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從柯鎮惡開始逆天改命 第102章 邏些城

《從柯鎮惡開始逆天改命》第102章 邏些城

 眾人下了室山,轉而向西,過了長安,沿渭水谷地西進,翻越隴山后沿湟水谷地又行了半月終于了鄯州。

 慧遠和尚騎在馬上,哀求道:“諸位大俠,如今已經到了西域,該放小僧離開了吧!”

 韓寶駒道:“你可以逃袍啊!”

 慧遠諂笑道:“怎麼敢,有韓三爺的快馬,柯大爺的追蹤之能,小僧怎麼跑得掉,不過當初可是說好的,我配合你們演戲,你們便放了我……”

 全金發道:“打住,我們當初說的是不殺你,你現在又沒死!”

 慧遠道:“可是這西域苦寒,白天曬死,晚上凍死,小僧沒諸位的功力,可扛不住啊!還不如死了算了!”

 柯鎮惡道:“我們不殺你,你要自己想死,就自我了斷,我們也不攔著!”

 慧遠干嚎道:“到底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韓寶駒大罵道:“你嚎個什麼,我們也想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柯鎮惡道:“別耍小聰明了,林寺的事一日不解決,我們是不會放你自由的,你與其在此哀嚎,不如好好練武,若是哪一天,將我們都打敗了,你同樣能獲得自由!”

 慧遠也跟五人相了近一個月,知道這些人說一不二的子,雖然明知求也無用,但總忍不住期代一下奇跡。

 可惜隊伍里有柯鎮惡這樣的存在,他任何小手段都沒什麼用。

Advertisement

 好在五怪也沒有待俘虜的習慣,趕路時也給他準備了代步的馬匹,吃喝也和他們一樣。

 開始的時候慧遠還裝做樣的吃素,后來忍不住連酒也一并吃了。

 他本就不是什麼正經和尚,否則也不會投靠金人,為虎作倀了。

 柯鎮惡也不是真的要將他一直帶在邊,他知道苦慧禪師帶來的林弟子必然是銳,到時說明況,就把慧遠給他們看管,也就是了。

 六人番過日月山,沿著青海湖走了大半圈,又折向西南,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穿過昆侖埡口,進了藏地。

 如今藏地名義上還做吐蕃,只是中原王朝從漢唐度過北宋,數百年下來,吐蕃國早已經名存實亡,苦寒的高原環境,將吐蕃分割了不同的部落。

 生活在這片高原尚的人篤信佛教,僧的地位崇高無比,林寺以追拿火工頭陀的名義,在西域建立一個分院,一方面是存了狡兔三窟的心思,另一方面也跟這里的佛教氛圍有關。

 進藏地之后,六人的行進速度便慢了下來。

 高原之地,地廣人稀,眾人往往走了一兩天也見不到一個聚居地,不過方向不錯,也不至于迷路。

 而每當遇到人煙之時,他們便停下來打聽消息。

 吐蕃語對于他們而言頗為晦難懂,好在全金發在這方面頗有天賦,雖聽不懂,但連比帶猜還是能夠通的。

Advertisement

 又過了一個月,六人終于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心悟大師所說的“怒目蹉”,被當地人稱作天湖的地方。

 “呼,這地方真是不錯,這水跟天一樣碧藍,看得人心曠神怡的”韓寶駒忍不住展開雙手,做擁抱藍天狀。

 柯鎮惡可看不了那麼遠,心眼的盡頭永遠是灰蒙蒙的一片。

 不過高原大部分地區都很干燥,只來到這大湖邊上,才會覺得潤舒爽,柯鎮惡心中也是頗為歡快,便道:“便在附近尋個住,休息兩天,順便打探一下況吧,如果心悟方丈所言不錯,金剛門應該就在這附近,苦慧大師帶領的林高僧們估計也不會太遠。”

 全金發笑道:“他們還真會挑地方,這地方的景,連我都忍不住想在此定居了,也不知道來年春暖花開時,這里又什麼樣子!”

 慧遠和尚道:“,就是不能多,不然容易不上氣!”

 韓寶駒道:“誰讓你武藝那麼差勁。”

 慧遠道:“這不是缺上乘的武功麼,否則小僧也不會冒險潛林啊!”

 韓寶駒笑罵道:“你冒個什麼險,寺里幾百個和尚都是你們的人,恐怕再過幾年,連方丈都被你搶去了!”

 慧遠道:“那也落不到我手里啊!”

 柯鎮惡道:“好了,景也看夠了,找地方住下吧!”

Advertisement

 說是休息,其實也就是找了戶牧民,借了帳篷,睡了一晚,第二天便開始金剛門的報了,之時沒有走的太遠而已。

 不過“怒目蹉”面積很大,不比江南的太湖小,就像在嘉興詢問無錫什麼地方有個廟,多半是沒人知道的,況且還有語言不通的問題。

 兩天后,六人再次啟程,沿著大湖往南而行,邊走邊打聽金剛門的消息,一連七八天,都沒有得到什麼確切的消息。

 這一日,六人分頭在一個部落打探,全金發不知從哪領來了一個番僧,看模樣五六十歲,慈眉善目,有些道行。

 柯鎮惡用干學的兩句磕磕絆絆的吐蕃話跟老僧問了個安,便開始進正題,番僧看他們比劃了半天,才知道他們是要找人,至于材樣貌,卻又講不清楚,只知道是中土來的。

 番僧在這個部落已經生活了許多年,最近十幾年也很外出,自然不知道金剛門和西域林的事

 柯鎮惡還是為是自己的語言沒說到點上,他想了想用拐在地上的積雪上用梵文寫下了“金剛”。

 他讀經已經好幾年,漢文金剛經早就會被,對照梵文,雖然做不到逐字逐句翻譯,但一些比較常見的字符還是能夠記得的。當然只能說是認識,眼,大概知道意思,但絕對是讀不出來的,畢竟這個時代可沒有后世的復讀機。

 他想西域與天竺相近,番僧對梵文的認識或許更加普及一些,這番僧五六十歲,看上去很有佛韻,或許能夠認得。

 正如他所料,當番僧看到雪地上的字符時,果然出了了然的神,嘀嘀咕咕說了一大推,都是吐蕃語,中途還夾雜了梵文,梵文自然是沒人能聽懂的,倒是吐蕃語,他們大概能明白一些。

 大是說,由此往南,大約三百多里,有一個大城,名邏些,里面有個寺廟“甲達繞木切”,里面有一群信奉“金剛”的僧人。

 這已經是這些日子以來,他們得到的最的一個消息了。

 幾人謝過老僧,也不遲疑,拍馬南下,第二日黃昏,終于遠遠看到了一座宏偉的城市。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