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官人 第九十八章以工代賑

《大官人》第九十八章以工代賑

;

人在屋簷下,哪有不低頭。何況魏知縣的話是正理,憑什麽你在老家時靠勞吃飯,來富卻想袖手高坐?你是逃難還是度假來了?

災民們便在差的組織下,下船上了碼頭。碼頭上早圍起了柵欄,一次隻放行十家,而且必須是十家互保才行。

這放在後世是不可想象的,還不立馬就套了。但是大明百姓本來就是十戶一甲的,無需臨時搭配。

十戶被放過柵門的災民,便在一排桌前登記。桌後坐著戶房的一眾書吏,他們詳細記錄每一戶的籍貫、裏甲,戶等、每個人的姓名、年齡、人口、健康狀況……然後讓他們簽訂互保書。

簽了這份文書,任何一個人犯了罪,十戶人家都要連坐的……不這樣的話,魏知縣豈能放心讓三萬外鄉人湧進縣裏?

登完記簽了字,災民們便被領到下一道柵門外,他們後,另外十戶災民開始登記……

進了第二道柵門,便有書辦問災民,要住什麽檔次的房子。

災民們愣了,都有啥檔次?

“三個檔次,上等獨門獨院,每月一吊錢。中等兩家一院,每月二百文。下等四家一院,每月一百文。”書辦道。

“啥,住宿還要錢?”災民們瞪大眼道。

“住宿啥時候不要錢了?”那書辦眼睛瞪得更大:“你們住的房子,可是富百姓盡最大努力空出來,怎麽可能白住!”

“咳咳。”一個穿青衫、戴吏巾的年輕人咳嗽兩聲道:“沒錢可也以住……”災民們還沒高興起來,又聽他道:“先記著賬,ri後以工付租即可。”

“嚇,”災民們不樂意道:“怎麽什麽都要錢,從沒聽,安置災民還收錢的。”

“別的縣都是搭窩棚,本縣也在河邊搭了窩棚,”那書吏正是王賢,他麵無表道:“諸位不願住房,可以去住窩棚,同樣是不要錢的。”

Advertisement

盡管不願,但已經到了這一步,何況房租真便宜,還可以先欠著,十戶人家都選擇了花錢租房。

於是書吏便給每家發了個竹牌,正麵是戶主名,背麵是所賃房屋的信息,吩咐道:“你們分在十三裏,出了這道門,裏長就在外頭。你們持牌與他頭,後麵的事由他安排,你們在富縣這段時間,亦由他負責了。”

這波人出去,下一波又進來,周而複始,似乎無窮無盡……

王賢看了一會兒,抬頭瞧見牌坊上那十六個大字,無奈的。這真是上司、下級跑斷……何止跑斷,簡直是殫jing竭慮,傷腦筋好吧!

以一縣之力,來完三萬人的賑災工作,同時還要保證本縣百姓的生活,這項工作之難之繁冗,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王賢卻要以一人之力,來完整個規劃、並製定細節,乃至現場監督……毫不誇張的,魏知縣隻負責兩項工作——臉和發號施令,最傷腦筋的謀劃和最麻煩的執行,卻都是王賢的差事。

若非有個高效率的團隊支持,即使以王賢的專業能力,也無法勝任此事。好在戶房經過他調教,效率大大提高,這才讓他不必為事務勞神,得以集中jing力謀劃大略。

如今的富縣,二尹三衙四老典辦事兒的,魏知縣大權獨攬,卻對王賢言聽計從,在賑災這件事上,甚至讓他全權謀劃,自己都聽候差遣。因此刁主簿等人yin怪氣的,現在富縣一個坐的泥塑縣令、一個站著的青衫縣令……

司馬先生也向魏知縣提過這茬,然而魏知縣渾不以為意,他漢高祖治國不如蕭何,計謀不如帶兵,帶兵不如韓信,為什麽三位卻是他的手下?無它,因為劉邦能識人馭人。

Advertisement

當然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是,兩人的地位相差太大,魏知縣不擔心權威會被王賢奪去。

其實若有可能,王賢也不想這樣鋒芒畢,但非常時期,賑災最大,一個弄不好就是飛蛋打,本容不得他藏拙。

之前王賢最擔心的,就是災民們會不會不接‘以工代賑’和‘以工付租’,鬧出什麽事端來。直到這會兒,看到大部分人都平靜的接了安排,他心裏的大石才落了地。

甭管他的計劃多高明,首先得都接他的玩法才行。好在這年代的老百姓還是很淳樸的,作為災民更是心翼翼,對於府的安排,隻要不太過分,都會逆來順

至於富百姓之所以如此配合,除了王賢相對合理的安排外。還因為魏知縣宣布,但凡為災民提供住房、且不出問題的人家,都可以蠲免全年賦稅。但還不夠,這種幾乎牽扯到每一戶人家的大作,沒有大戶巨室的支持,是萬萬不可能實現的。

魏知縣以不大修黃冊為條件,換取到富大戶的支持……

對此魏知縣十分痛苦,但他也知道不以此為換,那些老jiān巨猾的大戶,是不會配合的。

“不大修就不大修吧,隻要能漂亮的完賑災,東翁的聲就足夠了。”司馬求安他:“本來重修黃冊就是個雷,就算修了,東翁也不大可能全而退。”

“本也知道,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魏知縣歎氣道,“但為了重修黃冊,我與仲德去歲費盡心力……”

“老師無妨,”王賢笑道:“沒有去歲捕到的魚,怎能換來熊掌?”

“也是。”魏知縣聞言出笑道:“是不是不用修黃冊了,你到如釋重負?”

“知我者老師也。”王賢不好意思的笑道:“學生也不想把父老鄉親都得罪了,最後沒法在富立足。”

Advertisement

“唉,鄉願,德之賊也,果然不虛。”魏知縣搖搖頭,揭過此事道:“一定要把賑災辦好,不然為師可就‘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是。”王賢沉聲應道。

得到鄉紳大戶的支持後,王賢才能號令縣的縣鎮鄉村,他除了下令各裏限期

騰房外,還命各裏長甲首負責災民的看護任務,約束鄉裏刁民,嚴sā擾災民、敲詐錢財。如有違反,以‘破壞賑災’的罪名扭送大牢,不死也得層皮……

各縣長為何最不願接收災民,因為這些外來戶會跟土著搶食。哪怕不需要府放糧,他們還是會提高當地糧價,占土著的營生。是以各縣都把災民視為包袱、看做累贅,自然百般抵

王賢卻不這麽看,他知道人是最寶貴的資源,災民們不過是失去了家園,卻沒有失去勞力。若非海嘯讓他們了災民,富縣焉能獲得這麽多廉價的勞力?

把這些勞力調起來,他們怎麽可能還是累贅呢?而且隻要安排得當,完全不會占富人的營生,反而會極大的促進富的發展。

對此,王賢那個來自六百年後的靈魂,實在是再悉不過,那便是大興土木!

當魏知縣為三萬災民無所事事,必然會滋生是非而發愁時,王賢獻計道:“老師,您不是一直發愁,本縣的田地太,以至於糧食太依靠外購麽?如今有這麽多便宜的勞力,為何不趁機大造梯田呢?”

魏知縣聞言眼前一亮,好主意!

要知道朝廷對員的考察,是以人口和田畝為兩大重點的。不能增加人口,開除荒地也是極好的。而且開出荒地來就是田,最對朝廷胃口!

這地方比較特殊,八山半水分半田,適合種莊稼的平地,隻有全縣麵積的一半,且又被住宅地侵占,能到一分田就不錯了。再想擴大耕地,隻能造梯田了……

最不缺的就是山丘,放眼去,漫山遍野的都是梯田,不過卻大都是茶園。

因為起先種茶的收益比種田要高,但當大家都開始種茶時,茶價漸漸下行,糧價卻漸漸上揚,如今種茶和中糧的差距已經沒那麽大了。而且作為縣衙來,更應該考慮的是民生,在這個年代的員看來,八的糧食靠購買,實在不統。如果能增加田畝,讓本縣糧食產量提高一些,實在是再好不過。

“好,你這就定出章程,除老弱病殘者和年外,讓災民們都去營造梯田,以工代賑!”魏知縣興的直手道:“此法甚好,可謂一石四鳥!既讓災民有事做,不至於滋事,又給本縣增加了田收,還能緩解本縣的糧食製於人的狀況。再則,也讓賑災糧食的發放有了依據!”

“此事學生已經與工房的人商量過了,他們負責找富有經驗的老農,來指導造田。請老師親自負責工程指揮和賑糧分派之事!”王賢沉聲道。

“哦?”魏知縣一愣,旋即明白過來,大笑道:“好,本也親自去挑石造梯,給富百姓留一段‘魏源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