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奮鬥在新明朝 五百三十六章 品格太卑劣了

《奮鬥在新明朝》五百三十六章 品格太卑劣了

五百三十六章 品格太卑劣了!

卻說次日,白侍郎彈劾崇文門宣課分司大使陸元廣的奏摺按照流程,送到閣票擬。

依照法度,八品以下的京,可以不經天子先行置。但崇文門宣課分司大使這個九品不是普通九品,閣便票擬爲“都察院查辦”後奏請聖裁。

從小對天子啓蒙授業的白侍郎君恩正重,天子信用,運作到如今,眼看閣就是時間問題。他彈劾一個小小九品放在整個朝政中算不得大事,堪稱微乎其微,但還是讓人不到頭腦,很莫名其妙。

因爲陸大使在這個缺任上,過了年就任期結束,沒剩多時間就要走人,用得著費力去彈劾麼,有點多此一舉。

想起在前幾日,李佑兩次上奏疏,擡舉推薦陸大使連任,隨後白侍郎就上了這麼一本彈章,這很有打李佑臉面的意思。或者說,難道白侍郎也是瞄上了宣課分司的缺?

說實在的,李佑本人也不能徹底想清楚白侍郎出手彈劾陸元廣是個什麼意思,他只憑直覺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一旦放過去就睡不著覺!

這事放在別人上,估計也就只能忍氣吞聲認了,因爲白侍郎就是狐假虎威的狐貍,他背後的天子不好得罪。

當前正值天子蓄意提拔使用白侍郎的敏時候,如果反擊白侍郎,有極大可能會怒天子,認爲是故意阻礙他用人。一旦讓天子產生了這種想法,有一萬個道理也和沒有差不多。

所以對風頭正盛的白侍郎,一般人態度都忍讓爲先。

但無論如何,李佑的臉不是那麼好打的,每個聽說白侍郎彈劾陸大使的人都如此想道。李大人雖然被免朝參,不能殿議事,但可以上疏爭辯,再說李大人憑著救祖陵和議親政兩項功績,天子就是心裡對他不滿也得給幾分臉面。

Advertisement

不過出乎衆人意料,隨後沒見到李佑針鋒相對的上疏,卻先聽到了李佑的八卦。

如李大人所願,昨夜的破事第二天就開始在京城裡流傳了。作爲著名詩人兼實權員與當紅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第二季,相當惹人關注的。

雖然以這年頭的介效率,不可能一夜之間滿城皆知,但相對於其他八卦趣聞,李佑砸場子此事傳播的速度和廣度基本令當事人滿意。特別是朝中關注李大人向的那些人,大都有所耳聞了。

傳的版本也頗多,主要可分爲兩種。一種傳言是李大人忍不住人投向別抱,仗勢去招香院搶玉玲瓏,事未遂便怒而砸場。

另一種傳言是,李大人憐香惜玉深似海,唯恐深種,導致誤人誤己傷心傷,所以故意自污名譽,讓人絕了相思之念,斷去無果的

至於採信哪一種傳言,那就全看各人的主觀立場了,只不過這個主觀立場與客觀事實未見得是一回事。

新任的禮部白侍郎從自己的角度看,當然是採信了第一種版本傳言。至於第二種版本,那一定是李佑給自己塗脂抹編造出來的。

白大人是本司衚衕之外最早得知李佑砸場子的人,事發生後焦老鴇特意以最快速度派人去告訴了他。

得到了消息,白大人先是慍怒,怒的是這李佑行事品格太卑劣了!場中的事不在場中解決,居然跑去擾他預定好的妾室,這也太不像樣子了。真當國法綱紀是擺設?絕對應該重罰!

隨即白大人又有點安心,這也說明李佑黔驢技窮了,他無計可施纔出此下策。想那李佑進不了廟堂,上不了朝議,便也只能通過盤外招來給人添堵了。

Advertisement

不過隨著地勢上升而自我覺良好的白侍郎主觀覺,與很多朝臣有點偏差。

朝臣們聽聞此事,很多人不慨年輕真好。李大人畢竟才二十出頭,不是他們這些三四十、五六十的老頭子。引用李大人自己的詩詞,“衝冠一怒爲紅”那也不算是值得過於大驚小怪的事

關鍵在於,白侍郎的熱鬧大家不看白不看。白大人在短短數月三級跳,眼看要閣拜相位極人臣了,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應該不會在意罷。

這種升遷飛速的天子近臣,若能爬上去,大家不得不捧他,但要是他鬧了笑話,大家也不介意看笑話。

朝廷收到的彈劾章疏很多很多,但不可能有點風吹草就去查,不然滿朝上下誰也別辦公事了,全都互相檢舉揭發去罷。

白侍郎彈劾陸大使這個小小的奏疏送到天子面前時,天子見是被視爲自己人的老師的彈劾,沒有多想便同意了閣票擬。所以很不幸,宣課分司大使陸元廣要被都察院查了。

陸大使知道了消息後,忍不住嘆道,真是一侯門深似海。本來自己在段公公的遮蔽下快快樂樂當著小稅,收點小錢喝點小酒,既逍遙又自在。廟堂風雲無論如何東盪,那距離自己也是十萬八千里,遙不可及的。

這纔剛剛投靠了李大人,自己還不明白怎麼回事,立刻又是彈劾又是查辦,政治真是太他孃的刺激了!這就是想進步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麼?

陸元廣承認自己反而有點不甘寂寞的小興,危機也是機遇啊。他又沒幹什麼傷天害理的大逆不道之事,大不了罷回家。反正當過崇文門大使的這樣天字一號的職後,再轉爲其他九品,也真是沒什麼意思。

Advertisement

陸大使很徹的看出,如果李大人連讓他全而退都幫不到,那李大人自己首先就不可能穩穩地坐在正五品提督五城史的位置上。

但該表達的態度還得表達,於是陸大使匆匆去五城總察院拜訪新靠山,用惴惴不安的語氣問道:“聽說都察院要查下…”

李佑似笑非笑的反問道:“你慌了?”

陸元廣答道:“僉憲若不慌,下就不慌!”

“答的好!”李佑大笑道。

陸元廣又問道:“那麼下該如何去做?”

“不必太擔心,沒有實證,僅憑著一紙沒多說服力的彈劾來辦事,都察院按規矩對你也不能太過於嚴苛。你自己也主些,寫一封查後自辯的陳書,與江西道掌道史董若水。”

“陳書中怎麼寫?”陸大人心思剔的一下子問到了關鍵之

李佑詳細指點道:“就寫本沒指使你貪贓枉法,沒有指使你陷害同僚,沒有指使你欺小民,沒有收過你任何賄賂…諸如此類。”

陸大使大驚,“本就是沒有的事,這麼一寫,豈不讓外人生了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疑?”

“就這麼寫!”

又過了一日,是大朝會小朝議的日期,天子文華殿,衆殿上便也趨文華殿議事。榮升禮部侍郎的白大人也在此列,但他總覺得別人看他的眼怪怪的…這一定與李佑砸場子搶玉玲瓏的傳聞有關!

白大人再一次心裡恨恨,場爭鬥不用場手段,卻在上報復,嚴重破壞遊戲規則,李佑此人的品格真是卑劣無比!不過也好,讓諸君都知道了李佑的真實臉!

朝議開場後,先議論了幾件軍國大事,其後江西道掌道史董若水出列奏道:“昨日崇文門宣課分司大使陸元廣上書陳,事涉重臣,奏請聞。”

九品陸大使被彈劾的事在文華殿這些大佬心裡,實在是小的不能再小,他們幾乎都已經忘記了,於己無關的話興趣不是很大。但聽到“事涉重臣”四個字,人人都打起了神細聽。

隨後董史將陸元廣的陳書拿出來讀了一遍。殿中衆人聽在耳朵裡,只覺得滿篇不離“李佑”兩字,句句都是李僉憲沒有這樣、李僉憲沒有那樣,真不曉得到底是陸大使的陳書還是李佑的陳書。

但殿中人有的是老之人,隨即品味過來了,這其中有可玩味之。必然是有人向陸元廣施加力,要他構陷李佑,所以陸元廣便上了這麼一封陳書試探朝廷態度。

李大人的對頭不,但最近不是自顧不暇就是風平浪靜。再細想,最近在陸大使上做文章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於是殿中大臣的目再次聚焦到白侍郎上。

僅次於六大閣老之下的吏部天趙良仁突然開口道:“李佑雖然年輕狂,但人才難得,絕非那貪贓枉法、構陷同僚、賄索賄之人,不知是憑空生事的人何居心!私事各憑手段,用公假公濟私是什麼道理?這要將朝廷公看做自家麼?”

趙天作爲六部之首,發言非同小可。他這話雖沒點名,但都聽得出是說誰。

一句“私事各憑手段”這殿中人想道,白侍郎和李佑能有什麼私事?

據某些流行傳聞,就是在人上面有激烈的糾紛罷,前夜李佑還跑到招香院去大打出手。難怪白侍郎莫名其妙的彈劾陸大使並打李佑的臉,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原來如此!

李大人雖然做事出格、又打又砸,明顯犯了綱紀,但好歹都是私底下的行爲,沒有鬧到朝堂上來。再說權貴私底下各種爛事多了,李大人這還不算太奇怪。

哪像白侍郎,爭風吃醋這種上不了檯面的事,竟然利用權勢堂而皇之的在朝堂上報復,他將朝廷當院了嗎?

衆人便不由得紛紛鄙視,有關的人的糾紛不從人那裡找回來,卻用場手段,就算白侍郎贏了,那政治品格也是太卑劣了!這種心,這種臉,也能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