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娛樂圈 這個明星來自地球 第661章:因為我們戀愛了

《這個明星來自地球》第661章:因為我們戀愛了

演唱會還沒結束,有關韓覺的新聞就已經登上了熱搜。

最近一個月韓覺持續曝,電影、音樂、綜藝,三管齊下,人氣達到了生涯巔峰,在這種狀態下,他隨隨便便散個步都會引來大量關注,更不用說時隔八年的第二次個人演唱會了。

演唱會是檢驗歌手綜合能力的一個測試,韓覺的演唱會從還沒開始的時候就備矚目。

樂壇的業人士實在聽多了有關韓覺的神話,準備來看看韓覺到底幾斤幾兩;一些大小明星宣稱自己是韓覺的樂迷,到時現場追星;地早早開始籌錢,只因偶像難得出來營業,過了這村就沒這店;做自亮了眼睛,站好了陣營,要麼把韓覺送上神壇,要麼把韓覺拉下神壇。

當韓覺的演唱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口碑已經陸陸續續出現在了網上,呈兩極化。

一邊的人說韓覺除了唱歌就沒別的準備,沒有舞,沒有特效,沒有驚喜,“實在太不真誠”。另一邊的人則說韓覺回歸了歌手的本質,不懶也不打折扣,唱得好準備得也好,每首歌的編曲都經過重新編排,而且還是為了八年前的被他辜負的而開,很有懷,一首《來聽我的演唱會》“真的誠意滿滿”。

然而這些爭議,都隨著演唱會的最后十分鐘,統統變得無關要。

演唱會最后十分鐘的部分,是分為三個視頻,被陸續傳出來的。

第一個視頻里,韓覺坐在舞臺邊緣,姿態隨意,一邊喝水一邊說出自己了。拍視頻的人在最初幾秒都沒反應過來,問邊的人:“韓老師說他什麼了?”邊上人也不確定:“好像是說了……”接著周圍接連響起“不會吧!”、“真的假的……”、“誒,怎麼可能~”之類的喃喃自語,等到韓覺終于確認了大家沒有聽錯,觀眾席才仿佛炸開了似的大吼大起來,有些孩子一下就哭了。各種聲音淹沒了視頻觀看者的耳朵,讓人本聽不出來大家都說了些什麼。

Advertisement

第二個視頻是韓覺的自白。拍視頻的人心地配上了字幕(制作視頻的人還謹慎地全程用【ta】來指代韓覺的人,給大家留足了想象的余地),讓韓覺那一句句“話”聽得一些人心碎,也聽得另一些人心醉。拍這支視頻的人位置相當靠前,能拍到大屏幕里韓覺的眼神和表。看著神幸福、眼神滿足的韓覺,那些原本點進視頻來打算看好戲的路人網友,都不由自主地想送上祝福了。

第三支視頻就是那首《追》。這首歌的歌詞滿是【非你不可】的剛烈,韓覺卻唱得游刃有余,收發自如,這是一種不需用姿態來明志的堅定,看得人們艷羨不已。羨慕這種堅定的,也羨慕被這樣的人

部分人雖已預料到第二天的熱搜會有韓覺,卻沒想到這零點還沒過,韓覺就弄出了個大新聞把自己送上熱搜。

三支視頻讓無數打算睡下的人神一振,瞬間沒了困意,連夜爬起來吃瓜。

雖然只是宣告而不是結婚宣告,但也足夠激起網民的興

韓覺的反應最為激烈,半夜三更驚聞噩耗,一片哭嚎。

【特麼三更半夜讓我看這個!我不接!!還我老公!!!】

【???我剛坑就這麼整我???】

【太讓我失了……各位再見,我要卸微特了。】

一些理智的或樂迷影迷則沒什麼到沖擊,他們紛紛送上祝福,甚至覺得明星在巔峰的時候公布,既是一種擔當,也不失為一種浪漫,果斷路人轉轉鐵

【以前只是喜歡韓覺的電影,對他的音樂無。但剛才聽了那首《追》,突然到了他的魅力……】

【啊啊啊啊,方也太幸福了吧!!!】

Advertisement

【好浪漫!】

【……】

但有人覺得韓覺腦子秀逗了,偏偏要在這時候宣布。

【這個時候來這麼一出,韓覺是嫌最近錢太多了麼?】

【覺得浪漫的都是小學生吧。】

【我迷了,韓覺是膨脹過頭了嗎……】

【……】

他們明明和韓覺八竿子打不著關系,此時卻化韓覺的神經紀人,扼腕這麼一通折騰下來,工作室將要損失多利益,同時又自毀了多潛在的商業價值。

然而無論是罵是夸,大家都對這個新聞的另一個主人公到好奇。

網民化神探包拯、狄仁杰、宋慈,把韓覺邊的人都推理了個遍。章依曼、林芩、姜綺、夏原、利堅的主持人凱瑟琳……甚至楊雯淑都被拎出來猜了一通。

猜完之后得出結論,最有可能的人竟然是翁楠希。

因為韓覺在視頻里講,他狀態極度糟糕,極度自卑,一無是的時候,是好到簡直完方主靠近了他,將他變好。這些描述和韓覺早先的經歷、在節目里描述前友的話,統統對上了號。

不過,似乎就是為了不讓大家猜,韓覺演唱會的第四支直拍視頻姍姍來遲。

第四支視頻的容是《追》之后的謝幕,看似沒什麼干貨,其實信息量十足。因為“疑似”韓覺友的人在最后的幾秒里短暫地出現在了大屏幕里,而且韓覺退場時留下口訊,說他和他的朋友將會出現在第二天的《我們吧》里。

眾人截圖留住兩神人士的影像,穩住別,再抓住【《我們吧》】這一關鍵詞,稍一對比和認領,就把范圍小到了林芩和章依曼這兩人上。

到早上的時候,網上已經彩紛呈,相當熱鬧了。

Advertisement

……

……

小池工作室。

“不用猜了,就是林芩。”倩倩從屏幕前抬起腦袋,角掛著自信的微笑:“看這鏡頭的構圖,左邊這個是林芩,占畫面的百分之四十五,右邊這個是章依曼,只占三十九,一側肩膀都沒鏡。事實已經很明顯了。而且林芩不早不晚,剛好在上一期的《我》下車,擺明了就是為了接下來這一期和韓覺的宣!”

邊上,不員工紛紛點頭附和:“對對對!”

小池冷笑一聲:“我懶得和你說。”

倩倩舉起雙手,一副大獲全勝的樣子。邊上員工頓時歡呼起來。

小池敢怒不敢言,想派小夏過來上陣,但小夏沒空理會這邊。

小夏一副心思全在電腦上,忙著洗

網友:【太失了!我想問一聲韓覺:你把當什麼了?】

小夏:【別急著問別人,先問問自己,你把自己當什麼了?】

……

網友:【我不接!!!(憤怒)(憤怒)(憤怒)】

小夏:【關你屁事。】

……

網友:【了(微笑)】

小夏:【一個群眾演員就別給自己加戲了。】

……

網友甲:【章老師和韓老師是一對!】

網友乙:【林芩和韓覺才是絕配!】

小夏:【樓上兩位的對話我都刪了。這不是野狗撒尿搶地盤,別比人多。韓覺跟誰談就跟誰談,你們別把飯圈那一套帶過來。】

【小池池池】作為韓覺聚集地之一,又是四支視頻的推手之一,一大早就收到不憤怒的囂。

然后們就被閑著也是閑著的小夏痛罵了一頓。

雖然韓覺現在對的態度友善了很多,頗像個正常藝人,但對于那些沒有禮貌的人,他依然是該怎樣怎樣,一點不慣著對方。

小夏領會了韓覺的神,于是一點都沒有顧忌們是韓覺份,依然痛下殺手,把這些自以為是、智商低下、象話、用司馬表洗出去,不然留著只會拖累韓覺的口碑。

小池湊過來看得熱沸騰,仿佛自己在跟人對線。正當他打算記上幾句,以后方便罵人的時候,工作室里的手機鬧鈴接連響起。

【時候到了!】

小夏把網頁一關。

倩倩把化妝鏡一蓋。

眾員工把椅子一轉。

小池神一凜,把零

食抱了過來,把投影儀打開,把燈關掉,把電腦連上設備……

《我們吧》要開始了。

……

【木星】的宿舍。

“小姜,我們給你帶了吃的,快出來吃點。”

“我不……”

“那我放外面桌子上了,你什麼時候了自己吃。”

“嗯……”

隊長從門口退出來。

有人小聲問道:“還是不吃?”

隊長嘆了口氣:“還是不吃。”

大家搖搖頭,散開了。

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也都不知道怎麼勸。

昨晚韓覺的演唱會結束之后,大家被韓覺的宣告震得魂不守舍,半天緩不過來。一些滯留在育場外久久不肯離去,一些作為事件的見證者,興地跟親朋好友分見聞,還有一些是結伴哭回家的。

姜綺就是哭著回家的一員。

早上起來的時候,眼睛都哭腫了,化妝也蓋不住,為了不傳出【隊不合】的謠言,姜綺只得請假一天待在宿舍休養生息。

韓覺在演唱會上宣布,不止圈外在八卦,圈也是。們這一天的行程跑下來,到都能聽到有關這件事的八卦。有些人贊嘆韓覺有有義,有人覺得韓覺做事欠缺考慮,但更多的還是在猜哪個人那麼好運。

一些不知幾線的小藝人很能蹭熱度,紛紛跳出來發微特說【我很!】、【謝謝大家的祝福~(心)】,【他一直就是這麼浪漫(幸福)】,用這些云里霧里的話誤導網友,讓人以為們是那個神友。

沒有外人的時候,【木星】也興地在討論是章依曼還是林芩,翁遙一直沒有參與八卦,因為確信韓覺的朋友是章依曼。推測的過程很簡單,如果韓覺朋友是林芩的話,那麼姐就不會輸。

翁遙洗漱完畢之后,走進房間,看到姜綺還躲在被子里一邊哭唧唧,一邊抓著筆在寫著什麼。

翁遙走過去一看,發現床頭放著的是今天一天創作的曲子和歌詞,有好幾段。歌詞和旋律跟失了似的,十分哀怨。

翁遙:“你一天沒吃東西了吧?”

姜綺低沉道:“嗯。”

翁遙:“還是吃點吧。我幫你拿進來?”

姜綺低頭狂寫:“不用,沒時間吃。創作思路不能斷。”

翁遙:“《我》快開始了,你看不看?”

“都說創作思路……”姜綺手上鉛筆一頓,一丟,一咕嚕爬起來:“看!”

翁遙和姜綺到客廳的時候,大家已經聚在了客廳。

顯然大家都想看看韓覺的朋友到底是誰。雖然不知道韓覺是在節目的第幾部分才出來,但以防萬一,們打算從頭看到尾。

隊長一邊調著頻道,一邊慨:“韓覺和節目組的關系還真是好啊,這一通宣傳下來,收視率指不定有多高。”

隊友們紛紛跟著一起慨。

經過沸沸揚揚的八卦,用腳趾頭想就能知道,今晚這期《我》收視率一定極高。

電視調到《我們吧》的頻道了。

節目剛好開始。

眾人頓時屏息凝神。

節目直接就是韓覺的部分,但一開始沒上正片,而是回顧。

“這是……”回顧的畫面讓姜琦到十分眼刷了很多遍【職場】部分,清楚記得那是去年冬天【職場】下車時的場景,也就是【職場】的最后一集。

最后一集。

姜綺驚訝:“是章老師?”

隊長相當沉穩:“不一定!可能只是韓覺后面的一個【序】。”

眾人拿不準對象是不是章依曼,只得繼續看下去。

屏幕里,韓覺和章依曼從同居小屋里出來,正相擁著告別彼此。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