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是不是我們練習的功法就是道家一種養生功法呀!”張玲問道。
“也不盡全是,無論哪家的功法都是由道家丹田練功之法所延續下來的,通過後人不斷的改進,也就有了名種各樣的練習方法。”
吳用微微笑著道,“當時我跟爺爺練習的時候,他也說過,是道家所傳,經過老祖宗不斷地完善,纔有兩種不同的功法,一種是適合男所練習的,另一種是適合所練習的兩種功法。”
“老公,我明白,你快我往下說呀!”馮蕓蕓與張玲、多拉相視了一眼,見兩人點點頭,又催促著吳用往下說。
“是的,一點都沒有錯,道家養生功,其實就是撞丹田的文字說法;對‘丹田’的位置,自古說法不一,通常分爲‘上丹田’——兩眉間,中丹田——兩間膻中,下丹田——臍下一寸三分,而道家養生功,就是撞丹田,一般針對的都是下丹田;當然,撞丹田既然被爲撞丹田,它需要的機積不會小,撞丹田要撞的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面,位置位於肚臍上下左右掌大的一塊地方。”
“撞丹田看起來是很簡單、很淺顯,讓人有一種一看就懂的覺,其實你沒有覺錯,撞丹田在方法上是很簡單,只要去找個如同水泥電線桿一樣細、平的大樹,便可以撞丹田了,這樣的大樹用來撞丹田效果最好,方法是兩略微分開,站在樹前,腹部距離樹幹十五公分的樣子,而後用肚臍撞樹就可以了;當然撞丹田的方法看起來很是簡單,但是,這方面所要求的作可就是那樣的簡單了;當開始撞丹田之時,力量一定要輕,幅度要小,最好是穿運,免得皮帶或者鈕釦把皮傷到了,撞的時候全一定要放鬆,不要憋氣,放鬆,要首先一下撞‘丹田’之時,腹臟腑的覺,與心裡的覺,可以閉上眼睛仔細地會,呼吸自然而悠閒;說是‘撞’,其實那是以後的事,開始練習時,應該‘靠’更爲準確,每天撞幾分鐘,慢慢地,就會覺得非常的舒適,可以增加丹田的堅韌度及抗打擊力。”
“這個功法,也可以說適合於每個想要強壯的人,‘丹田’人的發力點,假如你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你覺得‘有勁使不出’、如果你覺得‘心神不定,魂不守舍’、如果你覺得‘力支,難以積蓄’等等,全都可以從‘撞丹田’當中找到解決的辦法;‘撞丹田’就是幫你找到人的能量庫,讓你真切地到我常給你們說起的‘力’,很多的人打坐難以靜,‘撞丹田’可以讓你們達到心合一的境界。‘撞丹田’會使你們的力增長很快,經過‘撞丹田’方法後,就可以從‘靠’自然轉較爲有力的‘撞’了,而這時,你們就會發現原來腹部鬆弛的贅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且富有彈的,這樣的是沒有突顯的棱角
,與健運員的有棱有角完全不相同,但比後者更爲結實。”
“假如,你們想練‘鋼肚’,這樣的方法,就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捷徑,如果每天堅持,大約三年的時間,當你們氣運丹田的時候,差不多就可以像汽車胎那樣的強健了。”
“撞丹田對於人的好是很大的,不過,這方面也是有很多的忌,以下這幾類人是不能夠進行撞丹田的:孕婦及腹部有過較大手的病人;急腹癥及腹部有腫或者有出病癥狀;撞腹後覺不適以及對此功法有心有疑懼的人等,這幾類人都不能夠進行撞丹田的運,以免造不必要的傷害;當然,還要注意的一點則是,練習這樣功法一定要順其自然,不可急切近利,與‘推腹法’同時練習,這樣的效果更佳。”
“有些人的腹部由於贅較多,用推腹的方法本沒有什麼覺,一撞‘丹田’便發現敏點,這時再有推腹法,往往就會事半功倍了。雖說撞丹田的這樣方法對於鍛鍊人的丹田有著極好的效果,可是,這樣的方法無法給予一種非常神或者學上面的神,也沒有那種賞心悅目的覺,所以,現在很多練習氣功的人對於鍛鍊丹田的方法進行了改進,現在我就據自己的況,講幾種鍛鍊丹田的方法。”
“老公,你所說的‘撞丹田’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有點難度,就是害怕把自己的弄傷……”張玲吐著舌頭道。
“玲玲,你怎麼老打岔呀,快聽老公說呀。”馮蕓蕓、多拉兩人確實聽的非常認真。
“我也據其他的人經驗及自己的練功心得,說說比較適合你們的方法,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下吧。”吳用笑著道。
“抱丹田,清晨,就是五至六點,選一空氣清新,有松柏樹叢之,自然站立,左足向左邁開一步,與肩同寬就可以,平行而立,微下蹬,膝蓋稍彎曲,頭直目正,端氣靜,鬆肩垂肘,雙手十指分開,手心向辦置與腹前,兩手相抱,如同抱球的狀態,而這時,一定要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各自的丹田部位,隨意地呼吸,不讓耳聞,這樣站立一段時間之後,再做下一個作;轉丹田,立正姿勢站立,邁開左腳向左與肩同寬,意守丹田,而後以意領氣,以丹田爲圓中心點,自左向右旋轉三十六圈,吸一口氣嚥下,再從右向左轉三十六圈,再吸一口氣嚥下,就是轉丹田的辦法;晃丹田:同樣以立正姿勢站定,左腳向左邁開一步,與肩同寬,全放鬆,以腰部帶,自左向右作圓形晃,但是一定要意守丹田,以丹田爲圓中心,先是隨意地呼吸,而後再由左向右作圓周晃,當晃之時,先向左半周吸氣,吸氣之時,舌尖頂著上齶,當轉向右邊之時呼氣,呼氣時舌尖抵著下齶,但晃時要鬆肩、鬆,全不能有一的呆板之意,共三十六圈,
這樣的平行轉圓,可以促使代脈得到鍛鍊。”
“丹田,取一張木凳,隨意地坐下,右腳落地,腳心斜著向前方,左在右上面,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上,右掌心向下,兩隻掌心相合,右常心由左常上向前向下斜著,直到手不能再時,便呼氣出去;而後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吸氣,氣貫丹田,如此三十六次後,再換左腳落地,腳心斜向著前方,右在左上,用掌心向上,放在上,左掌心向下,兩掌心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去,直到手不能再之時,再呼氣;最後左手掌心翻向上,右掌心向下,右手掌往回,再吸氣,氣貫丹田,也是三十六次。”
“丹田,如前面所說,兩腳立正姿勢站定,左腳向左邁開一步,與肩同寬,兩手虎口分開對稱放在丹田兩旁,以丹田爲圓心,自左向右作劃圓運,也是吸氣舌尖頂上齶,是指搭鵲橋,呼氣舌尖抵下齶,也是三十六次;擊丹田,兩腳立正站與肩同寬,全放鬆,然後左腳向左前邁半步,雙臂如鳥展翅似的向用力展開,爲白鶴亮翅,舌頂上齶吸氣,而後左腳後收,與右腳並齊,兩掌變拳一齊向丹田兩邊猛擊,舌抵下呼氣,同樣三十六次;折丹田,同樣以立正姿勢開始,上左邁步,左手掌心向右腮護著,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護著,而後兩掌叉一齊向前撲去,撲時如叩首,爲‘以首叩碑’呼氣;起時吸氣,這樣一來,腹部會得到迫的鍛鍊,丹田也會充實起來的;噴丹田,雙腳立正姿勢,並腳而站,兩手掌從左右旁,手心向上;緩慢升到前叉,兩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之上,再吸氣,而後一齊向前猛然推出,這樣的姿勢‘嬰兒擊食’,推出的同時,要喊‘喝’之聲,再呼氣,也是三十六次;提丹田,立正站立,右手引領左路手,高高舉在頭部,右手心向左,右手掌隊在右掌部,兩腳尖掂起,向空中吸氣,而後兩手就像握著東西似的,用力一齊向下拽,同時雙肘向下墜勁,一直墜到兩手落到前,再呼氣,這樣起吸氣,下墜呼氣,同樣都是三十六次。”
“通過強行的呼吸,丹田氣足,氣鼓盪,能達到壯的目的,也只有壯纔會力源富,勁力渾圓,用之不盡;我所說的這九種鍛鍊丹田的辦法很是簡單,實用,一般的人只要看上那麼幾次,就都可以學會,不過,這樣鍛鍊丹田的辦法,效果也是很有限的,鍛鍊丹田真正的好辦法,就是氣沉丹田;這就是氣沉丹田,我想你們都是明白,而那些練習氣功者也會明白的,哪怕不是練習氣功者也都會聯想到武俠小說當中所描述那些修煉武功時的一些景;無論哪種武俠小說世界裡,任何一種高深的武功,在描述之時,都會用到氣沉丹田這個詞語的;這也是很多的人看到到這樣的詞語,自然而然地就會聯想武俠小說當中的故事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