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愔瞥了眼胡姬,對道:“你先出去!”
剛纔和上儀等人商量的畢竟是益州的民生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對百姓公開的事,沒有保可言,但是商量商隊護衛的事就得小心點了,畢竟這個時代對軍隊的事非常敏,一個不小心就是被誣告意圖謀反。
幾人也到這件事的重要,金大謙起跟了出去,讓門口守著兩個護衛把門關起來。
“盛唐商會現在到的地方很多,以後去的地方將更多,但是去的地方越多,面臨的危險也就越多,所以我們要以盛唐商會的名義組建護衛隊!”李愔緩聲說道。
佟年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最新西域那邊非常混,據說西突厥產生了,經常有一些突厥人襲擊商隊,我們盛唐商會的隊伍雖然沒有被襲擊,但是也該未雨綢繆了。
秦懷玉道:“那殿下是想讓我在府兵之外另外招收一些人進行訓練嗎?”
“沒錯,這邊折衝府也沒有多事,商隊護衛的事你就費心一點吧,至於招人的事你就不必心了,佟年來負責這件事,以你的份招人太敏了。”
上儀皺了下眉頭:“殿下,這樣做不妥吧,畢竟你現在頂著謀逆的帽子,這樣招兵買馬……”上儀沒敢說下去。
“正不怕影子斜,我們又不是招募軍隊造反,只是商隊護衛而已,而且我們還要大張旗鼓的招收護衛,在盛唐商報上還要打出廣告讓朝臣都看見,明白於天下的事他們還有什麼好說的!”李愔道。
王銀龍道:“殿下的話有道理,陛下最怕他不知道的事,他什麼都知道了也就不會胡猜測,如果陛下不同意,自然也會告知蜀王殿下!”
衆人點了點,李愔又道:“父皇應該會同意的,佟年你告訴他們盛唐商會如今已經向朝廷繳納了多商稅!”
佟年笑道:“目前爲止已經是三十萬貫錢有餘了!”
“大唐一年的總稅也就數百萬貫錢而已,以父皇的明的會看不到這點,盛唐賺的錢越多,對他來說越有利,到時候我再上書一份關於商業的奏摺陳商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這事也就八九不離十了!”李愔沉著說道。
秦懷玉興道:“十個兵也是帶,一千個兵也是帶,當然是越多越好了!”
幾件事全部商議定了,幾人開始敞開吃喝,直到月上柳梢,數人才各自歸去,離開時,李愔和魏掌櫃了說了幾句話,魏掌櫃不斷點頭,接著喚過胡姬,讓把秦懷玉送了回去,而後面,兩人將發生一個很香豔的故事。
得到了分配的任務,幾人都有了奔頭各自忙去了,而李愔也開始查找資料準備寫一份陳述商業的文章,其中,他將民這個概念寫了其中,並且說明了何爲民,民會給大唐帶來怎麼樣的益,而且他表明自己願意爲大唐做這個急先鋒,爲大唐進行海外民,不需國庫花一分錢,還可以給大唐帶來巨大的財富,爲了寫好這個文章,李愔用了一個星期時間查閱資料,極盡.之言,言語間還約出自己無意皇位,一心只爲富強大唐的想法,反正吹牛是不需要花錢的。
完了這篇被後世稱爲偉作的文章,李愔差人加急送到了長安,畢竟時間就是金錢呀。
太極宮,甘殿,李世民正仔細看著李愔洋洋灑灑的萬字文章,角揚起一笑意,“這個老六還真是不改本,滿腦子都是經商的事!”
放下文章,李世民靜靜思考起來,這篇文章中很多新鮮的概念都是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但他明白這些東西對大唐的益是顯而易見的。
“海外民,日不落帝國。”李世民念出這兩個詞,心中忽然頓時豪萬丈,他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帝王,李愔的話確實擊中了他心中的某個地方,他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對站在一旁的王崢道,“把這篇文章就放在盛唐商報上吧,這個招收護衛的廣告也一同發了吧!”
李愔離開以後,盛唐商報的事就給了王崢,每過幾日就由他負責將初稿拿給李世民,這回李愔沒有通過其他人,而是把這篇文章和護衛的事給了王崢,讓他以正常的報紙文章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點頭同意,王崢鬆了口氣,這說明李世民是贊了李愔的想法,而他作爲盛唐商會的一員,自是高興。
回了報社,王崢便把報紙給了印刷坊,讓印刷坊連夜印刷,第二天一大早,長安各個員家中便收到了報紙,如今這些員已經看報紙當了一種習慣,清早便讓家丁取來報紙,看過報紙才吃早飯。
而今天他們展開報紙的時候,卻發現今天的報紙和往日有些不同,仔細一看,他們才發現一個下面署名李愔的文章佔據了整整兩個版面,文章的題目是《商業論》。
看到這篇文章,衆臣心裡有了數,今天早朝討論的事恐怕又得多一件了。
太極殿,李世民比往日早到了十幾分鍾,神顯得有些興,底下的朝臣都是善於察言觀的主,自是明白李愔的這篇文章必是深的李世民的歡心,一個個醞釀著待會如何回答。
早朝的時間到了,衆臣到齊,列位早朝,李恪首先站了出來:“父皇,兒臣今早讀了六郎的《商業論》,深爲文中的想法折服,如果將這些法子在大唐施行下去,我大唐一年的商稅將提高很多,而且可以避免地方胡收取賦稅的況!”
“臣也以爲六皇子言之有理,每種商品按照其利潤徵收不同的稅收,統一制定稅收的數額,降低對農民徵收的賦稅,但六皇子也指出,降低農民的賦稅現在還無法施行,因爲大唐現在是以徵收農民賦稅爲主,所以現在應當鼓勵商業發展,等商稅超過農稅的時候,再降低農民的賦稅!”蕭瑀說道。
“……”
一連幾個大臣出列,對李愔的文章都抱贊態度,畢竟這件事對大唐百利而無一害,這個時候說要是站出來指責,倒是居心**了。
李泰站在下面著這些說話的大臣,有李恪的人,也有中立的大臣,不得不說,他對李愔的想法也是極其贊同的,只是後面的廣告讓他有些心生疑慮。
“父皇!兒臣也贊同六郎的想法,農爲國之本,如果在不搖國本的況下合理發展商業,對大唐民生的恢復也是極爲有利的。”李承乾這時也站出來附和道。
李泰了眼李承乾,這些日子李承乾著力和李恪改善關係,對他也是一副和善的樣子,但是李承乾越是這樣,李泰心中越是不安。
李世民點了點頭,李承乾的變化所有人都看在眼裡,孝敬尊長,護兄弟,勤學不輟,如同換了一個人,真正有了一個太子的模樣,李世民上不說,但心裡是越來越滿意。
早朝上幾乎所有人對李愔的文章都是誇讚不止,準備下令按照李愔文章中的方法研究商稅,這時,李泰走了出來:“父皇,兒臣對六郎的商法沒有意見,只是父皇可看到了後面的廣告!”
“朕自是看到了,李愔招募商隊護衛保護商隊的安全,這個有問題嗎?”李世民道。
李泰繼續道:“父皇,李愔如今是否涉及謀反還未查清,現在卻公然招兵買馬,只怕會讓天下非議。”
“四郎這話就不對了,這商隊護衛和招兵買馬不能相提並論,這長安城的商家哪個沒有私人的護衛,如今盛唐商會的生意西至波斯,南至嶺南道,將來按照六郎的說法還得遠渡重洋去萬里之遙的國度,沒有護衛,如何確保商隊的安全,商隊沒有安全保障還如何做生意,請父皇明鑑!”李恪說道。
“恪兒言之有理,愔兒已經了不白之冤,被貶斥益州,如今他一心爲大唐著想,這朝堂上若還是對他百般刁難,那他該有多寒心,不用再說了,這商隊護衛事沒什麼大驚小怪的,若是他真敢謀反,朕親自提兵剿滅他,這總行了吧!”李世民沉聲道,他本就對李愔心懷愧疚,這件事上,也算是對他的一種補償了。
“皇上……”李世民把話都說到這種份上了,大臣們還能說什麼。
李泰聽了這話也是退了回去,不再提此事,他知道該適可而止了,而且李愔的文章言語間也是出一種對朝堂不興趣的樣子,只想進行那個所謂的民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