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33節 固執

《伐清》第33節 固執

逃離險境後,李世勳並沒有急著去與湖廣總督還有清軍主力匯合,而是讓一個部將去見胡全才,報告戰敗的經過。離開武昌前李世勳就覺得胡總督已經神高度張,現在前鋒大敗、全軍覆沒,李世勳擔心這消息會刺激得胡全才失去理智,把自己殺了祭旗,因此決定先躲在外面避風頭——好不容易逃敵手,要是被自己人殺了豈不冤枉。

至於理由也很好找,李世勳讓部將報告胡總督自己正在外面收攏潰兵,打算與鄧名再決一雌雄。李世勳打算就以收攏潰兵爲藉口,一直躲到胡全才消氣了爲止。一個部將去報信後,李世勳就帶著另外一個人向德安府跑去,打算找個鄉紳躲進他家中,得以遠離征戰休息幾天。

據李世勳的分析,胡總督的位堪憂,不但導致他氣急敗壞殺人的可能大增,也是強行統帥大軍出征鍾祥的主要原因。接下來胡總督的應對不外就是回師或繼續進攻鍾祥,若是回師,很可能胡總督就會被朝廷免職,到時候湖廣場肯定會把戰敗的全部責任都往胡全才頭上推,那個時候李世勳可以搖一變爲見證人,不必擔心被追究戰敗責任。

若是胡全才繼續進攻鍾祥,結果也只可能有兩種:一種就是大勝,那樣胡全才志得意滿,氣也消去大半,李世勳再去負荊請罪很容易得到諒解。那時李世勳就在附近拉一批壯丁,帶回去說是自己收攏的潰兵——有每月的軍餉在,還怕招募不到人前來從軍麼?

若是胡全才再次大敗的話,那肯定會有其他的將領首當其衝,胡總督就算不被朝廷問罪,李世勳也不會繼續位於失敗的將領榜首。到時候把壯丁們編組軍,說不定湖廣總督還要依靠他保衛武昌。

Advertisement

正如李世勳所料,胡全才現在的心非常不好,已經到了擇人而噬的邊緣。

剛從武昌出發的時候,胡全才的覺還不錯,吏、幕僚、縉紳們恢復了往昔對他的恭敬,對他發佈的各種計劃都讚不絕口,再也沒有任何人出來質疑湖廣總督的決定。在向鍾祥進發的路上,胡全才邊的人保持著類似的態度,凡是從湖廣總督口中吐出來的,必定是英明決策。

要是放在鍾祥之戰以前,胡全才會把周圍人的這種反應視爲理所當然,自己當然英明神武、才智過人,不然憑什麼能坐上湖廣總督的高位?以前胡全才在洪承疇手下做事的時候還經常認爲自己有種種不足,但現在他並不這麼看了,自己的任何設想都是神來之筆,能比胡總督更神的人世界上沒有幾個,其他人都乖乖地在邊上學習就對了。

但是鍾祥失守後,武昌掀起一懷疑胡總督的暗流,以周舉人爲首的一小羣縉紳對胡總督發出許多批評指責,雖然現在表面上恢復了常態,但胡全才卻多了一個心眼,派人去探察這些傢伙到底是真的迷途知返了,還是在暗中策劃更多的的謀。

探們打聽回來的消息把胡全才氣得差點背過氣去,吏、幕僚和軍中現在流傳著一說法,稱他胡全才做事好像袁紹,而且還有人說他是離死不遠的袁本初,沒兩天蹦達的日子了。

《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本很流行的小說,軍中的士兵就是不識字也都聽過三國演義的評書,既然大家都把胡總督比做袁紹,那就連沒有見過胡全才的士兵也都認定他剛愎自用、心狹窄。至於應該怎麼對付袁紹,有三國演義當課本自然人人心裡有數,那就是溜鬚拍馬,絕對不去當田、沮授。

Advertisement

這個流言,據說又是那個周舉人散佈出來的——本來周培公只是打算用來給自己避險,後來看到有幾個同僚打算消極對抗胡總督時,周培公勸說他們放棄這個念頭,不要給自己找麻煩。

聽到同僚們的謝,周培公不洋洋自得起來,一而再、再而三地給其他人當起了老師,爲大家仔細分析這幾個問題:爲什麼說胡全才像袁紹?胡全才更類似哪個時期的袁紹?應該如何與晚期的袁紹周旋?

大家當然都很激周培公的提醒,由於周培公分析得頭頭是道,他“周大才子”的名頭也變得更響亮了。胡全才的手下沒費多大力氣就打聽明白,到底是誰在積極地抹黑湖廣總督以擡高自己。

“等打贏了這仗,就要你好看!”胡全才現在對周培公已經恨到了骨頭裡,但他不得不承認周培公分析得還接近他的心態,越是如此,胡全才越是暗暗發誓要讓周培公後悔死得慢了。

就在這時,突然傳來先鋒戰敗的消息,李世勳的副將逃回軍中,稱遭遇兩、三萬敵兵,提前出發的一萬清軍全軍覆滅,李世勳正在戰場周圍收攏散兵,與鄧名拼命糾纏。

這個消息對胡全才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被他寄予厚襲行不但被敵人識破了,而且還又一次遭到慘敗,胡全才到愈發無法對朝廷待。

很快戰敗的消息就傳遍全軍,沿著漢江水陸並進的胡全才陷了進退維谷的境地:

若是現在退兵,那麼自己這半個月來除了丟城失地、喪師辱國外就什麼都沒幹。胡全才也知道自己之前的行爲在武昌已經激起了民憤,更別提這次離開武昌、漢的時候,他又幹了件極其不得人心的事。如果朝廷給自己撐腰,那胡全才當然毫不畏懼武昌周圍縉紳和百姓們的憤怒,不過若是朝廷已經厭惡自己,那這些士民的攻擊就可能會變斷駱駝背的最後一稻草。可若不退兵,胡全才覺得對方有所防備,自己這邊確實士氣低迷,不敢說穩勝劵。

Advertisement

思來想去,胡全才也發生搖,覺得或許走回頭路纔是最安全的,就是極力誇大明軍的實力,一口咬定明軍就是擁有十萬大軍。只要有李世勳串供,胡全才或許可以矇蔽一下朝廷試試。

但李世勳派回來的那個副將不肯老實就範,事先李世勳和兩個心腹將領商量過此事,已經預測到胡全才可能的反應。他們認爲胡總督今非昔比,位置已經很不安穩了,沒有必要爲了隨時可能倒臺的胡總督把自己牽連進去。矇蔽朝廷這罪可大可小,若是胡總督不倒臺那當然什麼事都沒有,但胡總督若是倒臺了那李世勳很能會被一起追究。

不管胡總督如何威脅利,李世勳的這個副將就是裝聽不懂總督大人要他作僞證的暗示,一口咬定鍾祥明軍銳主力盡數出,鄧名、郝搖旗、劉純、袁宗第、賀珍一個不落都被他們遇上了,李世勳打不過非戰之罪——好吧,意思就是這是胡總督指揮有誤,讓一萬前鋒去拼鍾祥明軍的主力——但鍾祥明軍銳都加起來,也就是這幾萬了。

胡全才也清楚這個將佐只是個傳聲筒,關鍵還是要李世勳肯服從命令,於是就讓這個副將馬上回去李世勳營中,讓李世勳馬上返回湖廣總督邊,不必急於收攏殘兵。

很快就陸續有逃出來的先鋒兵返回胡全才營中,他們帶回了差不多的消息,那就是明軍大約有兩、三萬,事到如今沒人還相信什麼鄧名坐擁十萬大軍一說,既然李世勳和逃兵們衆口一詞說明軍有兩、三萬,那大家都知道這次出擊的明軍肯定不超過一萬。現在周培公已經爲軍中領袖,衆幕僚和文在極力稱頌胡全才料敵如神後,紛紛聚集到周大才子的營帳中,舉行真正的敵討論會。周大才子斷定李世勳也在撒謊,據說所說鍾祥的明軍幾萬還是有的,李世勳肯定沒有遇到鄧名的全軍,多半是被一支偏師打敗了。

逃回的敗兵中有跟隨李世勳出征的各部兵,也有他親兵營的將士,敗兵歸營持續了大約一天左右,總共返回了一千出頭,剩下的估計都被明軍抓去了,但直到潰兵都回了胡全才的大營,那個號稱在外面收攏潰兵的李世勳還是不見蹤影。

見對胡總督忠心耿耿的李大帥都避禍去了——周大才子又當衆把李世勳的心理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大家對胡總督就更加沒有信心,當天在周培公的營帳裡,大家商議要附和胡全才的說法,就說鍾祥明軍有幾十萬之多,讓胡總督把大軍先帶回武昌去再說,反正將來朝廷問罪也問不到他們這些文和幕僚頭上。

這次參與周培公營帳討論會的還有一個武將,李世勳消失後胡全才的聲降到新低,不將佐也跑來要和文、幕僚集團共進退,這些武將認爲雖然清軍依舊遠較鍾祥明軍強大,但路途、士氣等因素足以抵消清軍在兵力上的優勢。再說,這仗打贏了只是對胡總督有好,看到李世勳敗得這麼快、這麼慘,已經有很多清軍將佐打起了退堂鼓。

wωω¤ t t k a n¤ C O

衆人商議已定,就打算明天一起去給胡全才灌迷魂湯,不過謀集團的保意識太差,現在湖廣總督已經知道在周培公邊聚集著一個反胡集團,早就令幾個將佐打其中,並分頭向自己彙報該集團每日商議的謀。

得知這幫傢伙想騙自己回師,然後獨自去承擔朝廷的怪罪時,胡全才氣鬱於,差點一口鮮噴出來。幸好還有一批將佐沒有參與謀集團,胡全才深恨自己識人不明之餘,連忙開列名單,據是否去過周舉人爲標準那裡分爲兩份,留作戰後提拔、貶黜的憑據。

周培公自然高居黑名單榜首,胡全才盯著那名字看了半響,那張得意洋洋的面孔又浮現在他眼前:“不讓你碎萬段,妻營,老夫誓不爲人!”

雖然立下毒誓,但眼下還不是報復的好時機,胡全才只有先繼續與大夥兒虛與委蛇:你們不是要贊同我的一切決定麼?好,那我就決定繼續向鍾祥進軍了。

第二天胡全才召集文武員、幕僚商議軍機,周培公首先站出來歌頌胡全才料事神,鍾祥明軍勢大難以力敵,應當全軍退回武昌,堅守城池爲上!這個提議得到了不與會者的贊同。胡全才爲湖廣總督,那養氣的功夫自然也是非同小可,周培公發言期間他捻著長鬚,對這個年輕人頻頻微笑頜首,表現得對謀集團一無所知。

等周培公發言完畢,胡全才還讚揚了他幾句,但讚揚歸讚揚,湖廣總督還是不能同意退兵的,他指出鄧名之所以能連戰連捷,是因爲鄧名使用了妖

在得知鍾祥明軍只有幾萬人後,胡全才就一直在琢磨明軍到底是如何迅速攻下鄖等地的,最大的可能有兩種,一種是鄧名擁有口徑驚人的攻城大炮,另外一種就是他使用了妖

而最近逃回來的先鋒兵證明鄧名確實在使用妖,很多人都聲稱清軍戰線並沒有出現斷裂,但鄧名一下子就帶著騎兵出現在清軍陣後。李世勳派回來的那個將佐雖然沒有自認鄧名使用妖,但他也持同樣的說法:戰場兩軍呈膠著狀態時,鄧名突然從李世勳將旗後閃現出來,還一閃就閃到了李世勳邊,直接就把劍架上了李大帥的脖子。

當初領兵離開武昌時,胡全才還不能判斷對方的王牌到底是妖還是大炮,不過這難不倒足智多謀的湖廣總督,對付妖要靠穢x、對付大炮最靈驗的則是陣。爲此胡全才下令徵發武昌、漢的倡優隨軍。因爲軍急,胡全才暗示軍隊也可以徵發一些沒有靠山、背景的寡婦。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