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鹹魚 第二七二章 絕望的對比

《大唐鹹魚》第二七二章 絕望的對比

這文章用詞肯定算不上太文雅,但深淺出的讓所有讀者都能輕鬆的搞明白,李世民的真實意思到底是什麼。

而且結合著一定的傾向引導,很容易讓普通民衆產生一種覺,那就是李世民這一年真的是爲大家碎了心,還讓大部分人的產量都翻了一番,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恩惠了,我們確實應該對皇帝恩戴德。

至於那些可惡的造反份子,完全是在犧牲治下民衆的幸福,滿足一己之私,死不足惜啊。

而且話語間還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聯想,就是背後必然有那麼一小撮不懷好意,別有用心的人,刻意在推和製造這樣的叛

只是爲了達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已,完全枉顧這樣的叛會造的生靈塗炭,這種人甚至比這些被忽悠瘸了的傻叉造反份子還要可惡。

民衆之中自然也是有聰明人的,結合著這文章的意思,不難搞明白背後搗鬼的到底是誰。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表明世家和這有多大的關聯,但不耽誤這些人暗的在背後罵上幾句,黑了心的某某某這樣的話。

而且總是有那麼些人不憚以最壞的心思來揣別人,所以對這事免不了也有許多過度解讀的版本,謀論的聯想還是很有市場的。

反正方出的邸報是擺事實講道理的,至於人們產生了什麼樣的聯想,那能怪到李世民頭上嗎?必然是不能的。

Advertisement

更何況這裡面還真有不事都是他們倒騰出來的,是他們理虧在先啊。

所以就算是被人揹後了脊樑骨,那些世家中人也只能暗自生氣,總不能去把那些個罵他們的人都抓起來吧?

那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還不如干脆出去承認了呢。

不過因此他們的好心算是消失殆盡了,之前還以爲李世民沒有後招所以妥協了呢,敢他們是白高興了一場,人家的後手在這呢。

而且一出手,就讓人只記得他李世民的好,黑鍋全讓別人給背了,順帶著還狠狠的打擊了一下他們的民

他們的威固然很高,可也不能直接影響到普通人,還是要一步步的引導的,因爲他們在士林中掌握了話語權,所以到了基層上影響力甚至比方還要大。

可如今李世民掌握了這樣直接深到人民羣衆之中的舌,能夠直接的進行輿論引導,又比他們背後鼓,傳播流言這類的法子要來的快速有效多了。

一時間他們還真想不到太好的法子反擊,這時候輿論已經型,他們是百口莫辯啊,而且很容易越描越黑,還不如冷理了,再從長計議吧。

通過這事,他們倒是對這個馬周的傢伙留意了起來。

這是哪個旮旯蹦出來的混球,簡直是壞的頭頂生瘡腳底流膿,是個筆桿子能殺人的頂級老比啊。

一點都不顧及自己在士林之中的聲,就這麼名刀明槍的做起了用文人?

Advertisement

不過轉念一想,這貨好像就沒有什麼士林之中的聲,要不然也不至於偌大的家族之中,竟然一個聽過這名字的都沒有。

可見原本就是個徹底的籍籍無名之輩,也就難怪會用這樣的方法博眼球,博出位了。

像這種只看結果不管方法的傢伙,以後必須多加防範才行,人家就不會顧慮吃相難看不難看的,看重的就不是臉面,只求達到效果而已。

有本事還不要臉,這樣的人往往都是很難對付的。

另一個引起他們高度警惕的,就是這邸報背後的印刷廠家。

剛開始像他們這樣高貴的人,又怎麼可能在意邸報上那一點關於印刷局的小字呢,還是負責自家印書社的人跑來示警,他們才意識到了這背後代表的東西有多麼的驚人,甚至有可能會對他們造很大的威脅。

原因很簡單,這邸報印出來的速度太快了!

李世民開年後大朝會上剛剛講完的話,僅僅隔了一天就印了出來,那麼多不同版式,甚至是不同大小和字的一份邸報,竟然這麼快就做出版子來,實在是很不尋常的事

就算是那印書局提前得到了手稿,像這樣的文字材料也絕對不可能提前太久就準備好的,因爲其中引用的許多事件和數據,都是過年前後才逐步報送到李世民案頭的。

哪怕就是以最樂觀的況估計,這邸報的底版也只是用了幾天時間就做了出來,比他們調集手下兵強將,一同給那些鉅著製作雕版的速度,都要快了一倍不止。

Advertisement

即便是這時代的文人們著書立說並不是那麼看重時效,也不會要求說我今天給你底稿,你明後天就得給我印出來,因爲大家已經習慣了雕版的慢工出細活,知道急也是急不來的。

很多人都是窮究一生之學問,最後也不過是讓後人給他們燒一本,告一下他們的在天之靈罷了。

可要是再結合著邸報上那段小小文字上面的報價,和出書時間上的承諾一起看,那覺自然就不一樣了,於世家中人而言,可謂是大恐怖啊。

原來要糾結好久,還要擔心自己的全部家都負擔不起將自個的著作付諸紙面的費用的那些個文人們;原本想著做學問一直到自己做不,就想在臨死之前看一眼自己的東西轉化,以後能夠被更多人看到,爲自己留下些生前後名的文人們,如今終於都有實現自己拼搏一生的目標了。

因爲印書局的價錢,連普通印刷社的三都不到,而速度卻快了足足好幾倍,印出來的效果,也絕對不會比那些印刷社的來的差了,甚至是猶有過之的。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趕去實現夢想啊。

這一切都拜這個邸報所賜,因爲邸報上是寫明瞭印製的份數的,足以覆蓋全國所有的州縣啊,印刷的數量肯定要比那些文人們出版自個作品的數量來的多得多了。

而衆所周知的,雕版有個固有的缺點,它使用木板雕刻出來的,所以用的稍微多一些,就會因爲洇墨和磨損,使得印出來的東西模糊不清。

所以但凡印的數量多一些,就必須要重新制版才行,這也是爲什麼那些個文人負擔不起這項費用的一大原因。

而這邸報卻沒有出現這種況,起碼那上面介紹的是,這麼多份竟然全都是用同一套底版印出來的,這就更讓那些文人們心不已了。

可這還不是最讓世家絕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