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梅和袁秀秀再次來到養場大門口。
之前看門的中年男人已不見蹤影,一個穿著深綠工裝的年輕男人等在門口。
“你們好,是剛才過來要買苗的兩位同志嗎?”
男人迎面走來,態度熱的不得了。
邱梅知道恐怕是那通電話的作用,笑著將介紹信遞過去。
“您好,我們是從和公社來的。”
男人接過介紹信,略看了幾眼,立刻和兩人握手。
“歡迎歡迎,你們快進來吧,我是這邊的技員候奇,你們有啥需要的直接和我說就好。”
候奇熱絡地帶著兩人進來,仿佛雙方相識已久,甚至親切地詢問們有沒有吃過飯,想帶兩人驗一下這邊的食堂。
邱梅和袁秀秀自然婉拒了。
省城的養場有養豬區、養鴨區和養區,還配有專門的孵化場、飼料廠和加工廠。
說是養場,實際上卻和中型的工廠也差不了多,有三百來個員工。
袁秀秀心道難怪們第一次上門對方理都不理,原來這里這麼厲害。
候奇帶著兩人來到養區,“這邊是我們專業的孵化場。”
一排排鐵架子模樣的機橫亙在道路兩側,候奇隨口介紹道:“別看外觀簡單,里面有許多要注意的竅門,種蛋預熱的溫度和胚胎孵化的溫度是不一樣的,隨著孵化周期溫度也要變化,當然度也一樣得變,中間還要通風換氣,避免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造胚胎窒息,可以說其中差了任何一步,苗都難以被孵化出來。”
袁秀秀拿出小本子不停地記著,候奇看著這一幕笑而不語。
他倒是可以事無巨細地說出來,但這里面的門道不是專業的人還是很難掌握。
飼養區的都是一只只圈養的,放眼去麻麻簡直數不清,至也有上萬只,這還只是其中一個場地的。
邱梅慨這里的規模比起縣城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這一趟還真是來對了。
袁秀秀觀察周圍的環境,恨不得能住下來一兩天,好仔細地將這些東西學會。
候奇笑地看著兩人,也不出言催促。
半晌后邱梅依依不舍地收回目,詢問道:“候同志,說實話我們之前對這些門道也不是很了解,這次也是頭一回想要買些苗回去,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
“當然。”候奇爽快道:“其實品種的育種最早是從國外開始,有一百來年的歷史了,我們國六十年代開始興建集養場,引進了白克等新品種,后面又引進了星布羅,只需要兩個月便能長到兩千克,料比在2比1左右,我們養場也嘗試著將這種和本土的結合,不過暫時沒有太好的果。”
袁秀秀手里的鉛筆飛快地記著,幾乎要和紙張出火花。
邱梅問出關鍵問題,“那您覺得我們應該買哪種?”
候奇雖然是個技員,但看著非常圓,給邱梅推薦了兩個品種。
一種養周期短,容易出果,但價格略貴。
另一種則更偏向于本土苗,生長周期長,質實,而價格更低。
讓兩個小姑娘自己去選。
袁秀秀主要是以邱梅為主,沒提出什麼建議。
邱梅想著們主要是為了快速培育然后加工賣到火車站,自然更在意生長周期,便要了第一種。
“我們想買一千五百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