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周敗家子 第898章 赴終局

《大周敗家子》第898章 赴終局

十萬大軍,在北遼與大周合計至超過六十萬的大局中看來即使不說微不足道,也只是很小的一力量。

但這也是沈逸能的所有力量了,剩下的那些必須要留在崇平,以防朝廷了后方。

畢竟,現在沈逸對于朝廷的信任度已經是負數了。

但古人云千里之堤潰于蟻,也許這十萬兵,就能倒駱駝的最后一稻草。

“老師,您這一招,乃是雙刃劍啊。”

行軍路上,良平安朝著沈逸說道。

沈逸的決定是,大軍開拔到崇平邊境,等到大周朝廷傳來答復,再往北境行軍。

沈逸猜測,和親這事**不離十,朝廷再矜持一會,遲早會有答復過來。

至于行軍的方向,沈逸的命令是大軍直接開拔往興而去,不直接到北境戰場。

一來,從崇平到北境戰場勢必要經過京城附近,而朝廷十有八九不會讓十萬大軍如此接近京城,如果要去必然是要繞路。

上面的還是小問題,大問題是,十萬大軍是沈逸的家底,當炮灰只是說說而已,哪能真的跑到前頭去當炮灰?

合作歸合作,指揮還是要分開算的。

沈逸要制止遼王的關鍵點就在于興松州的硝石礦,遼王的重點也放在硝石礦,所以沈逸倒不如直接去興,守株待兔以逸待勞。

Advertisement

而良平安話的意思也很簡單,這樣做固然能避免當炮灰的可能,但既然遼王想要松州,必然會傾注很多力量,屆時,也定然是一場惡戰。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是,試問當你面對一個敵人時,會是在他手無寸鐵的時候跟他打,還是等他撿起了刀再跟他打?

松州的硝石礦就是遼王想要的刀。

無論如何,沈逸都不能讓遼王占了興。

沈逸搖了搖頭道:“戰爭就是這樣,哪有總是利好的。”

良平安嘿嘿笑道:“若不是咱們人實在不多,否則坐收漁翁之利也是極好的。”

坐收漁翁之利的事沈逸也想干,但正如良平安所說的,人實在不夠啊。

-----

朝廷的回信,快的出乎沈逸的預料,送信回來的,也還是魏江。

雖然明面上使丟了的崇平郡過得去了,但畢竟把長公主送給西域人和親不是什麼彩的事兒,本沒人愿意接這差事,只能讓一開始搶功功的魏江繼續跑這一趟。

“和親可以,不過要等北境戰事平定之后。”魏江看著沈逸,盡量保持著穩重的風范說道。

沈逸不相信朝廷,朝廷也不相信西域人,萬一長公主嫁出去了,西域人言而無信不出兵了,或是接著侵犯大周,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Advertisement

沈逸也沒想過這麼快能,就算朝廷想把趙明月送走,但在這國難關頭,趙明月自己都不會全無負擔地卸下“輔政”的頭銜。

裝模做樣的思考猶豫了一通,直把魏江張地直咽口水,這次來他發現崇平邊線布置的大營多了起來,人數比上次談判時多了何止幾倍,生怕一個不妥西域人就大軍境了。

北境催的,這邊可不能再出事了。

“倒也不是不行,”沉默猶豫了好一會之后,沈逸也終于開口了,他說道:“不過既然如此,朝廷還想要我們出兵相助的話,這次援救的糧草輜重,要由朝廷負責,不僅如此,若我軍將士若有陣亡,大周朝廷也要再出一份恤。”

“什麼?”魏江對于沈逸的要求顯的難以接,他帶著薄怒道:“說好的盟好,為何要我大周提供糧草輜重?”

“這不是還沒定下來麼,你們怕賠了夫人又折兵,但也有句老話不見兔子不撒鷹吶。”沈逸搖著頭道:“什麼都不給,就想要我二十萬大軍幫你們干白活,這空手套白狼的本事跟誰學的?”

跟你學的!

魏江心里怒罵沈逸不講道義,但實際上這種可能在朝堂上已經討論過了,蘇乾早知道沈逸不可能做虧本的買賣,一早就猜到他會提出由大周負責軍餉糧草。

Advertisement

大周朝廷固然不想給,但畢竟現在是有求于人,對方又是沈逸這麼個明厲害的人,想不給基本是不可能的。

都說弱國無外,現在的大周倒也稱不上弱,就是被人掐著肋。

于是魏江也裝模做樣的跟隨從人員討論了一會,才回頭說道:“你們開到北境之前的糧草輜重由你們負責,之后的與大周將士同之。”

“可以。”沈逸麻利地答應了,不再跟魏江拉來扯去,領著十萬大軍開出了崇平,進到靖安郡,一路朝興而行。

至于崇平的問題,大周朝廷不把趙明月出來,沈逸當然也不會把崇平拿出來給朝廷走個面子流程,這兩件事是捆綁在一起的。

開弓沒有回頭箭,見完了魏江,沈逸就不再停留等待,一路急行軍,耗時二十日,趕到了瀾滄郡,靠近興的一側。

左邊百里外是朱震山領頭的周郡大營,北面就是蓄勢待發的遼人,三力量呈三足鼎立之勢,沈逸這繞道的一,倒好像是夾中求生存一般。

大軍在瀾滄江邊扎了營,沈逸與良平安站在江邊看著江景,沈逸指著某個方向笑道:“十里外便是焦陵,想不想回去看看?”

良平安不假思索地答道:“大事要,還是不回去了,倒是老師在此,他們應該來謝老師才對。”

之前那一戰遼王就攻到了平壽,若不是沈逸進了遼人腹地,下一個目標就是焦陵,沈逸既讓大周緩了一口氣,也讓焦陵的百姓免于戰火。

看著朝廷的糧草、輜重源源不斷地運進大營之中,良平安冷笑道:“大周的漢人兄弟鬩墻,也難怪遼人會趁虛而吶,即使是三歲子都知道的道理:家不和,外人欺!如今的痛快給東西,只不過是迫于形勢,必須做出的讓步罷了。”

沈逸點了點頭,正待說話時,負責接收朝廷糧草輜重的唯徐英毅匆匆趕過來道:“主上,大周長公主來了,就在營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