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
孫承宗臉凝重了起來。
他看得出張靜一掩飾不住喜的樣子。
心直接沉了下去。
陡然,他想起了某些傳聞,張家一直都在收糧。
莫非這張靜一和那些糧商是一伙的?
此時,張靜一卻是正道:“今日糧價上漲,是出于利,利字當頭,靠幾把刀,怎麼能解決問題呢?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為了利益而甘愿冒著掉腦袋風險的人,難道魏哥能將這些人統統殺了?所以在我看來,用廠衛去解決這些問題,不過是緣木求魚。想要解決眼下的糧荒,就得用糧商的方法。”
“糧商的方法?”孫承宗詫異道:“什麼很方法?”
“這很復雜,我覺得孫公可能一時無法理解。”張靜一很認真地道。
“那你簡略說。”孫承宗道:“第一步是什麼?”
“讓他們漲。”
“第二步呢?”
“第二步我們張家賣糧。”
孫承宗氣得發抖,這是人干的事嗎?你不就是那些商的一伙嗎?
于是孫承宗冷著臉道:“你這樣做,要置天下百姓于何地?”
張靜一一看便知道這位孫公誤會了,便道:“孫公……你聽我解釋。”
孫承宗怒道:“張靜一,我看錯了你,與你為伍。”
說罷,長而起:“后會有期,不,后會無期。”
這火脾氣。
張靜一一時無話可說。
孫承宗的脾氣一直都是如此,要不然當初督師遼東,也不至氣的辭。
這人臉上就好像寫著我與罪惡不共戴天的字樣。
孫承宗說著,再不看張靜一一眼,直接走了。
…………
過了兩日,一封奏報送到了天啟皇帝這里。
天啟皇帝看到了奏疏,大吃一驚,這竟是孫師傅的。
且是孫師傅彈劾張靜一的。
要知道,前些日子,孫師傅一直都在他的面前說張靜一好話的啊,說此人有經濟之才,雖不是進士出,將來卻可大用。
在天啟皇帝的邊,不是進士出的大臣,就是書房里出來的宦,這張靜一左右不靠,當然不會有人說他的好話,也唯有孫承宗傅,次次都推心置腹,將張靜一捧得很高,一點也不去掩飾他對張靜一的欣賞。
哪里想到,這才幾天,他們就翻臉了。
孫承宗上奏張靜一放任糧價上漲,又彈劾張靜一囤糧。
在這個當口,這簡直就是罵張靜一了國恩,不思報效,不是人了。
天啟皇帝此時正是憂心忡忡的時候,不得不將孫承宗和黃立極召到了勤政殿來。
他當面便道:“孫師傅的奏疏,朕已看過,孫師傅的子急,可能與張卿有什麼誤會,朕已召張卿來了,今日當朕的面,朕讓他給你賠罪,你們二人便重修舊好吧,不必似仇人似的。朕不相信張靜一是孫師傅所說的那般的人。”
孫承宗還想說什麼。
天啟皇帝卻是手,示意他不要說。
于是閑坐著說起關中的旱,君臣們又開始憂愁起來。
過了片刻,魏忠賢來了,他氣吁吁,天啟皇帝一見他進來,立即激起來:“魏伴伴,如何?”
魏忠賢這幾日都在宮外頭,都是為了糧價的事。
此時,他行了個禮道:“陛下,京城的糧商,奴婢都勒令他們開門了,為了以儆效尤,奴婢抄了一家糧商……”
呼……
至,百姓們購糧的況緩解了。
“糧價呢?”
“糧價已經平抑住了,現在是三兩一石。”
三兩一石雖然已經算是貴了,可這價格,已解了天啟皇帝的燃眉之急。
天啟皇帝大喜,道:“如此甚好。”
黃立極也高興起來。
便是孫承宗,也不欽佩地看了魏忠賢一眼。
“那張靜一還說糧價不下,你看……這不是下來了。等那張靜一來了,老夫倒看看,他知不知。”
天啟皇帝對魏忠賢道:“魏伴伴勞苦功高了。”
穿越大明朝,成爲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那個,我躲在後面,背黑鍋我來,送死你們去。
靈魂重生在原本不存在的宋微宗第四子荊王趙楫身上,想著混吃等死,奈何總有麻煩上門。宋江,方臘造反!六賊亂政!西夏犯境。大遼南下中原!金兵入侵,靖康危在旦夕!不要慌,穩住。
掀開三國戰幕是誰,最遭人痛恨、死得最慘、敵人最多的是誰?問種種三國之最,答案都是:董卓。現代壞學生穿越時空來到三國,沒能重生為心目中的英雄,重生變了董卓。但卻赫然發現,真實的諸葛亮被曆史掩蓋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