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懸疑推理 九滴水·屍案調查科系列 十一

《九滴水·屍案調查科系列》十一

十一「1995年,3月6日,晴,神農架《真實記錄》劇組帳篷營地。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我終於迎來了人生的重要轉折,了一名父親。兒於早上8點整出生,6斤7兩,家人打來電話時,我早已喜極而泣,我和人等待這一刻已經整整10年,從20歲的青春懵懂,到而立之後的焦急祈盼,我終於盼到了這一天。母親讓我給兒起個名字,對於這個姍姍來遲的寶寶,沒有比『姍姍』更適合的了,我的兒就袁姍姍。

「剛過完年,劇組就已經進山,現在過去了一個多月,我們還是沒有發現『野人』的蹤跡,也不知還要等到什麼時候,真想早點兒回去看看人和孩子,祝一切順利。」

以上是袁姍姍出生時,父親袁世傑寫下的一篇日記。

袁世傑是一名電視工作者,從18歲剛參加工作時,就一直紮於這一行當。1981年12月31日,中央電視臺開播了一檔《世界》欄目,主旨在於向電視觀眾介紹大自然中的種種,使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地球上生存的各種生命,認識自然對人類的影響。1994年,中央電視臺的編委會提議,在《世界》的基礎上,衍生出一個更符合世界環境與發展理念的雜誌專題欄目——《人與自然》。

這兩檔節目的推出,把紀錄片推向了一個高,而袁世傑所在的省臺也跟著掌,1995年春節剛過,電視臺便組建劇組,進野人

因為條件有限,袁世傑只能用日記的方式記錄這一段新奇的歷程。而他的這本日記,也讓袁姍姍從小就對父親的工作充滿了嚮往。

2013年9月,高中畢業的袁姍姍在父親的影響下,順利考了灣南省廣播電視學院新聞系。而學的第一天起,就對「新聞」二字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Advertisement

大一下半學期,曾在學院報寫過這樣一篇文章——《論新聞的真實》。

文中這樣寫道:

「『知屋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新聞只有近實際、近生活、近民眾,才會獲得全面、客觀、真實的信息。」的理想就是用攝像機去弘揚最可貴的神,去揭最醜惡的現象。

3年後,袁姍姍遵從學校分配,帶著對新聞工作的理解,前往雲汐電視臺開啟了一學期的實習之旅,而的帶班老師算是電視臺的金牌新聞人,名李金。

李金30歲出頭,雖然年紀不大,但在雲汐電視臺,他的名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似乎天生就能夠對新聞熱點先知先覺,他單憑一己之力,就讓雲汐電視臺連續3年坐在全省新聞工作的第一把椅之上。

依照學校介紹信上的標註,9月27日,是袁姍姍正式報到的日子。說來也巧,當天早上正在門崗辦理實習登記時,一名男子在邊忽然停住了腳步。

「你是新分來實習的?」男子盯著來訪登記簿上「袁姍姍」「實習」幾個字,張口問道。

「嗯,我是灣南省廣播電視學院2013級新聞系的學生,這是我的學生證。」

「得,臺領導已經跟我說了,走,先別著急放行李,跟我一起做個採訪。」

「啊?這麼快?」

「新聞最講究的就是時效,對了,我是你未來半年的帶班老師,我李金,想必你來之前已經知道了。」

「嗯,我的班主任給了我您的聯繫方式,我這兒正想給您打電話呢,沒想到這麼巧,剛一來就到您了!」袁姍姍早就聽學校老師稱讚李金明能幹,在新聞系統中算得上是屈指可數的青年才俊,所以袁姍姍一聽對方說是自己的帶班師傅,連說話的語氣都充滿了崇敬之

Advertisement

李金抬手看了一眼手錶:「時間有點兒趕,不行你把行李先放在門崗,等採訪回來再收拾?」

「沒問題。」

袁姍姍用最快的速度把箱子推進保安室,跟在李金後坐上了採訪車。

「寫短稿會嗎?」車子剛一發,李金就問道。

「嗯,在學校寫過。」

「好,一會兒我們去採訪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吳局長,現在全國正在開展打擊食品藥品安全患的『利劍行』,剛剛我接到臺長通知,食藥局早上急調集了100多名執法人員,準備對城區大小菜市場開展突擊檢查,我們要全程報道此次行。」

「明白!」袁姍姍一臉的興

「這次採訪分為兩塊,我們去菜市場,拍攝一組他們執法的鏡頭,接著再給局長做個單獨的專訪。」

「好嘞。」

「拍攝執法鏡頭時,不需要你幹什麼,等我採訪局長時,你就在旁邊記錄,能記多就記多,到時候我需要寫新聞稿。」

「嗯!」

從電視臺到食藥局並不是很遠,袁姍姍掏出筆記本還沒寫幾行字,便覺車速明顯放慢了下來,伴著轉向桿不停的「嘀嗒」聲,採訪車緩緩地駛了食藥局的大院

「吳局,電視臺的採訪車來了!」門衛如臨大敵般,慌忙抓起電話向上彙報。

其間辦公樓南側的窗戶上時不時有人探出頭來,他們有人歪戴帽子,有人叼著煙捲,各種慵懶的模樣。

「集合!」吳局長突然一聲喊,大樓的執法人員魚貫而出,迅速站方陣。

「乖乖,這局長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見隊伍已經組得七七八八,李金笑瞇瞇地推開了車門。

「喲,李大記者親自來了!」站在方陣前的中年男子,大腹便便地走到了李金面前。

Advertisement

「吳局。」李金主出了右手。

「這次咱們的統一行怕是要辛苦李大記者了。」吳局長彷彿見到親人一般,笑得花枝

「吳局,您哪裏的話。」

「得,客套話不說,有後補。」

「沒問題,那咱們現在就開始,吳局您先整隊,我們拍兩個鏡頭。」

「好嘞。」吳局長寒暄完畢,站在鏡子前整了整帽,接著筆直地走到了方陣前。

他鉚足了勁兒,大聲說道:「行之前,提三點要求。第一,保;第二,時效;第三,全面。保我在此就不再多說,我相信參與行的工作人員這點兒基本的素質還是有的。下面我要著重強調一下時效和全面。

「這次行是全國開展打擊食品藥品安全患專項行以來,咱們雲汐市組織的最大規模的清查行,食葯問題關係民生,是頭等大事,為了徹底剷除社會毒瘤,我們的行一定要迅速,要打違法者一個措手不及。另外,這次行必須全面撒網,確保將有毒有害的食品藥品徹底除,不留後患。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

「好,出發。」

「等一下,吳局。」李金從攝像機鏡頭前挪開,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

「怎麼了李大記者?」

「剛才那個『好』沒有氣勢,聲音可以再洪亮、再大一點兒。你說『出發』的時候,最好還要帶上一個有威嚴的作,這樣做片時比較好看。」

「明白,剛才那段兒掐掉,重來。」

「好,可以開始了。」

吳局長嬉皮笑臉地朝李金做了一個「OK」的手勢后,表瞬間變得嚴肅,接著他漲紅著臉高喊:「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

「好,出發!」

「氣勢還是沒有出來。」李金搖搖頭。

吳局會意,擺正了姿勢,又來一遍。

「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

「好,出發!」

「OK,過。」

當攝影師跟拍執法人員上車的鏡頭時,李金把一張面巾紙遞到吳局手裏:「汗。」

「怎麼樣,剛才夠氣勢不?」

「那是相當地夠。」

「那就好,那就好。」

「對了,吳局,這裏的鏡頭結束了,一會兒咱們跟哪個小隊出去拍外景?」

「去北城市場吧,那裏我昨天晚上就通知人去打掃了,拍出來效果要好一點兒。」

「也對,如果菜市場拍出來到差,估計環衛局陳局長就要罵街了。」

「老陳那傢伙,就喝酒來勁兒,脾氣太壞,不敢跟他接。」

李金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吳局,時候不早了,要不咱們現在就去?」

「行,不過採訪車就別開了,那上面有你們電視臺的臺標,我怕圍觀老百姓又趁機說一些不該說的話,耽誤事兒。」

李金完全明白吳局長口中那個「又」字的含義,他們出去採訪,經常能遇到老百姓圍追堵截反映問題的況,往往發生這種事兒,採訪車停也不是,不停也不是。所以吳局既然提出這個要求,李金當然樂得自在,他滿口答應道:「就依吳局的意思辦。」

吳局長十分滿意地點了點頭,可當他看到袁姍姍時,忽然又面:「這位也是你們電視臺的?」

「對,今天剛來的實習生。袁姍姍。」

當吳局長聽到「實習生」三個字時,瞬間就對袁姍姍失去了興趣,他直截了當地說道:「我的車只能坐四個人。」

李金算了算,一個司機,一個吳局,再加上自己和攝像,正好就多了袁姍姍一個人,於是他轉對袁姍姍說道:「小袁,你留在局裏,我們去去就來。」

聽李金這麼說,袁姍姍心裏多有些失,不過還是欣然點頭。

吳局長也沒耽擱,領著李金等人上車揚長而去,偌大的院子中,只留下袁姍姍一人漫無目的地閑逛。

這是第一次外出採訪,雖然和想像中的有著不小的差別,但只能用「理論和實際存在偏差」去說服自己。

最大的煎熬莫過於等待,袁姍姍看完了院的宣傳畫,百無聊賴地又走進門衛室里討了杯熱水,而就在水溫剛剛足以口之時,吳局長的那輛帕薩特轎車竟然駛了回來。

「這麼快就回來了?」袁姍姍有些不敢相信。

衛門大爺見怪不怪地笑著說道:「這都算慢的。」

李金下車后,環視一周,最終他過門衛室的玻璃看見了袁姍姍:「小袁,跟我去吳局辦公室做專訪。」

袁姍姍「哦」了一聲,隨手把一次水杯放在桌面上:「大爺,別給我扔了,一會兒我出來喝。」

「小姑娘,你是電視臺新來的吧?」

「您怎麼知道?」

「你還是把水端著吧。」門衛大爺故作神地說。

「那……那好吧。」袁姍姍拿起水杯,跟在李金後,走進了那間相當氣派的局長辦公室。

接下來長達兩個小時的訪談,終於讓袁姍姍明白了門衛大爺的用意。而就在訪談還沒進行到一半兒時,幾十輛執法車已經陸續返回,執法人員一個個都滿腹牢地走進各自的辦公室。

執法不到一個小時,局長的訪談卻用了兩個小時,這種本末倒置的採訪方式,讓袁姍姍有了些反

而令袁姍姍更沒想到的是,這則新聞竟然在第二天中午就被播報了出來,主持人的新聞稿也讓頓覺無語:

「自全國開展以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的『利劍行』以來,我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多次深一線進行明察暗訪,執法局局長吳正更是親自督促,加大監察力度,就在昨天,吳正局長親自帶隊,對我市城區30多個菜市場、大藥房進行突擊檢查,通過此次行,我市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得到了全面解決,吳局長表示,為了除食品藥品安全的毒瘤,他們還會一如既往地加大打擊力度,讓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菜,用上放心藥。」

「這就是咱們昨天的新聞稿?」袁姍姍把打印出來的紙質稿件甩在了李金的辦公桌上。

「對,有什麼問題?」李金笑瞇瞇地回問。

「那個吳局長從出門到回來不過半個小時,這樣寫合適嗎?」

「合適。」

「我們新聞工作者,最起碼要尊重客觀事實,這樣失真的報道,我覺得不可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