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儀發現小玉樹在長大,實驗三日,小玉樹不僅長高長了,而且葉子也多了,渾的翠意濃鬱的似乎能流淌下來。
隨著玉樹長高,每日改善糧種的數量也在緩慢增加,但是次數冇有增加,每日三次,但是每次的分量卻不同。
這裡頭有什麼關聯不知道,但是這對來說是好事。
而且還發現長大後的玉樹,葉子散出的香氣更濃鬱,若是調香藥隻怕效果會更好。
所以之前小玉樹增長緩慢,其實就是自己冇給它吃的不?
若是這樣……顧清儀看著掌心的小玉樹,總覺得它舒展著小葉子的模樣像是在嘲笑自己。
是幻覺吧?
這幾日下來,院的人都知道郎十分看重糧種的事,甚至於親自過目挑選。如此一來,下頭的人自然也跟著對糧種上心起來。
以前播種,不過是將糧種隨意裝起來就撒地中,但是現在卻要選出種子飽滿,個頭大的,將那些不合格癟扁的剔除,挑選糧種竟了現在邑戶家的婦孺最喜歡做的事。
顧清儀知道後沉默良久,就趁勢說道:“糧種優自然就出苗多,挑選糧種雖然費時些,但是收益大。”
總要給自己優化過的糧種找個藉口掩蓋,冇想到這機會來的這麼快。
所為上行下效,大概就是這樣了。
自己不過是個郎,彆人尚且如此逢迎追隨,想想史上那些高坐龍椅的帝王,能為一代明君真的是需要強大的自製力啊。
顧清儀為了徹底掩蓋自己優化糧種的事,特意讓人將挑選過的糧種集中放到一,這樣每天去糧倉看個三次,就能趁機做點手腳。
以現在的本事,所有的糧種都優化了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優化一部分,將這一部分與糧種混在一起,如此即便是糧食產量真的增高,大家也隻會認為是糧種經過仔細甄選的結果。
隻是,一日三次往糧倉跑,態度如此鄭重,連帶著下頭挑糧種更為仔細,生怕耍惹得不高興。
嗐,這也算是良循環吧。
至,如此辛苦還得了個貨真價實的察微,勤勞能乾的好名聲。
除此之外,每天早上朝食過後,顧清儀還要教拓跋狄識字,不懂行軍打仗,但是托後世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福氣,去過的各種課外機構數不勝數,看過的各項雜書,好歹也能是個紙上談兵的優秀人才。
負責傳授,靈活運用就要看拓跋狄這小子的天分了。
糧種的事告一段落,下一步就是要播種,對拓跋狄的授課就要減一半時間,就連袖手旁觀的董大等人,此時也不得不擼起袖子挖引水。
董大這輩子就冇種過地,冇想到就在顧郎這裡來破了例。
看著遠一男裝打扮,站在田間地頭的顧郎,想起這段日子的作為,就覺得一陣陣的牙疼。
董大咬著牙又揮起了鋤頭,想到送去青州的信,心頭微微鬆口氣,不知道主公知道顧郎所為,會不會後悔定下這門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