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鑒寶直播間 第114章 盜墓傳人

《鑒寶直播間》第114章 盜墓傳人

寬敞的地下室,燈火通明,一眼過去,有二三十個攤位,最后就是一個展臺。展臺屬于舉辦方的專屬攤位吧!可以這麼理解。

“這次規模不大。”沈老掃了一眼,說道。

最見過最大規模的,五六十個攤位,簡直就和別人的古玩一條街差不多。

“注意了,不要問東西的來歷。”他再次提醒。

誰都知道,既然來到黑市,一般況下,東西的來歷都是不明的,還去問就有點故意刁難。

“明白!”胡楊等人點頭。

沈老對古玩很上頭,馬上就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一件琉璃,屬于雕件。這種寶貝,正常況下是需要二三十萬的,但這里只開價八萬。

“古代的玻璃?”費奇問道。

胡楊猶豫了兩秒,點頭又搖頭:“可以這麼理解,但如果專業一點來說,那就不對。它們的燒制方法都不一樣,本質有差別。”

他告訴這兩個菜鳥,最早的琉璃,是燒制青銅的時候,無意間弄出來的副產品,后來為了珍寶。

我們國家的琉璃,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玻璃要晚得多。

西方的玻璃是由鈉鈣元素組的,而我們國家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鉛和鋇。這就是本質上的區別。

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之首、佛家七寶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傳。當然,后來又琢磨了燒法,只是和古代的古法琉璃已經有差別。

Advertisement

其實,琉璃之所以珍貴,稱為價值不菲的藝品,價值不菲的藝品,原因有二:

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里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有的制作過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

其二,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更是一種文化產品,更重要的是,琉璃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

“所以,琉璃沒有一模一樣的,玻璃產品卻能批量生產,明白了嗎?”胡楊跟華仔他們說道。

這也是為什麼玻璃一文不值,琉璃卻能價值萬金的原因。

很快,沈老一番討價還價,以六萬的價格買下來。他不是新人,自然不會長脖子給宰,知道這些的價格都還可以商量。

沈老將琉璃雕件遞給胡楊:“怎麼樣?”

胡楊看了一會,笑道:“還可以,就是土腥味還有點重,剛挖出來的吧?”

琉璃對他來說,不難鑒定,可以看影效果,特別是不同角度厚薄及彩的的折,能呈現出立的視覺效果。

而且,琉璃一般都有大大小小的氣泡,是琉璃的生命特征。

Advertisement

“不礙事,反正我不急著出手,自己放幾年,甚至擺個二三十年,什麼土腥味都沒有啦!這種寶貝,正常渠道的話,沒有二三十萬拿不下來的。”沈老笑道。

費奇很想吐槽:您覺得自己還能活多年?

“二三十萬,看來琉璃比不上瓷。”華仔比較道。

胡楊和沈老都是無語一笑。

“這不好比,琉璃和瓷一樣,也分等級,貴的琉璃上千萬不是沒有,比如乾隆皇帝時代的紅凰琉璃壺賣價超過200萬元。

真正的琉璃珍品你們沒見過,才會這麼說。明清之后的琉璃品其實都不是很正宗,因為正宗的琉璃工藝在元朝的時候已經失傳。”沈老說道。

漢代的時候,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當。但是冶煉技卻掌握在皇室貴族們的手中,一直不外傳。由于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比玉還要珍貴。

神話傳說中,沙僧原本是天庭的員,就因為打碎了一個琉璃盞被貶下凡。雖說這是神話傳說,但也可見琉璃的珍貴。

胡楊回過頭再次看了眼那攤主,開口道:“那人不簡單。”

“盜墓的,不要和他們有太深涉就行,沒關系的。”沈老是個老江湖,當然也看出來了。

Advertisement

華仔和費奇頓時驚奇,忍不住回頭看。

“哎!別專門回頭去看呀!還帶著那副表,你們是欠揍吧?”沈老瞪了一眼華仔和費奇兩個年輕人。

費奇郁悶,剛才胡哥回頭看的時候,你怎麼不教訓?

金傳人?”華仔好奇。

近些年,盜墓電影、電視劇比較火,其中最為人知的就是盜墓流派金一派。

金傳人哪有那麼容易見?沒猜錯的話,應該是卸嶺子弟的后人。”胡楊說道。

盜墓這一行,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流派也很多,但最出名的就是發丘、金、搬山、卸嶺。

發丘和金都是靠技吃飯的,而搬山和卸嶺則是蠻力居多,靠力量,靠人多勢眾。尤其是卸嶺一派,則一百幾十人,甚至上千人出,一座山都能幫你鏟平。

至于金、發丘這些,都是阿貓阿狗三幾只,屬于珍稀,有沒有滅絕都不好說,就不要說見了。

“行了,別議論這個,免得讓人誤會。”沈老開口阻止這個話題。

華仔和費奇雖然心里的,但知道場合不適合,也就識相地沒有追問什麼。比如胡哥是怎麼看出對方是盜墓的,總不能憑一個剛出土的琉璃,就說人家是盜墓的吧?

胡楊忽然停住腳步,目落在旁邊的一件銅上,外形有點像和尚用的金缽。

攤位上,除了這件銅,還有佛經、念珠、木魚、金剛杵、法螺等。咦!不同尋味呀!

再看那老板,竟然就是個頭,穿著一袈裟,胡楊頓時無語。這家伙,不會是寺廟破產,來這變賣產業的吧?

頭和尚先是阿彌陀佛一聲,然后詢問:“施主,可有看上的佛寶?都是大師開過的,能佑人一生平安!”

費奇差點要笑出來,和尚出現在這種場合,有點說不通吧?

而且,你這些東西,不會是從寺廟出來的吧?

不說年輕人,就連沈老都是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