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萬歲爺總能聽見我的心聲(清穿) 第175章 第一百七十五聲

《萬歲爺總能聽見我的心聲(清穿)》第175章 第一百七十五聲

 阮煙把慈寧宮的事和安妃一說。

 安妃一聽太皇太后把一切都安排妥當, 心下松了口氣。

 就怕萬歲爺因太皇太后的事遷怒阮煙。

 “太皇太后到底是個明白人。”

 安妃嘆息一聲,說道。

 阮煙也跟著嘆了口氣,“誰說不是。”

 太皇太后這樣的人實在太了, 若是走了,后宮怕不知有多人按奈不住了。

 “你也不要多想了, 早些休息,往后未必有休息的日子。”

 安妃見阮煙惆悵, 寬了一句。

 從翌日的頒金節起, 阮煙果然每日都不得閑。

 雖然說和鈕鈷祿氏一塊照顧太皇太后, 但是鈕鈷祿氏還要忙宮務, 照顧太皇太后的事多半還是落在阮煙上。

 喂飯,,說笑話給太皇太后解悶……

 這些事,都是阮煙一手辦。

 “咳咳咳。”

 熬得濃稠的粥放溫了, 阮煙才敢端來喂給太皇太后。

 可饒是如此,沒吃幾口,太皇太后也咳得臉頰通紅。

 阮煙忙把手里的碗遞給伺候的蘇麻喇姑, 出手給太皇太后拍了拍后背, 等把氣順過去, 才拿帕子給太皇太后拭去角的臟污。

 太皇太后過氣來,整個人都有氣無力, 睜著茫然的眼睛,拉著阮煙的手,道:“哀家又弄臟了你裳吧?”

 “沒有的事。”

 阮煙沖皇太后和蘇麻喇姑打眼神, 笑道:“臣妾子敏捷, 剛剛躲開了, 您老人家多心了。”

 “是啊, 善貴妃的裳好著呢,姑祖母您別擔心。”皇太后沙啞著聲音說道。

 攥著手里的帕子,忍著酸

 見多了姑祖母從容不迫的模樣,如今見姑祖母這樣狼狽,皇太后心里哪里能不傷心?

Advertisement

 “那就好。”

 太皇太后拍了拍阮煙的手,“哀家乏了,先休息,等回頭再用膳吧。”

 “誒,那您睡吧。”

 阮煙脆生生答應一聲,站起來,替太皇太后把床褥整理好,放下帷帳,才跟著眾人出去。

 等出去后,阮煙沖皇太后不好意思道:“臣妾去換裳,等會兒再來陪您說話。”

 “你去吧。”皇太后點點頭,說道。

 阮煙剛才就在太皇太后旁,怎麼可能沒被弄臟裳。

 只是為了太皇太后面不說罷了。

 人到了要死的時候,真的是尊嚴全無,越是這樣的時候,尊嚴對他們就越重要,尤其是太皇太后,阮煙不舍也不忍心見丟了面。

 換了一裳,阮煙才過來和皇太后說話。

 皇太后雖只會蒙語,但好在這幾年,雅莉奇學蒙語,阮煙也跟著學了七七八八,要和皇太后通不問題。

 皇太后今日有些著急,不安地問道:“萬歲爺到現在還沒回信嗎?”

 不是心急,而是太皇太后這幾日的況與日俱下,誰也不敢保證太皇太后到底能撐多久。

 而太皇太后雖從未問起萬歲爺,可們祖孫深,哪里能不想再見見萬歲爺呢?

 阮煙聽明白意思后,回答道:“送去的信是八百里加急,想必這兩日會送達蒙古,回信也是這幾日的事了。”

 就在阮煙說起這事的時候,紫城的信送到了康熙手上。

 八百里加急的信,一抵達蒙古就被送到康熙面前。

 聽聞是太皇太后所寫,康熙顧不得正和朝臣議論的事,停下來道:“把信遞過來。”

 梁九功忙把信呈到康熙手上。

 左右大臣都不敢言語,聲站在一旁。

 信上面是太皇太后寥寥幾語代了下自己的狀況,康熙臉一下變了,營帳氣氛瞬間仿佛冰封。

Advertisement

 大臣們連大氣都不敢息一聲。

 康熙閉了閉眼睛,道:“你們都下去,梁九功,去把周院判和太子請來。”

 梁九功答應一聲,眾大臣也都紛紛退下。

 被傳召來的太子滿腹疑,可等聽到康熙問起周院判太皇太后的病如何醫治時,太子一下明白皇阿瑪讓他來的原因了。

 如今蒙古各部都云聚在科爾沁,還有不部族在趕來的路上,康熙不能提前走,無論如何他都得見見那些部落的親王臺吉,以表親近。

 這事,攸關社稷。

 因此,即便康熙再歸心似箭,也得留在蒙古。

 周院判心里無奈,沉片刻搖頭:“萬歲爺,太皇太后失明非疾,怕藥石無醫。”

 康熙心里一沉。

 他了手中的信紙,“當真藥石無醫?即便傾盡國力?!”

 周院判屈膝跪下,“萬歲爺,奴才不敢欺瞞,倘若真有一機會,奴才拼了老命也要救回太皇太后,但,人怎能和天爭?”

 太子一臉擔憂地看著康熙。

 營帳雀無聲。

 康熙閉上眼睛,脖子上青筋凸起。

 他心里有怒氣,有無奈,有痛苦!

 他貴為天子,可又如何?!

 “砰!”

 康熙一腳踢翻了桌子。

 上面的奏折噼里啪啦落了一地。

 守在營帳外的侍衛繃了神經,只聽得許久的沉默后,萬歲爺的聲音才響起:“保,你和周院判同去,務必……”

 他說到這里,頓了下,聲音著痛苦:“照顧好太皇太后。”

 “是,皇阿瑪!”

 太子忙答應一聲。

 周院判渾繃,等出營帳后,后背已經被冷汗打

 太子對他說道:“周院判,事急,孤看也不必收拾什麼東西,咱們讓人趕準備馬車,趕回京城才是正事。”

Advertisement

 “是,奴才一切聽您的。”

 周院判答應飛快。

 其實若不是周院判歲數大了,子板撐不住連日騎馬,太子都想讓周院判騎馬,這樣才能更快趕回去。

 康熙的盛怒,和太子、周院判的突然離去,都引起了阿哥們的注意。

 即便不打聽,只是太子不見了這事就足夠引人注意的。

 明珠喝著茶,將黑子落在大阿哥面前的棋盤上,“太子這回回京是代萬歲爺盡孝,若是辦得妥帖,恐怕萬歲爺對他更加滿意。”

 大阿哥面沉如水,他挲著手中的棋子,“叔父想說什麼?”

 明珠笑了笑,“大阿哥,奴才想說什麼,這歸于您在想什麼。”

 他不急不慢說道:“您如今有妻有,已經是大人了,那個位置,您到底想坐,還是不想坐,您得想清楚?開弓沒有回頭箭;一字落錯滿盤皆輸。這兩句話,您可得琢磨了。要是不然,他日后悔,怕也是晚了。”

 他說完這番話,仰起頭又嘆道。

 “這當主子,和當奴才可是不同的。”

 “當主子的,可以隨意拿別人生死;可是當奴才的,卻是隨意任由人拿生死。就算這奴才爬的再高,也是上面一句話,您想想遏必隆,鰲拜,鰲大人當年可是權傾朝野,可最后又是如何。”

 大阿哥的臉越來越難看,他看著棋盤上被誅殺得毫無反擊之力的白子,沉聲道:“叔父不必多說。都是阿哥,我不服氣!”

 他砰地一聲落下一子,“即便勝算不大,我也要一爭!”

 “好,好!”

 明珠放聲大笑,十分欣

 他不怕大阿哥莽,就怕大阿哥不夠有野心。

 阿哥們很快發現,太子離開后,大阿哥幾乎獨照鰲頭,無論任何比試,大阿哥都是屢戰屢勝。

 蒙古親王和滿族大臣一向喜歡勇猛之人,沒幾日,大阿哥,滿族圖魯的名聲就傳出來了。

 而與此同時。

 太子和周院判也趕回了京城。

 剛抵達紫城,太子連裳都沒換,就直接帶著周院判去了慈寧宮。

 阮煙和鈕鈷祿氏正陪著太皇太后說話。

 兩個人都是能說會道的,三兩句就把太皇太后逗笑了。

 聽說太子來了,阮煙正說著聾子放炮仗的笑話,一下靜了下來。

 太皇太后道:“讓太子和周太醫進來吧。”

 “那臣妾……”阮煙和鈕鈷祿氏想回避一下。

 早些年是不必計較男大防,可現如今太子也大了。

 “不必拘泥俗禮,你們都在旁坐著便是。”

 太皇太后擺擺手道。

 阮煙和鈕鈷祿氏一聽,這才坐下:“況且你們也在,等會兒才好方便太子了解哀家的病。”

 等太子和周院判進來,瞧見兩位貴妃也在,怔了下后卻是規矩地行了禮:“給太皇太后、皇太后請安,給善貴妃娘娘請安,給鈕鈷祿貴妃娘娘請安。”

 阮煙和鈕鈷祿氏都側了半禮后屈膝回了禮。

 相互見過禮,太子便滿臉擔心地問道:“郭羅媽媽,皇阿瑪收到宮里來信,擔心的不行,因為塞外還有要事趕不回來,特地讓曾孫帶了周院判來給您把脈調養。”

 聽到康熙一時回不來,太皇太后眼神中掠過一

 勉強笑道:“萬歲爺孝順,你也是個孝順孩子,不過,周院判就不必把脈了,哀家的哀家有數。”

 “這……”胤礽愣了愣,他顯然想不到太皇太后會不想配合。

 阮煙這時候出聲道:“想來太皇太后也乏了,不如咱們出去說話,太子殿下也好了解下太皇太后的子到底如何。”

 太皇太后沒出聲,分明是默許了。

 太子識趣道:“那曾孫就不打擾郭羅媽媽了。”

 他和周院判同阮煙、鈕鈷祿氏一行人退出到明間。

 阮煙沒多說什麼,只是讓人去把這些日子李副院判寫的脈相拿了過來,給周院判瞧。

 只是看了一眼,周院判神就變了。

 太皇太后的況,遠比他們路上設想的更加糟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