,諸位卿先回去罷。”

昌平帝并不后悔南狩,換一次再來,他同樣覺得這樣才能確保自安全,但此刻的問題是,收回政權軍權,似乎比他想象中要難。

皇帝并不是個擅長掩飾緒的人,此刻的忌憚,被高煦完,但他卻狀似不覺,只微微一笑,拱手行禮道:“父皇長途跋涉,確應好生歇息,兒臣告退。”

昌平帝點了點頭,轉就進去了。

高煦站定,看眼前明黃背影走遠,十分平靜,半響才收回視線,淡淡吩咐:“傳話給王瑞珩,陛下已回鑾,封賞大戰功臣乃首要之務。”

話罷,他登上轎輿,直接折返清寧宮。

該做的布置,已經安排妥當了,這當口高煦反而閑了些,他索折返后殿,好陪伴他的妻兒。

剛轉過回廊,經過屋的檻窗外,便聽見安哥兒哈哈大笑的聲音。

這小子,是越大越招人稀罕。

高煦薄帶笑,正要走兩步進門哄兒子時,后卻有人急急趕上。

原來,是前殿遣人進來稟報,說是靖北侯世子求見。

紀明錚?

高煦挑眉,心念一轉,就將對方的來意揣度到了幾分。

不過既然如此,陪伴妻兒只能先緩一緩了,他吩咐不要打攪太子妃,便重新折返前殿。

Advertisement

“卿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雖然心中有所猜測,但高煦卻不會主挑明,他待妻兄態度和熙,對方見禮后,就直接賜了座。

紀明錚恭敬謝恩后,落座在主位右下首,他對上面拱了拱手,道:“末將此來,有一事相求,還殿下全。”

他要說的,正是靖北侯府的事。

既然,他決意不將父祖用生命掙下的基業拱手讓人,自那日從靖北侯府離去后,他便開思索一個最合適的對策。

先說說眼前狀況。

其實,數次傳回重要報協助我軍大勝,最后又生擒了韃靼可汗,這數樁大功,立即足夠紀明錚另外封爵了。

而且,他還是名正言順的靖北侯世子,紀宗賢一家即便有些拙劣手段,恐怕也不能傷他分毫,等二叔百年之后,這祖傳爵位同樣會由他承襲。

屆時,即便他膝下有兩子,也能各有各的爵位承襲。

這樣乍一聽,不錯的,正常況紀宗賢總不能活過他吧。

但細想下來,問題卻很大。

以紀宗賢一家子的作死能力,紀明錚實在很懷疑,數十年后,這個爵位還在嗎?

恐怕被奪爵抄家的可能更大吧。

他的祖父,他的父親母親,牌位還供在靖北侯府中,紀明錚無法眼睜睜看著它敗落。

“末將錯潛伏韃靼,并在機緣巧合,得以立下微末功勞。”

紀明錚起立,拱手并單膝下跪,端端正正行了大禮,垂首懇切道:“為國盡忠,本末將之責,若有封賞,當面北叩謝皇恩。”

“賞罰之事,原非末將可詢,只是如今末將家中諸事繁雜,不得已之下,只能面陳殿下。”

沒錯,紀明錚今日前來,就是求一求他的封賞,與另外封爵相比,他更希能立即承襲靖北侯府的爵位。

Advertisement

若是正常況,他不會提出這種無理要求。畢竟他叔父已經襲爵數年了,總不能他一回來,就要把叔父擼下去,換自己上啊。

爵位承襲不是兒戲,沒有無緣無故替換的道理。

這不是因為機緣巧合嗎?

紀明錚回來之前,靖北侯府不是犯了事嗎?紀宗賢差點與韃靼暗牒結親家了。

古代社會講究株連,不過好在這事兒到底沒,這罪名說大可以很大,說小也就可以很小,端看上位者的決斷。

一點,可以直接擼爵抄家;手松松,也可以呵斥一頓,罰點歲俸了事。

本來以紀宗賢這形象,此事不大樂觀,但現在不是世子立下大功回來了嗎?

看在世子的面子上,這事兒必會被輕輕放過的。

紀明錚就是想在這點上做文章。

歷朝歷代,總有在皇帝心中得分不低的功勛府邸。若是承爵子嗣無能,犯了大錯誤,皇帝顧念香火不愿奪爵,而偏他又很看那個犯錯者不順眼。

這種況下,皇帝總會下旨卸了那人爵位,而令另一個最有資格的人承爵,一般人選會是該族嫡出子孫。

現在靖北侯府這事兒,完全符合上述條件,可以按照這個流程作。紀明錚也愿意舍棄另外封爵,只求承襲祖傳功勛。

這是最好的機會,一勞永逸,要比以后施展謀利索太多了。

當然,不要忘記有一點前提,這必須得皇帝樂意。

皇帝樂不樂意紀明錚不知道,他也沒打算上折子,現在軍政大權都在皇太子手里,他又與東宮親厚,想清楚后,就直接來求了。

當然,他是很有清楚,君是君,臣是臣,無論條件多麼符合,你有想法就是有逾越之嫌。

紀明錚不是要求,他是請求,姿態擺得極低,一字一句十分誠懇,末了重重磕了個頭,求皇太子殿下見諒,他實無法看著父祖用命換來的功勛,隨時有傾覆危險。

Advertisement

“紀卿且起。”

高煦本極贊賞紀明錚,又因妻兒之故,多添了親厚,他不待對方再施大禮,就親自將人扶了起來。

“前兩任靖北侯赤膽忠心,保家衛國立下赫赫大功,靖北侯門楣蒙塵,見者痛心。”

這是實話,當初若非再無旁人,恐怕紀宗賢超品候也坐不了那麼久。

且對于高煦而言,還添了一層,靖北侯屢屢捅簍子,讓他妻兒蒙,他是極不悅的。

若是從前,或許他權衡之后,還是會忍耐下來的,不過現在紀明錚回來了,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他笑道:“此事孤早有計較,紀卿回去稍候一二日,便有圣旨頒下。”

沒錯,高煦與紀明錚,是想到一去了。甚至他想得更多,畢竟,他沒打算虧待功臣與妻兄。

聞弦音而知雅意,紀明錚一聽既懂,他大喜,“謝殿下!”

東宮郎舅二人暢談甚歡,一事談罷,還說了其他,相當和諧。

不過換了乾清宮,就是另一種況了。

昌平帝說是乏了,但回宮后卻沒有歇息,他心里惦記著權柄,一刻也等待不了。

當初丟下輕快,現在撿起來很困難,路上他反復思索過,認為先從一眾保皇黨著手才是最合適的。

這群文武將保皇黨,居要職,握的都是實權,只要攏回來,事了一半。

昌平帝認為不難,畢竟保皇黨能做保皇黨,那是因為他們對皇帝忠心耿耿,絕不搖。

搞定保皇黨,有了底氣,后面就簡單多了。

這也是昌平帝當初利落撒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不宜遲,他立即說了幾個人名,命孫進忠去宣召。

孫進忠剛出了殿門,就匆匆折返,“陛下,王首輔王大人來了。”

作為文臣之首,王瑞珩正是皇帝要宣召的人之一。然則既然他來了,肯定有要事求見,昌平帝擺擺手,讓首輔進來,其他人明日再說。

王瑞珩來干什麼呢?

他是來將請封功臣的折子遞上去的。

燕山一役大勝,已過去一段時間,慶功宴犒賞三軍都過去了,兵部也把中高層武將的戰功整理清楚呈上,建議封賞也出來了,就等皇帝趕回京。

左等右等,皇帝終于到了,人老但行力超強的王首輔一刻不能等,立即就進宮求見。

折子呈上案,王瑞珩激多日未見減退,“皇太子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朝務政務亦未曾怠慢分毫……”

滔滔不盡一番之后,須發花白的首輔大人熱淚盈眶,“實乃我大周之幸也。”

首輔是先帝的托孤重臣,說話了顧忌,他此番純粹贊嘆皇太子,并沒其他意思,可惜昌平帝聽著,卻尤為刺耳。

偏偏王瑞珩的話一點不假,他不好說什麼,只得角,翻開案上的奏章。

當先映眼簾的,是紀明錚的大名。

紀明錚數次傳信至關重要,又生擒韃靼可汗,他功勞最大,列在第一位,建議封賞亦最為厚。

昌平帝眉心不一蹙。

紀明錚的事,回鑾途中已經了解清楚,當然,他與東宮不可分的關系也人盡皆知。

給這麼重的封賞,等于讓東宮如虎添翼,昌平帝實在是很不樂意。但問題是,大功之臣,若不重重封賞,會寒了天下臣民的心。

且說句實話,這折子的建議封賞,是很公平公正的,不存在過高或過低的問題。

若想駁回,首先得給出一個正當的理由,否則,面前的王瑞珩就頭一個不答應。

倚仗保皇黨,于昌平帝而言有利有弊,他梗得難,卻還是沒有提出異議,點頭命原樣擬圣旨,明日正式頒下。

理妥當這樁糟心事,皇帝收拾心,打算先拿下王瑞珩。

“朕南狩金陵,金陵京城兩地相距甚遠,政令難免有延誤之,王卿,不知近日朝事如何?”

這些王瑞珩很清楚,聞言他先將近來發生的要事說了一遍,末了補充:“太子殿下已妥善批復,陛下無需擔憂。”

東宮暫時執掌軍政要務,這是皇帝之前的圣旨,首輔這樣說并無不妥,昌平帝要說的話題也引了出來。

他立即道:“既然朕已回鑾,日后六部要務,俱不必送往東宮。”

昌平帝很直接,這是想先架空東宮。

這皇帝歷來不勤政,以往六部政務,次要的直接送到東宮,讓太子做主。而重要的則送到書房,再召來太子及重臣商議,商議妥當由書房發出。

昌平帝牢牢握著大權。

現在他萬分忌憚東宮,連次要政務也不往東宮送了。

架空是第一步,下一步,毫無疑問是設法除了。

東宮固,皇太子勢力龐大,這極困難,但先收攏了保皇黨們,就已邁出功的第一步。

昌平帝以往做下的糊涂事不,每次保皇黨即便苦苦規勸,最后也會堅定不移站在他邊,并執行命令,他毫不懷疑這次也如此。

沒想到,他錯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