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崔府,崔紹正和夫人盧氏說著朝堂上的趣聞,還有近些日子一來這些場風向的轉變。
“按夫君這般說來,李愔在大唐的影響力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是在不斷上升。”盧氏說道。
“沒錯,雖說皇上把水泥鍊鋼的技藝公佈給幾個大士族了,但是這煉製水泥的石灰石是隻有益州有一個,這等於是拿了水泥燒製技也沒有用,而鍊鋼的技煉出的鋼鐵雖是好了一些,但還是比不上益州出產的鋼鐵。”崔紹道,崔氏也得到了鍊鋼技藝,但是煉出的鋼鐵質量明顯比不上從益州販賣來的農所用鋼鐵。
“這麼說,是不是李愔瞞了一些東西?”盧氏猜測道。
“現在很多人都這樣猜測,但是又不能肯定,畢竟這個技藝煉出來的鋼鐵明顯比以前強了很多,而且幾家已經聯合過一次,不可能再次聯合向李愔施,皇上那頭不說,現在李愔已是順利掌管了軍隊,了真正的藩王,誰還敢虎口拔牙。”崔紹縷著鬍鬚說道。
盧氏輕笑道:“所以他們就改變策略,去逢迎結。”
“一些小的士族的確是如此,但其他大的士族暫時還拉不下這個臉,但也不敢過於得罪李愔,畢竟李愔一個專賣權拍賣會就讓他們吃了暗虧。”崔紹笑道:“這個李愔還真是有仇必報的格。”
兩人正說著,管家匆匆跑了過來,道:“老爺。六殿下差人送禮品過來了。”
盧氏和崔紹聞言一喜,道:“快讓他進來!”
通報過後。榮達讓隨行的家丁把禮品全部抱下來,一道進了崔府。
“榮達見過崔侍中。見過盧夫人,賤奴特奉殿下和王妃之命把禮品送到,這是禮單,請崔侍中過目!”見到崔紹以後,榮達躬道。
崔紹接過禮單也沒看,而是道:“免禮吧!”
而盧氏則是問:“殿下和王妃現在都好吧?”,說這話的時候,眼眶就紅了起來,他們只有崔鶯鶯這麼一個兒。哪有不想念的道理。
榮達躬回答道:“回夫人,現在殿下和王妃都安好,王妃特讓賤奴帶話,讓夫人和崔侍中不用擔心。”
崔紹見盧氏一副泫然泣的樣子,安道:“別擔心了,現在陛下已經允許六皇子可以隨意來長安,以後想家的時候他們自是可以隨意進出長安。”
這件事崔紹還沒有和盧氏說,盧氏聞言驚喜道:“當真!”
崔紹笑著點了點頭。
覈對禮單無誤,榮達道:“崔侍中。賤奴還等著趕回益州,就不多留了!”
崔紹不敢怠慢,這榮達能被李愔遣來長安,想必是李愔極爲信任的人。雖說他只是一個奴僕,但就這個李世民邊的宦類似,誰也不敢得罪。於是道:“慢走!”
榮達躬行了一禮,帶著家丁離開了崔府。一路出了長安城,向益州的方向而去。
此時的益州。李愔正在桃園觀賞著大唐第一個自產蒸汽機,這個蒸汽機是轉爲蒸汽船設計的,杜平志在觀看了中國第一艘蒸汽船的建造講解以後有所啓發,回去以後經過改造,功把船蒸汽機建造了出來。
這個中國第一艘蒸汽船於十九世紀初期建造,當時正是學習西方科學技的時候,在安慶軍械所,這艘名爲黃鵠號的蒸汽船正式下水,當時的造假是八千兩白銀,時速六節。
李愔拿來的碟片中正有後來模擬建造的視頻,杜平志一連看了十幾遍以後,結合李愔提供的設備,終於功完設計建造。
“不錯!”
李愔眼前的蒸汽機正在工作,連桿不斷來回運,同時也帶著兩側的渦不斷旋轉,這個蒸汽機所用的材料都是現代的,設計結構都是最先進的蒸汽機結構,他有理由相信,他的第一艘蒸汽船絕對要比黃鵠號的速度要來得快。
蒸汽機的研製功讓桃園的匠人們都是神振,杜志平飽含熱淚,近一年的時間,他終於把這個船蒸汽機研究出來了。
“志平,你立了大功呀!”李愔拍了怕杜志平的肩膀,這幾樣發明中蒸汽機的難度無疑是最大的,而且李愔是直接讓他研製安裝在船的專用蒸汽船蒸汽機,這對一窮二白,科學知識匱乏的唐朝來說是多麼不容易,“說吧,你想要什麼封賞!”
杜志平道:“殿下,我不要任何封賞,只求殿下以後能全力支持我研究的項目就行。”
這個要求哪怕杜志平不提李愔也會這麼做,面對這個科學狂人,李愔道:“放心,本王一定會全力支持你。”
但即使杜志平什麼不要,李愔還是賞賜了他五百兩黃金,畢竟他還有妻子,李愔得讓他不爲質上的問題發愁,能夠一心搞研究。
船蒸汽機研製功,李愔讓杜志平參與蒸汽船的建造,以現在李愔的船廠數量來說,一次能夠同時開工建造二十艘蒸汽船,這些蒸汽船都是以寶船的樣式建造,屬於大型船,至需要半年才能建造出第一批船。
這批船李愔打算用其中十艘作爲貨船,在大唐境運輸盛唐商會的貨,而其他十艘則是用作戰船,這些戰船兩側將會安裝佟玉正在研製的火炮,李愔計算了一下,如果隔三米放一門火炮,以寶船平均一百二十米的長度來說,每面足以安置四十門火炮,兩面加起來就是八十門火炮,這樣強大的火力足以讓戰船在海洋上橫行無忌了。
蒸汽船的建造提上日程,李愔讓佟年加大了對造船廠的投資,目前分佈在益州長江流域的大型船塢已經有了十個,李愔的要求是擴展三倍。他已經迫不及待去開採那些還被埋在地下和海洋中的財富了。
佟年得到李愔的命令以後快速行起來,李愔也沒有閒著。他從現代搞來了大量的蒸汽船資料和設計圖紙供匠人們研究,同時帶來的還有大量的航海知識以及一些設備。比如指南針,單筒遠鏡等。
當然爲了加快船的建設速度,李愔也沒忘了購買一些現代設備提供給船廠,畢竟這工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科研,教育,農業,商業這四樣經過李愔一年的努力終於是初步走上了正軌,但李愔並沒有放鬆,因爲長都會伴隨著陣痛而來。他相信以後的麻煩事只會越來越多。
又是十日,榮達回到了王府,看到悉的建築,他忽然有種回到了家的覺。
“金管家!”榮達剛進門,正遇到行匆匆的金大謙,李愔種的兩萬畝水稻正在收穫,他準備去田地裡面看看活幹的怎麼樣了。
見到是榮達,金大謙笑道:“回來了,快去見見殿下。把長安的事和殿下說說吧,你小子是走了大運,殿下很欣賞你,說是讓你當副總管呢!”
“真的嗎?”這一個月榮達是了太多刺激。見到了李世民不說,這麼回來就升了,他道:“金管家。榮達得謝謝你的提攜!”
金大謙擺了擺手,道:“別謝我。是你自己爭氣,這些個家丁裡就你學東西最快。快去吧,我還有事,晚上回來我們喝點酒,給你慶祝一下。”
“是,金管家!”榮達道。
南院中,李愔正在握著一把橫刀,口中念道:“看我九九八十一式封魔刀。”
崔鶯鶯和小翠站在花園的亭子邊正一臉崇拜地著李愔,滿眼都是小星星。
李愔單手運氣,提刀,橫劈,豎砍,躍起,後退一氣呵,作流暢,唐人尚武,李愔的底子本就不錯,也沒有放棄這武藝的鍛鍊,如今更是和軍事學院那幫傢伙混在一起鍛鍊,這刀法也並非是什麼九九八十一式封魔刀,卻是袁天罡教給李愔的。
當時李愔很興還以爲是什麼傳的絕世刀法,後來袁天罡才慢悠悠說道這不過是他年輕時候鍛鍊練得一種刀法,連名字也沒有,李淳風也會,還當著李愔的面耍了一遍。
這個時代什麼刀法槍法都是而不傳的,李愔以前也是個浪子並沒有拜師學個一招半式,既然袁天罡願意給他,他就學唄,反正是技多不。
這些日子,李愔和這兩個道人越是接,越是覺得兩人平談無奇,並沒有他幻想中的那麼神莫測,只不過是對相和天文了解的多一些而已,而他說的預測也只不過是按照《周易》的正常推演而已,李愔雖然看不懂,但也覺得不過和那些算命的差不多,不有些糊塗了,那些準的推演是怎麼回事?
他正耍著大刀,一個婢進來在崔鶯鶯耳邊說了幾句,崔鶯鶯道:“殿下,榮達回來了。”
“是嗎?讓他進來吧!”李愔停下封魔刀法,刀鞘,榮達在長安的事,早在回來之前,他就聽蘇沫兒彙報過了,對榮達的辦事效率很滿意。
“賤奴榮達拜見殿下!”榮達進了南院躬行禮。
李愔道:“免禮,把長安的況說一下吧!”,蘇沫兒的信息是籠統的,不會這麼細,他又問道。
於是榮達把從進長安到離開長安大大小小的事說了一遍,還把李世民賞給他黃金的事也說了。
李愔點了點頭,這個榮達很誠實,這一百兩黃金的事他完全可以瞞不說的,沒想到他也是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崔鶯鶯最是關心的父母,榮達說崔紹和盧氏都很好,就是想念崔鶯鶯的時候,崔鶯鶯小聲啜泣起來,直到李愔答應今年回長安過年的時候,才停止哭泣,破涕爲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