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梟臣 第22章 海東勢力

《梟臣》第22章 海東勢力

此次海來覲見林縛的,除了海郡都督甄封之外,還有筑紫國執政佐賀賴源、日向國輔政家宰近鄉津野、東州都督遲胄、儋羅國王世子李繼等人。

他們都是崇觀十一年林縛親率淮東水步軍海東征、西歸浦戰事之後,由淮東扶持起來的海東諸雄。

此時新任才三個月的濟州都督府陳恩澤及黑水洋船社執事周廣東,也陪同甄封、左賀等人一起到海州候駕。

海州原隸沂州、改隸淮安,又歸爲淮北鹽監司冶地。

海州地魯南丘山與淮泗平原之,沿海岸線有近三百里、縱深百里,鹽田幾近千萬畝。鹽政改制以來,林縛正式設立海州府,除舊縣外,另外分拆出贛榆、新浦、灌雲三片軍屯農場。

青州戰敗之後,楚錚等青州諸人一面堅持在沂蒙山區抵抗、牽制胡虜及新附漢軍往南擴張,一面組織青沂民衆往南撤退。

徐沂之間,之前就容納了上百萬流民,民戶盈實,也沒有多餘的土地用來安置人青沂等地往南遷移的民戶。

淮北沿海地區,雖有大片的荒灘廢地,多達數百萬畝之多,但多貧瘠的鹽磧地、灘塗地,易相侵,早年主要作爲鹽區的草場使用,鹽戶居其間困苦不堪。

南遷民戶分散開來,以個人能力本就無法片的去開墾這些貧瘠的鹽磧灘地。

爲了不使南遷民戶淪爲赤貧、流民,除了允許富裕的青沂農戶遷往壽、濠、揚、淮等府自行購地安置外,林縛另將近十二萬戶從青沂南遷的民戶編工輜營,在海州府之下設三大屯區安置。

海州府屯田以六百戶設一屯營,共設屯營一千一百餘座,分歸八十九個鄉司轄管。

Advertisement

設鄉司、屯營集開墾荒灘、修堤開河、改良土壤的效率,絕對不是民戶所能比的。

除了軍司五年以來累計達一百萬銀元的撥款外,三大屯區還向淮東錢莊支借近兩百元銀元的墾款,用於購大量的鐵製農、騾馬耕牛、大小船舶、造窯燒磚、燒石灰,種植耐鹽磧、耐涌的樹草。

從正式設屯區以來,四年時間裡,是修長一百四十里的捍海堤,將灌河截曲取直,使通沭水、泗水,又在灌河兩邊挖掘六塘河、新沂河等灌運接合的運河數條,用泛淤法改良土壤逾兩百萬畝,目前已經能使海州府百萬口戶產糧幾乎做到自給自足,修建的棚屋瓦舍更是數以萬計。

當然,樞院在海州府直接投資最大的,還是海州軍港的建設。

海州於魯中南丘山與淮北平原的,境的雲臺山系是泰沂諸山的餘脈,雲臺山系在海州境又由南雲臺、中雲臺、後雲臺、東西連島等五座山脈組

東西連島位於海中,與後雲臺山相去五六裡,但就是五六裡的海域,立淮北地勢最爲優良的大型海港資源。

後雲臺山勢直侵海中,使得沿海多陡岸、淤灘,甚至能林政君級超大型海船直接靠泊,而南北縱深十數裡的東西連島屏護在外,使得海州港不大風、大的侵襲。

此外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從高麗半島南端所形東海環流裡有一常年都存的分支洋流,能直接直接抵達海州東西連島,也就是說,從濟州島西歸浦海港出發的海船利用這洋流,甚至不用測星,就能直接到海州外的近海域……

此外,海州西依沂州,北臨魯南莒縣,是徐泗防線的重要組部分。

Advertisement

在海州駐水步軍,走陸路可以進襲莒縣、諸城、即墨等魯南諸縣;走海路可直接打擊魯東南及魯東沿海——這樣就迫使燕胡不敢主打開膠萊河道的封鎖,使其在魯東南、魯東沿海只能採取海遷界、消極對抗的焦土策略,從而使其本沒有辦法利用魯東南、魯東沿海地區。

從永興三年以來,淮東靖海第二水營即現在的靖海水師,就逐步的將海州港作爲主駐港,而新設立的登海鎮師駐地也設於海州,加上之前徐泗防線在海州駐軍,海州聚集的水步軍已經達到五萬之衆。

甄封、佐賀賴原、長崎秀鄉、近鄉津野、遲胄、李繼等海東諸雄趕到海州時,林縛尚在壽州巡政。

他們則在靖海水師都指揮使葛存信、參謀軍事楊釋、海州知府羅藝、登海鎮師指揮使陳漬及隨行海過來的濟州府都督陳恩澤及黑水洋社掌事周廣東等人的陪同下,先考察海州府的軍政。

站在雲臺山的主峰之上,往西北眺,在海州舊城之外,後臺山與中臺山之間的軍壘營房鱗次櫛比,彷彿巨大的營城。

後臺山外港口裡駐泊着數以十計的大型海戰船,東西連島的北端,聳立於防寨之中的巨大燈塔,彷彿立於崖頭的小峰,在黃昏的暮裡彷彿漸次明亮的大星。

而在後雲臺山的南麓,則是一條新開闢的運河直直的通往西面的沭、宿豫等地而去,使海港與徐泗腹地相接。

即使東海寇鼎盛時期,海東與中原的聯繫實際上都沒有徹底的斷過。

而在淮東稱霸東海以後,濟州島到海州、鶴城的航程更是最短短到三天、使福江島、松浦港到海州、鶴城的航程短到五天之間,海東與淮東的聯絡更是切。

Advertisement

甄氏、佐賀氏、近鄉氏以及李氏、遲氏,爲了表示對淮東沒有異心,同時也要學習淮東的新匠,常年有數百子弟在淮東或事商貿或學,更有甚者,李氏、遲氏更有數十子弟加淮東軍出任將校,領兵作戰——這些都極大的促進了海東與地的聯繫。

故而甄封、佐賀賴源、近鄉津野、遲胄等人說是首次來中原,但在此之前對中原一點都陌生。

想到淮東能在短短三四年間,將海州這座濱海臨戰的鹽業小城,改造如此規模的軍港大城,駐以五萬銳雄師,直接威懾燕胡控制的魯東地區,甄封等人猶能淮東的強大之,實非高麗、扶桑等寡民小國所能對抗。

甄封等人這次海西渡來覲見林縛,一是面賀國公府開府治政的盛事,二是應林縛之邀,來海州商議擴大高麗戰事,三來是議將來海東地區的權力分屬……

扶桑及高麗以及儋羅等國曆來都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只是燕胡在遼東崛起後,清水司一戰全殲高麗在北方邊疆屯駐的十萬銳,高麗遂在國相左靖等人的控制下,徹底的淪爲燕胡的附庸。而東海寇勢力盛時,扶桑、儋羅與中原的聯繫也告中斷。

元越對地方控制力尚助於崩潰的地方,又怎麼去管轄高麗、扶桑等藩屬國?

崇觀十一年,林縛率水步軍銳萬餘人海東征,在松浦、西歸浦諸戰裡,重挫佐賀氏及高麗水步軍,使佐賀氏、近鄉氏及高麗甄氏等家降服,徹底打通海東的商道。

林縛除了在海東地區設立濟州、福島兩淮東軍司直接轄制的自由貿易港外,還又將松浦、平戶等地從九州島割出來,設立名義上儋羅國轄管的東州都督府,並在海東地區以馬一功爲首,維持兵額多達一萬五千衆的海東行營軍武備,以維持淮東在海東地區的強勢存在。

不過,一方面,出乎藏實力的目的,一方面林縛當時還沒有掌握中樞,故而也沒有辦法以元越的名義直接給扶桑及高麗國下國詔,對海東勢力進行正式的權力劃分。

公府治政以來,林縛正式掌握元越的軍政大權,樞院之下設外藩司,直接管理藩屬事務。高麗國王以及扶桑最高執政太宰的任命,至在名義上,都需要得到元越朝廷的國書授詔,纔算名正言順。

當然,以往元越對海東沒有節制力,只是名義上擁有宗主國的地位,對高麗及扶桑的權力更替沒有什麼約束力。高麗及扶桑承認元越的國書授詔,只是給元越臉面,即使不承認,元越也無可奈何……

但到這時,特別是國公府在海東地區以濟州都督府及海東行營軍強勢存在着,國書詔的意義就發生的變化。使得國公府直接干涉高麗及扶桑的權力更替,除了有正當名份外,還有強大的威懾

這一次,林縛將直接以樞院的名義立國書傳詔,封甄氏爲高麗忠烈王,廢除李氏的王爵,授權高麗忠烈王甄氏召集高麗民衆推翻國相左靖把持的李氏僞朝;也將強令扶桑太宰府遷往九州島,由佐賀氏及近鄉氏流執掌太宰府,以治扶桑國政。

當然,把持高麗、扶桑的舊有勢力不會輕易就範,那等待他們的就是戰事將進一步的擴大。

從林縛率淮東軍海東征以來,佐賀氏、近鄉氏在淮東的支持下,徵滅平氏,平分了大隅國土;隨後,近鄉氏又徵滅長宗我部氏,佐賀氏徵滅了利氏,轄土相比以往都擴大了兩倍有餘,爲扶桑諸國新崛起的兩大霸主……

佐賀氏所控制的武士,也由松浦戰之前的一千五百人擴大到五千餘人,近鄉氏所控制的武士也達到四千餘人,聯合軍高達五萬餘人,兩家控制的人口高達三百萬,已經有與當前控制太宰府的北條氏分庭抗禮、甚至取而代之的能力。

要說有什麼不滿,就是林縛在佐賀氏與近鄉氏之間採取平衡策略,使他們兩家聯合之餘相互制衡,一家都不要想過另一家,無法一家獨佔九州島以達到真正制霸扶桑的最終目的。

不過,佐賀氏與近鄉氏兩家,任何一家想到獨力對抗北條氏都顯得實力偏弱,實際上有聯合作戰的必要。也正式有淮東平衡策略的背書,使得他們的聯合有着更實際、可靠的基礎,不用擔心會給盟友在背後捅刀子。

也由於淮東直轄的福江自由貿易港就挨着九州島,使得佐賀氏、近鄉氏益最大。

以濟州、福江爲主的自由貿易港,承接着對扶桑、高麗的主要海貿重任。海貿以生、綢布、瓷、煤鐵、兵甲、棉布、染料、蔗糖、海鹽、糧食、馬匹、皮料、金銀銅貴金屬等爲主,每年的易量多達六七百萬石,津海級、林政君級的大型商船有近百艘活躍於海東近海,每年的易額高達兩千餘萬兩銀。

雖說淮東軍控制的濟州都督府要從這麼龐大的貿易額裡直接徵走約計四百萬兩銀的稅金,聚集於黑水洋船社的商紳勢力也要分走數以百萬兩銀計的利潤,但扶桑、高麗背後世家控制的商賈勢力依舊能從分極厚的利潤。

要是不能從中分潤,佐賀氏、近鄉氏也沒有辦法在短短五六年間,組武士多近萬人、普通兵卒多達四萬餘人的強大軍隊來。

林縛之所以支持佐賀氏、近鄉氏爭奪扶桑的最高執政、支持將扶桑太宰府遷往九州島,主要也是此時主持太宰府的北條氏意識着開放的海東貿易對其統治力的侵害。

雖說扶桑在吹灰煉銀法傳後,扶桑銀產量大增,但每年五六百萬兩白銀、數萬斤黃金以及差不多七八倍量的銅流出,依舊是此時的扶桑所難承……

淮東日益旺盛的貿易,對金銀銅等貴金屬的需求十分旺盛;淮東錢莊每年一千餘萬新銀元、差不多三倍價值銅元的籌幣量,甚至不能滿足當前江淮等地的所需。

林縛雖然下令在浙西重開銀礦,但浙西的銀礦產量每年僅有五六萬斤、湘南及廣南的銀礦產量也多不出太多,本不能滿足江淮當前新鑄金屬貨幣的需求。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